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小故事?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传承至今。这儿列举几个:
1.“心”字的由来
“心”字最早原来是一张抽象图像,意为“心中的模样”。相传古代的苏秦,因求学资金匮乏,只得卖身为奴。他的主人派他去耕种山坡上的一块地。苏秦在耕作时常常把心思放在学问和议论上,来发掘自己的才能。有一天,他在思考之余,拖过犁头时将心事涂在扛犁的土垄上,陶冶着情思。后经过若干次描摹,慢慢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心”字。
2.“鱼”字的由来
相传汉字的先驱甲骨文上面的“酉”字像一只水鸟,下面的“卜”字又像一个池塘。因此“酉”和“卜”就组成了“鱼”的意思。后来,“鱼”的形象不断发展,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终于成为我们今天所写的“鱼”字。
3.“龙”字的传说
“龙”字最早的形状与“虫”字极为相似,不过各种较为古老的篆刻字体(如甲骨文、金文等)中,无一例外地都写成了一条手脚类似小龙的生物。相传古时候有位叫做龙山的人,他非常孝顺,许多次为了救助母亲而前往山中采药,声名也逐渐传扬开来。后来因为这个缘故,“龙”这个字取代了“虫”的位置,传承至今。
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尘雀肢华泱泱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任数千年岁月变迁,时至今日,代表着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传统文化依然是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传统文化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文化故事1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岁晌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传统文化故事2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小小年纪就已非常勇敢。其叔父项梁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就培养他。项梁为他请来名师教读书,但是项羽学过一阵之后就厌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剑。项梁又给他请来剑术老师,但不久他派世又觉得舞刀弄剑也没意思了。项梁看侄子学无所成,就把他找来训斥一番。可是项羽一点儿也不服气,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罢了,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对抗一个人。我不愿学习这些,我要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项梁听了,觉得这个孩子有大志,心里很高兴,就教他学兵法。
那时,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
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经过南江(今江苏吴县附近)时,人们都在大路两旁驻足观看,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就在这时,项羽忽然指着秦始皇对他的叔父说:“我可以夺取他的地位取代他!”
项梁听了,吓得变了色,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责备道:“这话可不能乱说,你难道不怕咱们全族上上下下都被杀头吗?”可是在心里,项梁却也赞赏他这小侄子的胆识。其实项梁看到秦始皇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觉得秦朝的气数将尽,早在心里盘算着怎样秦朝、恢复楚国的事,只不过他从没有流露罢了。自从这件事情之后,项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项羽了。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梁和项羽也在会稽杀死当地太守,举旗响应。他们带领义军转战南北,把秦军打得大败,最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直捣秦朝都城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中国历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就这样灭亡了。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真的取代了秦始皇的地位。
【故事启迪】西楚霸王项羽为名门之后,将门无犬子,他自小就勇猛过人,心存大志。最终,项羽与刘邦率领义军攻破秦朝国都咸阳,俘虏秦王子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实现了自己最初取而代之的理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典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不值得我们刻意效仿。因为,古人的宏伟大志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的。而青少年立志,要结合自身实际去立志,为自己的志向去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故事3
“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U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辏昙厦髁胬难樱浅O不丁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暌惶行目伎妓退媸种缸偶苌系囊恢挥ィ么揞缂葱烁骋皇资4揞缃庸奖剩砸凰妓鳎托戳艘皇资骸疤毂咝男约芡飞恚夥商谖从幸颉M蚶锉滔鲋找蝗ィ恢墙馓腥恕!
韩甓梁螅破妫圃薜溃骸昂檬!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
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故事启迪】纵观古今,确实是“人无志不立”。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秦朝末年,农民领袖陈涉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至今仍是许多年轻人立志奋发的座右铭。年纪轻轻的唐朝诗人杜甫在学习“四书五经”时,就立志要“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至临终,他仍惦记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报国之心,永远那么执著。因此,立志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中有许多人也是胸怀大志,虽然现在壮志未酬,但不等于身陷逆境就泯灭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反而因此拥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筹备力量和智慧。那么,从现在开始,为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努力奋斗吧!
传统文化故事4
杞人忧天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传统文化故事5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故事最新5篇
★中国传统故事汇总大全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2020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受5篇汇总
★关于民间故事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精选作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020精选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中国传统故事最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