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元朝读后感?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为什么中国历史对元朝记载很少?
可能有几点原因把,第一个是元朝的时间比较短;第二个元朝是少数民族,所以没有多少记录的习惯;第三个就是儒生对元朝的态度,即使元朝执掌国家大权,但依旧是蛮夷,所以是不屑记录的,当然也有死忠元朝的,不过最后都……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资料加以佐证啊,元朝的墓葬从那些皇帝的墓葬就可以看出来,找不到啊,没有佐证就不能证明史实的准确性,没办法进行宣传。
如何评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元朝在它短暂的97年生命历程中给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政治上:
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
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的“羁縻之州”。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个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二)经济上: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国内经济的发展。元代的农业生产从总的来说,不是倒退,而是有所前进,但各地区的发展却并不平衡。
(三)民族关系上:
元朝的大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的中国由各民族间的相互厮杀的战场变成了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因此在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又一个新高峰。
(四)交通及对外联系上:
元朝的交通十分发达。不仅陆路有完备的驿传制度,四通八达,(这种制度对国外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俄罗斯,沿用了数百年之久)而且注意发展漕运和海运。
(五)文化上:
元代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由于国际文化的大交流,它大统一为文化发达提供保障。经济发展为文人安心从事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兼容并包”的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空气促成了元代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元文化成了我国封建文化继汉唐以来的第三个文化高峰。
当然,我们在肯定元代对中国历史作出贡献的同时,始终不能忘却,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征服,必然会对农业民族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一)政治上:
蒙古军队在统一战争中,即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控制被征服民族。元建国之初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采取了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分别在政治、经济、法律、科举等方面区别对待,构成了人为的民族等级。以致造成民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成为元帝国短命的重要因素,社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经济上:
蒙古族在经济发展中的落后因素造成了元帝国生产关系某些方面的落后。如;蒙古军队在统一战争中,在已占领的土地上,退耕还牧,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元朝建立后,又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大量奴役驱口进行劳动。这种奴隶制的残余形态与中原长期以来的封建生产关系是格格不入的。然而它竟一直与元帝国相始终,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再如:元代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重新加强了对手工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致使官办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效率极低且质量差。
(三)文化上:
元朝虽然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对明、清两代科举制有重大影响。但是元朝本身对科举并不重视。有例为证:有元一代,共开科16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数的4%。科举制可谓跌入了历史的最低深渊,这对文官的素质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之说。因此元时大批文人受歧视,有的甚至被下放,社会地位极低,以致于不少文人才士隐匿山林。
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有多少年?
历时九十八年。元朝(1271年1368年),传五世十一帝。
元朝在1271年是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的,经历了九十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吗?
谢谢邀请。
