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历史?
新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摘要]建国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65年是初步发展阶段,新中国会展业在会展规模、办展形式、展览场所和展出范围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发展雏形初步奠定;1966-1977年是曲折发展阶段,会展业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发展受到挫折...
中国历史上的会展始于何时?
中国历史上的会展始于大禹时期。
大禹所铸九鼎,将天下珍禽异兽、物产贡赋铸于其上,象征九州,这便是最早的贡赋物产的图像展示。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便在涂山大会诸侯,各部落进献礼器,以示臣服于夏禹。各地诸侯在朝觐时所进献的物品,便是最早的特产展示,也是最大规模的物资展览。
这些进贡的物品,来自全国各地,汇聚于都城之后,便要进行统一管理,在大会诸侯时分门别类地陈列,象征周王拥有天下,诸侯也以此表示臣服。
《尚书顾命》记载周成王传位于周康王时,在堂上不同方位陈列出各种物品。其中既有夏、商流传下来的前代遗物,也有诸侯进贡的物品。对周王室来说,这便是一次传世珍宝展;对继位的周成王来说,这也是一次深刻的就职教育。
深圳会展中心的历史?
深圳会展中心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
中国会展优缺点?
会展中心的优点:
一、交通便利。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航空港、火车站、码头、地铁站、快速干道、城市轻轨、国道等有快捷、方便的联系,利于进行人车分流、客货分流、交通集聚、交通疏导、交通组织。
二、场地开阔。用地规整,宽阔,有较大面积的室外广场,以供室外展出、观众活动、开幕仪式、临时存放要求,有足够的绿化和停车空间,无视觉不良障碍,具有充分的预留发展用地。
三、环境良好。与成片绿地、水体、公园相得益彰,互为衬托,生态环境及景观条件优越;
四、基础设施完备。周边道路系统完善,电力、通讯、给排水、综合管线便于敷设连接,容量管径满足要求。
五、利于发展。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便于形成新的功能区域,如城郊结合部,优势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或新兴的卫星城;
六、客源来源范围广、产品交易规模大、会展类型丰富、人流物流强度大、信息交流量大。
缺点:展览中心经营者的优势在场馆管理,组展方面缺乏专业展览的行业知识,如单独办展,其效果并不见得好。与举办专业展的组展商合作,也只能是出场地,提供相关服务,很难进入展览的招商工作。也有一些组展商抱怨,他们与场馆经营方的合作常常产生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
阿根廷会展发展业历史?
16世纪前居民为印第安人,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1853年建立联邦共和国,1994年第四次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
中国烧碱历史?
中国自1917年开始引进的现代制碱技术有索尔维法,电解法两种,分别制取纯碱和烧碱;抗战期间,以侯德榜为主的我国制碱技术专家又成功研究了侯氏碱法,并于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三种制碱技术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是化工界制碱的主要.
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中国割地历史?
①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②1860年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准许华工出国。
③1858年夏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④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⑤1895年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⑥1901年辛丑条约: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国养蚕历史?
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夏代以前就已经存在有蚕
原是生在自然生长的桑树上的,以吃桑叶为主,所以也叫桑蚕。
在桑蚕还没有被饲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现在还难以确定。
但是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大发展,可见开发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的历史
中国部落历史?
部落时期的原始人以石,树干,竹为器。结草垒石,洞穴为居。日出捕鱼,狩猎,日落归巢而息。
时而发生点部落间纠纷,力量强的胜而不纠,力量弱的臣服为属,以些循环,渐渐形成部落集团。
推荐一个能干,有号召力的首领,几个得力助手,组成部落领导层,决断部落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