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振铎个人资料简介(赵振铎赵世忠两人的相声生涯故事)

赵振铎个人资料简介(赵振铎赵世忠两人的相声生涯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1 更新时间:2024/1/15 19:32:28

1956年,赵世忠为对赵振铎说:马季那里我不去了我给你捧一辈子!

喜欢相声的朋友都知道北京“二赵”。北京“二赵”指的是北京曲艺团的两位相声演员:赵振铎和赵世忠。

据说“二赵”这个称呼还是老舍先生给起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艺界活跃着一批青年演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被老舍先生称为“四马二赵”。

“四马”指的是相声演员马季、评剧演员马泰、京剧演员马长礼、话剧演员马群。

“二赵”指的就是相声演员赵振铎、赵世忠。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赵振铎和赵世忠。

01

赵振铎(1936—1996年),北京人,相声名家。赵振铎是长友的徒弟,金斗的师父。

赵振铎出身贫困,因生活所迫,被父母过继给了赵文仲。赵文仲是位走江湖的摔跤高手,武艺高强,赵振铎小的时候跟着赵文仲也学会了不少摔跤技艺。

赵文仲和相声艺人王长友是盟兄弟,为了让赵振铎有个饭碗,赵文仲就让10岁的赵振铎拜到了王长友门下学相声。

就这样赵振铎成了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

赵振铎跟着师父先后到天津、济南、张家口等地卖艺。赵振铎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在5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70多段传统相声,一度被誉为“小寿臣”,当时他还不到15岁。

新中国成立后,赵振铎才跟着王长友回到北京,两个人一起加入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随后不久,赵振铎和师父一起进入北京市曲艺团工作。

1954年,赵振铎开始和赵世忠合作。

赵世忠(1933— 2007年),北京人,相声名家谭伯儒先生的徒弟,著名的捧哏大家。

赵世忠也是出身贫困,小时候就喜欢相声。赵世忠和相声大家谭伯儒先生是街坊,两家住的不太远。

1949年的一天,谭伯儒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赵世忠长得虎头虎脑,还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忍不住夸了一句:“这孩子要是说相声,将来有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让谭伯儒没想到的是他刚说完,赵世忠就跪倒在地,口称“师父”。

谭伯儒是个老江湖,也被赵世忠这一手搞得是手足无措,没办法,只好收了赵世忠。就这样赵世忠有了相声门户,成了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谭伯儒平时不苟言笑,是位严师。严师出高徒,在谭伯儒的调教下,赵世忠是进步神速。

赵世忠到晚年的时候还人说起他第一次跟着师父登台表演的趣事:

赵世忠上台一看师父那张严肃的脸,就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谭伯儒黑着脸,一瞪眼:“说呀!”赵世忠更害怕了,站在台上就哭了起来。

从1954年开始,赵振铎和赵世忠正式合作,他们不但成了“铁档”,还成了“火档”。

02

“二赵”开始合作的时候,赵世忠是21岁,赵振铎才18岁。

赵振铎和赵世忠虽然年龄只相差3岁,可按相声辈分他们却是两代人。不过他们两个是好朋友,早就拜了把兄弟,平时他们都以兄弟相称,有时是直呼其名。

赵振铎和赵世忠在台下是好朋友、好兄弟,在台上他们则是好搭档。他们一个长得憨厚,一个长得帅气;一个声音浑厚,一个声音高亢。

赵振铎、赵世忠在台上的表演是错落有致,配合默契,他们取长补短,互相成全,很快就成了北京非常有名的青年相声演员。

赵振铎追求进步,入团入党,还担任了领导。每次外出演出,赵振铎都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装车装台,卸车卸台;赵世忠始终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的工作,甘做绿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世忠艺术好,人品也好,不过他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那就是特别懒,被称为“相声界第一懒”。

相声演员的行头就是大褂,上台穿大褂,下台就得叠大褂。

赵振铎讲究仪表,站在台上是以“帅”取胜,穿的大褂更是没一点褶子。

可赵世忠就不太讲究了,他叠大褂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随便一团就了事。

开始的时候的,赵振铎总是不厌其烦地给赵世忠示范:“哥,您瞧好了,大褂得这样叠。”