从有记载的历史来说,元朝疆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朝代,最南及中国的南海,越南北部、缅甸中部,缅甸中部、泰国部分等国家部分也在控制范围内,向北越过了贝加尔湖,东北面至今黑龙江下游、跨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到现在的朝鲜半岛,向西所达地区则要区分说明。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蒙古早年活动在额尔古纳河,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中原五代十六国时期,生活在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一支鲜卑人,自称“室韦”,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繁衍,逐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大小不等的众多部落。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部落。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会正式成立大蒙古国,铁木真被选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从此,中国的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其包括原室韦部,统治区所有居民,使用蒙古语的塔塔儿部、蔑儿乞部、斡亦剌部落,还有信奉景教蒙古化的突厥贵族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所以蒙古族实际是以蒙古高原为纽带串联起来游牧民族联合体,长期的内部争斗、内讧、屠杀使得各民族都有强烈的统一愿望,在伟大的铁木真的领袖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蒙古一形成,就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内部稳定了后的蒙古国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开始了宏伟、残酷的对外征伐。通过三个方向分别开拓疆土。
一、向西方向蒙古国的扩张主要有三次战争。
1、1219-1224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西辽后,率军向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带)进行的战争,历时五年,消灭了40万的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是蒙古国西征的一次重要战争,蒙古军采用大迂回和奇袭等战术,在西至里海,东到新疆上千公司的广袤地区纵横奔袭,逐次占领对方的战略要点,其间,哲别、速不台在扫荡了高加索南北区域后,举行了贴雷克河之战、迦勒迦河之战,大破俄罗斯的10万联军,打开了俄罗斯的大门。
2、1235-1242年。窝阔台汗在灭金国,取得了现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已。此时,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以西到乌拉尔河以东地区也被征服,这里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队,受窝阔台汗派遣以拔都为统帅,率军向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发动战争,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史称长子西征。在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俘虏斡勒不儿里克首领八赤蛮,处死,引发了高加索山以北诸震动。接下来,拔都兵分几路,虚实并进,对斡罗斯各王公及公国发动进攻,攻克一系列城市,包括乞瓦城(今乌克兰基辅),攻克乞瓦后,蒙古军继续西进,攻取加里奇公国,占领都城沃伦和境内其他城市,斡罗斯被占领。1240年,蒙古军除留3万军镇守南斡罗斯外,其他军队分三路进攻马札儿(今匈牙利),北路拜答儿击溃外援波兰军,南路军经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同北路向波兰进军,攻下波兰系列城市,采用佯败击溃西里西亚二世组织的波兰、日尔曼、条顿骑士团联军,俘斩亨利,乘胜南下攻入莫拉维亚,再向马札儿与中路军拔都会师。通过赛约河之战,尽歼匈军,进入佩斯城。十二月,待多瑙河封冻后,进攻奥地利维也纳城,破城后将城焚烧。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至,拔都停止追击贝拉四世,率军东还,经伏尔加河下游拔都营地时,拔都留镇钦察,其他诸王率军继续东还。
3、1252-1260年。1251年,蒙哥即汗位,为了维护蒙古汗国权益,扩大疆土。蒙哥汗决定远征波斯。其时波斯境内有两个国家,分别是木刺夷国(倚天屠龙记里提到的山中老人霍山之国)和黑衣大使,再向西有叙利亚国。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军攻波斯的战争,首先进攻木刺夷国,一路向西,先后到达土耳其斯坦(今哈萨克境内)、撒麻尔干(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渡阿姆河开始进攻木刺儿地区,到1257年底占领木刺夷全境,旭烈兀率军继续向黑衣大使进攻。1258年二月,黑衣大使国教主木思塔辛经一年艰苦抵抗后投降,黑衣大使亡国。旭烈兀继续向西,进攻阿拉伯,九月进至叙利亚。1260年正月攻阿勒颇城,三月占领大马士革城,叙利亚王纳昔儿逃走。继续向西进攻小亚细亚,击败巴尔干诸国联军,同时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攻陷富浪国(今塞浦路斯岛),准备进攻埃及。此时,蒙哥汗去世,旭烈兀留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率军东还。
通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先后征服了钦察、西辽、花剌子模、畏兀儿、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征服鄂毕河上游以西到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征服伏尔加河流域、斡罗斯等区域建立了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波斯、叙利亚等地,建立了伊利汗国。
