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意思(在道德经帛书版本中的含义)

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意思(在道德经帛书版本中的含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4/1/16 14:13:40

“上善若水”为何被篡改?《道德经》帛书,告诉你真相。

经典书籍不容随意改动,改一字往往颠覆了全的要义,误导了读者。我们来对比《道德经》的两个版本。

《道德经》通行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帛书本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两个版本之间主要有两处差别,其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和“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其二:“与善仁”和“予善天。”

第一处差别影响不大,二者“不争”与“有静”都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通。推敲全文的文意和“道”教义来判断,帛书版的“有静”更有深意,含义更丰富多彩。

其一:“争”是动词,富于动态感,“静”即为不争,静极生动,静包含了“不争”,还包含了“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极静能看透万事万物”、“静能生道”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意味深长。

“有静”包含“不争”就超越了“争”,智慧达到了“天下无人能与之争”的境界,所以“静”要更加符合“道”的利万物而不争的上上智。

其二:“争”是偏于浮躁而肆意妄为的,急躁浮躁,过于张扬,不符合“高处有险,低处有道”的主张,即凡事要深藏不露,低调行事方易成功,因此用来比喻有“道”的特性的“水”也似有不妥。

第二处差别影响可就有些天壤之别。“与善仁”,让人觉得与全文“道”的主张不符,《道德经》全文唯独此一处对“仁”是肯定态度,明显说不通。

全文各处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大道废,有仁义”,“天地不仁”等,都是认为“仁”不合天道。

再结合《庄子》中对老子谈仁的描述“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也对“仁”持否定态度,此处“与善仁”与其它各处相矛盾冲突,“与善仁”,当真让人百思莫得其解。

细读了帛书版,才恍然大悟,此处在原版中根本就不是“与善仁”,赫然是“予善天”!

为了把“仁”字强行加入,是别有用心,把“予”字随意改为“与”,字变义亦变,从“给予”变成了“对人友善、相亲”之意。与人结交才谈得上“仁”,否则若是“予善仁”的话就说不通。

道家向来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处更改为“与善仁”,可能与儒家提倡“仁爱”、“仁政”等思想有关联。只有上天可以做到“天道无亲,恒予善人”。所以就把“天”改为了“仁”。

道家认为,天道是运作永恒一切的道。《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予善天”的意思是指对待人应该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而《道德经》通行本主观臆断地把“予善天”改为“与善人”,就与老子之本意完全相左,对众人的误导很大。

据《庄子》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去对老子宣扬自己的学说,强调仁的深奥道理。老子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弊端就是丢失了本真的天性,方谈仁义兼爱,产生了自私自利方强调要无私。

天地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不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去行事,却强行推行“仁义”就扰乱了人的本性。

老子的本意就是强调,人的最好的品质其实就是返璞归真,回归到天真淳朴的自然天性。最好的生活就是自然而然地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人以为一味地勤奋努力,多用些心事,就可以如愿以偿,称心如意。可结果恰恰相反,明明做了很多,事情越来越糟糕。

例如总担心孩子性格软弱,怕被别人欺负,就宠爱孩子,孩子就过于骜不驯,成了惹祸精。

做了许多事,却不起效果,劳而无功。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原版《道德经》强调的“损有余而补不足”保持天真淳朴的天性。

凡事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要加以保护恢复,不让天真淳朴的天性丟失了。如此才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顺势而为。

“上善若水”为何被篡改?归根结底,就是儒家和道家理念之争。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

标签: 损有余帛书含义版本意思不足什么道德经

更多文章

  • 庄子学派思想主张是什么(庄子学派的出世心态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学派,庄子,出世,主张,介绍,思想,心态,什么

    为什么说“庄子”思想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庄子,姓庄,名周,是我国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庄学的创立者,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这才使道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有什么危害,我们可以从

