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七个大的历史分期?
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分期和代表诗人及代表作?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史大分期及重大历史事件?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2.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公元36世纪(220580年)
4.隋唐时期:公元610世纪初(581907年)
5.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9601368年)
6.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雨误期,按律当斩。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反抗残暴的统治。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标志着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刘邦“约法三章”;项羽设鸿门宴“项羽舞剑意在沛公”。刘邦战胜项羽。
公元9年西汉后期,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改国号“新”。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东汉。(光武中兴)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农行分期历史怎么查?
农行的分期利息,你要想查的话可以下载农业银行APP进行查询,也可以到农业银行柜台前直接查询。
思想形成的历史分期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相关著作总结
1.萌芽期: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主要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2.开始形成期: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71935年),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主要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注意: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初步探索的三篇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走向成熟期: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结束(19351945年),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主要著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实践论》(1937年)
《矛盾论》(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
《反对党八股》(1942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4.继续发展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19461976年),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著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主要著作:《论十大关系》(1956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西方历史分期是什么?
西方分为哪几个时期
迈锡尼文明:BC16世纪~14世纪,是夏商时期。
希腊文明(繁盛时期):BC776~约500,业绩就是周朝。BC338,亚历山大横扫希腊,希腊的翻身也告一段落。
罗马:约BC753年~AD476,由春秋横跨到南北朝。
BC509年,罗马人杀死埃特鲁斯坎君王,开始元老制。(东周)
BC46,凯撒开始了帝国时代。(汉末元帝)
AD395年,东西罗马分开。(东晋)
中世纪:AD476~1640(从西罗马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约是从南北朝中期到明末。(不过这定义比较广泛,连文艺复兴在内也算在一起)
文艺复兴:14世纪初开始,16世纪盛行。大概就是明朝。
中国古代烧碱历史?
中国自1917年开始引进的现代制碱技术有索尔维法,电解法两种,分别制取纯碱和烧碱;抗战期间,以侯德榜为主的我国制碱技术专家又成功研究了侯氏碱法,并于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三种制碱技术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是化工界制碱的主要.
中国古代芒硝历史?
芒硝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芒硝”。今多用《医学启源》所载之“芒硝”。
雷曰:“朴硝中炼出,形似麦芒者,号曰芒硝”。《别录》谓:“芒硝生于朴硝。”马志曰:“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炼之,令减半,投于盆中,经宿乃有细芒生,故谓之芒硝也。”李时珍较详细描述了消的品种、产状和炼制方法:“消有三品:川硝……盐硝……土硝。皆生于斥卤之地,彼人刮扫煎汁,经宿结成。状如末盐,犹有沙土猥杂,其色黄白,故《别录》云,朴硝黄者伤人,赤者杀人。须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脚,入萝卜数枚同煮熟,去萝卜倾入盆中,经宿则结成白消,如冰如蜡,故俗称为盆消。……上面生细芒如锋,《别录》所谓芒硝是也。”上述均说明了芒硝是由朴硝加工精制而成的。
朴硝是粗制品,与现今一致。《中国药典》历版仅收载芒硝一名。有人对芒硝的常量与微量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
形态:芒硝单体呈短柱状;集合体呈针状、粒状、皮壳状。无色或白色,有时常带浅黄等色。透明。玻璃样光泽。硬度1.5~2,密度1.48g/cm3。
产状:芒硝形成于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饱和溶液的盐湖中。当温度低于33℃时即从饱和溶液中结晶而出,如温度高于33℃时则形成无水芒硝。
产地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陕西,河北产量较大。
中国古代水文历史?
从有史以来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水文,水文萌芽和发展较早,但后期受到封建制度制约,发展则不快;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水文,开始进行水文观测、水情传递、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分析计算,但发展非常有限,并且极不稳定。
大禹治水据史料记载,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经过调查研究,认识了水势,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了治水必须先知水,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水文调查意识。
中国古代竹楼历史?
傣家人住竹楼,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考了,这是南亚的湿热气候造成的。唐代樊卓所著《蛮书,名类第四》中曾有简略记述:“茫蛮部落……楼居,无城郭,或漆齿。皆衣青布裤,藤篇缠腰,红缯布缠髻,……妇人报五色婆罗笼。”这里所指的茫蛮部落即今西双版纳一带。
傣家人的竹楼是坝区类型,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景洪县的曼景兰寨和橄揽坝就是坝区傣家竹楼的标准型。
过去,傣家竹楼按社会阶级分为官家(召)竹楼和百姓竹楼两种。官家竹楼宽敞高大,呈正方形,屋顶带三角锥状,颇类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木片复顶。整个竹楼用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木柱建在石墩上,有的横梁上雕刻花纹呈ù形或弓形,这是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结果,特别是缅寺和亭阁都有这种ù状花纹。屋内横梁穿柱,结构简单。上木梯后即为“掌房”,正屋为客室,中置火塘,侧旁分隔为二至三间,是主人夫妇和孩子的卧室。官家竹楼客室约有三十平方米大小,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掌房用篾席铺地,是乘凉和妇女纺织的地方。
百姓竹楼与官家竹楼相同,只是较为狭小,屋顶用茅草覆盖,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脚,也不准用横梁穿柱,不准雕刻花纹。
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中已经作了答复,该书说:“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原来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