二、向南方向蒙古的扩张主要有三个阶段。
1、灭金战争。
在之前的1211年,金军因盲目作战、指挥不力,致使其主力野战部队在野狐岭和会河堡两次会战大败于蒙军,造成两河地区兵力空虚。金军为避蒙军锋芒,在1214年举国南迁,将两河、山东垂手让给了蒙军,虽然有黄河、潼关天险抵抗,但有限的地域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军队的需求,后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金国还对南宋开战,除了统治层的无脑之外,掠夺财富来养活军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南宋政权本质上是希望宋、金之间能够和解、稳定,共同对付强大蒙古的威胁,金国可以成为宋、蒙之间的一道屏障,但无奈当时金国金宣宗实在是人才,先是与蒙求和达成和议,断交西夏,随后却又南迁到汴京,使金、蒙和议作废,战火再起,他同时也发动对宋的战争,使得金国周边全是敌人,内部也频发叛乱,蒲鲜万奴还脱金在辽东自立。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为了自身利益,与蒙古交往以减轻金军对自己的压力。
宋、金、蒙关系时紧时松,蒙、金战事依旧,宋、金也时战时和。蒙军逐渐从西边渗透,在1217年”丁亥之变“中,取得了川陕五州,向东受阻于卫州、潼关。1231年,蒙军东道入境"借道”入四川,逃过孟珙的拦截入金境。拖雷率四万蒙军利用大雪天气在“三峰山之战”中大败15万预告设伏的金军,虽然由于蒙古内部的原因大军北撤,但金国赖于生存的关河防线已经失效,精锐尽损。1232年,蒙、宋军队相助围攻开封,城破金哀宗逃蔡州。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缢,金末帝被杀,金国灭亡。
2、蒙灭南宋的战争
1234年,宋蒙联军攻灭金国,窝阔台汗取得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一方面,窝阔台筹划发动向西方向的西征,另一方面,在宋朝发起“收复三京”的战役中,发兵南下,击退了南宋收复失地的尝试。1235年,蒙军向东起淮河,西至巴蜀的战线上,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双方激战数年,大小数百战,均伤亡惨重,蒙古暂罢兵北还。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重分三路大军全面攻宋,从西面入蜀,南面攻广西,中路攻鄂州,希望会师鄂州,但蒙哥在1259年与宋在钓鱼城的战斗中,遭遇宋军的强力反抗,蒙哥自己也身死城下,蒙古因帝国之争,一度陷入内乱,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回师争夺汗位,蒙宋之战再告一段落。
忽必烈争夺汗位成功,于1267年重新启战,利用吕文德的失误,包围了襄樊城,宋廷数次派兵增援均未成功,1273年,襄樊陷落,南宋防御体系崩溃。
1276年,临安陷落,太皇太后谢道清抱5岁的宋恭帝出降。南宋残部南迁继续作战,1279年正月,宋元双方在崖山外海进行了大海战,宋军将领张士杰尽焚陆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将千多艘宋军大般用大绳索连接成“连环船”一字排开在海湾内御敌。元将张弘范以小船载易燃品纵火,但宋船皆涂泥,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之路,宋军出战,张弘范擒张世杰外甥招降未果。二月,元军隐蔽靠近宋军,再次猛攻,宋军败,张世杰抽调精兵带十余只船突围。三月,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背八岁的赵投海,随行的十多万军民变相继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3、元向周边诸国、地区的征战
1240年,阔端派多达纳波率领军队进入西藏,“在藏北热振寺杀死僧人五百名,使整个吐蕃的土石都为之颤抖。”1246年,元朝通过扶持内地僧侣取得了对西藏的管理权。
1253年,元朝忽必烈远征西南,灭大理国。
1274年,元军侵日本遭遇飓风,元军无功而还。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日本,一路由忻都率领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一路由范文虎率船从庆元(今宁波)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溺死者无数,又遭遇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1282年,元朝派遣唆都从广州海攻占城(今越南南部)。1284-1285年脱欢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因气候原因又兼瘟疫,唆都战死,元军退师。
元朝还发动了对缅甸和爪哇的战争,都无法长期占领。
元朝通过对东北,西面,南面的一系列战争,取得了庞大的帝国版图。
元朝的版图计算,要考虑里面的一个特殊情况。1264年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取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时,因为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了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导致其他几个汗国纷纷敌对,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又重新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所以计算版图时,如果不把四大汗国计算在内的话,大约面积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如果把四大汗国计算在内的话,范围在西边就一直延伸到中亚以西地区,面积应该在33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不管算不算,毫无疑问,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最大的一个朝代。
如果对历史有共同的兴趣,希望能关注我,松林寺君期待能与更多朋友一起讨论历史,畅议古今。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是元朝吗?