  • 紫禁城三大宫殿名字(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资料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和殿,紫禁城,宫殿,保和殿,太和殿,资料,介绍,名字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的用途都是什么?故宫三大殿就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其次是保和殿,最小的就是中和殿。太和殿,俗城“金銮殿”,位于故宫中最中心的位置。它建于1420年,仿照南京故宫的奉天殿而建,所以最初亦称“奉天殿”。1562年,嘉靖皇帝将其改

  • 民国军阀张宗昌简介及资料介绍(张宗昌的匪样人生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宗昌,军阀,民国,简介,匪样,资料,介绍,人生,经历

    张宗昌:爱写打油诗的狗肉将军,民国荒唐军阀的匪样人生。“大明湖 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这篇搞笑的打油诗出自一位被称作是“民国最搞笑的军阀”,他就是被世人称为“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的张宗昌。民国初期,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各路军阀,各种思想交织,当然也印证了

  • 昆仑关战役在哪里发生的事情(昆仑关战役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昆仑关,战役,事情,发生,时候,哪里,什么

    在广西的这个小地方有一个战役遗址你知道吗?这里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与南宁市昆仑镇交界处,距广西首府南宁市50公里的昆仑关(昆仑关旅游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相传宾阳昆仑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39年12月18日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在这里打响。这次战役历时14天,中国军队以伤

  • 孙悟空真的不近女色吗(西游记孙悟空已经绝欲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悟空,绝欲,女色,已经,西游记

    重温《西游记》才懂:难怪孙悟空从不近女色,原来早已“绝育”。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也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女儿情》: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西游记里面主角几乎都有一个求而不得的人,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是最大的意难平,猪八戒和高小姐的猪八

  • 孙权哪位谋士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最后采纳鲁肃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建议,谋士,采纳,鲁肃,荆州,刘备,最后

    三国:赤壁大战后,鲁肃向孙权建议借荆州给刘备到底是对是错?有句俗语叫做"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这两大阵营之间因荆州产生了很多纠葛,刘备阵营最终因荆州而衰落,孙权阵营也因没有更早的整合荆州的资源,而始终无法有统一天下之念。赤壁大战后,刘备找孙权借荆州,当时的东吴大都督周瑜是强烈反对

  • 孙猴子借芭蕉扇是第几回(西游记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芭蕉,孙猴子,孙悟空,故事,第几,西游记

    为了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先还我儿子命来。在《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这火焰山有多厉害?书中写道:“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里所说的“那山”就是火焰山。唐僧师徒要到西天取经

  • 孙二娘最后嫁给武松了吗(母夜叉孙二娘和武松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叉孙,武松,母夜,二娘,关系,最后,什么

    《水浒传》里的母夜叉孙二娘和武松是什么关系?真的不一般。男女之间有纯洁的友谊吗?武松起码是不相信的。当初武松因为景阳冈打虎不仅做了县里的都头(治安队长),还意外和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相遇。兄弟相逢原本是高兴的事情,只是武松觉得嫂子看他的眼神不一般。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嫂子潘金莲因为勾搭武松不成出

  • 乾隆为什么讨厌雍正的原因(乾隆特别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崇拜,雍正,康熙,原因,爷爷,讨厌,为什么,特别,自己

    乾隆为何不喜欢自己的父亲雍正,却特别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清王朝最后走向了覆灭,但是清朝也出现过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康乾”指的就是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确实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是两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但是会出现“康乾盛世”不仅仅是康熙与乾隆两位皇

  • 惯用语敲竹杠是什么意思解释(敲竹杠说法的由来及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敲竹杠,用语,说法,意思,历史,由来,解释,什么

    人们常说的“敲竹杠”,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历史?“敲竹杠”,就是某人(或某群体)利用对方的弱点、短处,进行敲诈勒索,从中渔利,也有趁机哄抬物价的意思。最早见于《官场现形记》一书:“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第一种说法认为:古时候从事运输行当的民工常用的工具为竹杠,他们常常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