赵世忠看也不看,随口答应:“兄弟,我记住了,下回我一定好好叠。”

等到上台的时候,赵振铎才发现赵世忠的大褂还是皱巴巴的,一点也不美观。

下了台赵振铎继续示范,赵振铎继续点头答应,可大褂还是那样。

赵振铎后来实在没办法,也不示范了,也不说废话了,每次都是直接给赵世忠叠好大褂,赵世忠则总是坐享其成,心安理得。

遇到别人发问,赵振铎总是说:“我们是演员,就得向观众负责,我不能让观众看我旁边站着一块老树皮。”

有人问赵世忠怎么不自己叠大褂,赵世忠总是哈哈一笑:“我在台上伺候他,下了台他给我叠大褂也算是伺候伺候我!再说了,我叠大褂的手艺他也相不中啊!”

03

赵振铎、赵世忠合作没两年,就成了北京有名的青年相声演员,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慕名而来。来人是谁呢,就是后来的相声大师马季,当时还叫马树槐。(为行文方便,下面马树槐统一写作马季。)

1956年以前,马季还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发行所的一名职工,是一位资深的相声爱好者。

马季在工作之余,也经常参加职工系统的文艺汇演和调演,也参加了相声学习班,也认识了赵振铎和赵世忠,他们也会在一起切磋相声。

1956年7月,马季被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正式成了一名相声演员。

两个月后,广播说唱团到福建进行演出。马季当时有作品没搭档,他就找到北京市曲艺团,邀请赵世忠为自己捧哏。

赵世忠是一口答应:“兄弟,你来找我,我一定帮忙。不过我得和振铎兄弟说一声。”

赵世忠和赵振铎一说,赵振铎笑了:“哥哥,您就放心去吧,我等您!”

马季逗哏、赵世忠捧哏,两个人住福建表演了《英雄小八路》等相声,受到了观众朋友的喜爱。

马季对赵世忠的捧哏是情有独钟,他直接找广播说唱团领导,要求把赵世忠调到广播说唱团。

中央广播说唱团,当时在相声演员眼中是最好的单位,当时赵世忠确实也有点心动了。

从福建回来之后,赵世忠直奔赵振铎家。

赵振铎、赵世忠除了是好兄弟、好搭档,两个人还是一对好酒友,他们两个人只认一种酒——二锅头。

一把花生米,两瓶二锅头,两个人是边喝边聊。

赵世忠是毫不隐瞒,把马季的准备调他去广播说唱团的事直接说了出来,征求赵振铎的意见。

赵振铎什么也没说,只是端起酒杯:“哥,一切都在酒里。”

赵世忠立刻就明白了:“兄弟,我懂了!”

两个人是一饮而尽,赵振铎说话了:“兄弟,你放心,我捧你一辈子!”

赵世忠说话算话,果真一直给赵振铎捧哏,直到退休。

“北京二赵”,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他们在生活中互相尊重,精诚合作,在舞台上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赵振铎赵世忠几十年的兄弟友谊和精湛艺术,令人羡慕,令人钦佩,令人赞赏。

标签: 赵振铎赵世忠相声生涯简介资料故事个人

更多文章

  • 杨宪益生平简介(杨宪益翻译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宪益,生平,简介,翻译,作品,哪些

    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杨宪益晚年:我活够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绝非徒有虚名,从华夏文明正式建立起文化传承机制后,先祖们就在想方设法将种种文化产物代代相传下去。文明如若得不到传承那么终将会迎来没落的那一日,这便是华夏民族费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却也要传递下去的原因。伟

  • 樊志起个人资料简介(樊志起得了病怎么不去治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樊志起,简介,资料,治疗,个人,怎么