元朝虽然也很黑暗,但它不算是最黑暗的,最黑暗的是“五胡乱华”时代!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三国末期,司马懿一族篡夺曹魏,因为得国不正,为维护统治,一方面废弛武力,另一方面以愚孝和享乐治国;还开历史倒车,实行“诸侯分封制”,导致汉代以来的勇烈之风丧失和诸侯割据。随后“五胡”从边境逐步侵入,晋朝无力抵挡,司马睿丢下广大汉民跑到南京那一块建立起了东晋。
由此,北方国防空虚,加上诸侯各自为战,互相征伐,北方汉民陷入了绝对的黑暗中。
五胡是吃人的野兽,“两脚羊”就是当时的军粮别称,“乞活军”是当时的炮灰。无数汉人男女被杀戮烹食,无数汉人男子被奴役,无数汉人女子被蹂躏后斩杀。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0万人。
就在这亡族灭种、天倾地覆的危急时刻,“武悼天王”冉闵一纸“杀胡令”,唤醒了汉族人的血性,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发起了对“五胡”的反攻,无日不征,无日不伐,无月不战,从而重创了五胡联盟,遏制了对汉家的摧残,保存了北方汉家血脉。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死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屠杀、虐害汉人最深重的的羯族被灭绝。
正是因为“五胡乱华”中,汉人在被灭族时的爆发,导致后世的少民政权再也不敢逼汉族到绝境,基本是以汉制汉,金、元、清概莫能外。
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历时九十八年。元朝(1271年1368年),传五世十一帝。
元朝在1271年是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的,经历了九十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最大”究竟有多大?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元朝的版图面积约:2122.74万平方公里。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时候是在元朝,元朝不仅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由亚洲推广到欧洲和非洲,而且它的疆域辽阔广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灭亡后元朝皇帝去处?
明军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史书称此为元朝结束之年。
然而元廷仍在上都,往后史书称之为北元。
而明廷认为元惠宗顺天明命,谥号为元顺帝。
1368年元廷退回蒙古草原,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
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
明太祖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
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
两年后,明将冯胜击败元军,从元朝手中夺取了甘肃地区。
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此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
太祖曾多次写信诏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
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益宗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
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
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
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
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
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
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1388年5月,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今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
1388年元益宗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元朝不再使用年号。
1402年鬼力赤杀顺天帝坤帖木儿后后改国号为鞑靼,北元亡。
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你是怎么看待的?
大元是马上民族起家,利用那时的快马十分能打,向西北跨过高加索山打到克里米亚,多瑙河流域所以叫″一代天骄"但只说明他们能打,治国不行,夺取金宋两朝后不了解内地人情,内地发展早已远离他们的思维模式,加上他们不与大汉族溶合,高高在上,又贪欲享受,不多年引起大汉反抗,早先的″骑士"风骨他等也遂步退去了,所以被″要饭"的朱元璋领导义军给夺去了大元昔日的辉煌,大元的政权,真是不进则退啊
.他们不深入调研的结果也是之一,光靠一股子豪气只是自豪,号召不起别人志向,动向。大清起始也雄纠纠气昂昂杀进关来,起初几代皇帝接受了大元教训,开始平抑民族矛盾。文化上一方面开始溶同了,一方面服饰又不同,但长磨合,汉人终于认同了,顺治用鞭打多尔衮尸首方式,康熙用武功,雍正用反腐征得一时盛况与人心,但随着外国之工业革命,西方开始强大了,外寇把贼睛盯向了中国,先用鸦片又用火枪火炮打了进来,清政府对国内反外情绪和太平军起义都缺乏认识,对国内矛盾以镇压方式暂时平抑了,但对外侵犯却毫无办法,不是丢土地就是失财失宝,本国民族更加民不聊生,对那所谓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了些皮毛,只是进了些洋设备洋机器,根本没学到根本,把柄仍操在人家手里,后来一场民主革命的浪潮彻底推翻了腐败又止步不前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