    现在的娱乐圈,有许多小鲜肉。小鲜肉原本只帅气年轻的男性你的,但是现在在娱乐圈中这个词语逐渐贬用。多数用于非常年轻。没有什么业务能力的男性,因为这个词语的贬用,现在许多男性都已经非常讨厌这个词语了。曾经李易峰也对这个词避之不及,甚至直接否认自己是小鲜肉。与小鲜肉对应的,那自然就是老戏骨了。现在也是因为

  • 延禧攻略魏佳氏原型人物(乾隆对的魏佳氏真实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魏佳氏,延禧,攻略,原型,乾隆,历史,人物,真实

    还原真实的魏佳氏,死后尸身被挖,才知道乾隆对她有多狠!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令皇贵妃魏佳氏,也就是电视剧中的魏璎珞走进了百姓的视野,她原本只是一位出身低微的奴才,但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最终得到了乾隆的宠爱。历史还原,其实魏璎珞的原型就是乾隆的宠妃令贵妃,也就是魏佳氏,她是嘉庆帝的生母,一生为乾隆皇

  • 唐代著名大臣岑文本简介(岑文本的官场仕途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岑文本,简介,官场,仕途,大臣,著名,唐代

    唐代著名大臣岑文本,为什么升迁反而不高兴?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人非常正直,处理事务都是兢兢业业的,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还有着一个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升官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会忧愁呢,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贞观元年(公元 627年),岑文本被授

  • 嬴异人是秦始皇什么人(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异人,秦始皇,简介,父亲,什么

    秦始皇的父亲冤不冤?古人当他是英雄,现代人当他是狗熊!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一向给人很孱弱的感觉,跟他的儿子秦始皇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这只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在古代,嬴异人的形象并不差;不仅不差,还相当出彩,堪称大英雄! 谈到嬴异人,必谈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千百年

  • 刘歆是哪个朝代的人(刘歆助王莽篡汉夺位被奉为国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歆助,国师,朝代,篡汉,王莽,哪个

    刘歆:编制《山海经》,助王莽篡汉夺位被奉为国师,又密谋反叛?在动荡不安的西汉末年,汉代经学大师刘歆也一直在追寻着明主,以期为西汉带来繁荣富强。陷身于政权之争的文人有许多。但是能像刘歆一样头脑清醒且明是非,不陷于愚忠的文人却少之又少。 刘歆,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其父为刘向。父子二人共同编制《山海经》。

  • 杜甫被称为什么称号(我国古代诗人的雅称大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大盘点,杜甫,称号,诗人,称为,古代,我国,什么

    古代诗人的雅称:除了诗仙和诗圣,你还知道几个?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历朝历代,诗人辈出,而他们中间杰出的诸多代表,还被后人送上了雅称,你知道几个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1、诗仙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

  • 猕猴桃是如何得名的(水果猕猴桃名字的由来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猕猴桃,水果,由来,名字,故事,如何

    猕猴桃名字的由来,终于有结论了!种植户:“居然没听过”!在我们陕西周至有80%的家庭都种植着奇异果(猕猴桃),就是因为我们这里靠着秦岭山,地理环境因素比较好,所以我们这里的农民种植猕猴桃的能有那种味道。可是作者发现了这个猕猴桃很多粉丝网友都知道,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猕猴桃还有一段传说。这段传说我还是听村

  •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诗句,成语,诗人,出自,青梅竹马,这个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美好的成语源自李白美好的爱情叙事诗!喧嚣、浮躁的现代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复杂。或为功名,或为利禄、或为毫发小事,轻则吵闹不断,重则劳燕分飞。所以“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中的境界越来越让人羡慕。想想看,一对男女,从小相识,一起玩耍,感情纯洁,亲密无间,没有猜疑,如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意思(出自经典书籍《尚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书籍,尚书,克勤于邦克俭,经典,意思,出自

    众所周知,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即出自上古的经典书籍《尚书》。意谓报效国家,要能够勤劳;主持家政,要能够节俭。成语“克勤克俭”即源于此。《周易》上也说“君子以俭德辟难”。意思是: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左传》上也告诫人们“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