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的军事成就?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中国的军事学曾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金属兵器和战车,建筑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
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火器的创制,也在世界军事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技术专门家;
此外,中国最早创立了较系统的军事理论,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先后有2000多种兵书问世,并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军事历史、军事地理著述,编纂了卷帙浩繁的军事类书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军事天才?
清代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军事天才啊!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努尔哈赤对于满清王朝最大的业绩,就在于通过八旗制度,打造出一个军政合一、效率极高的军事集团,集战争、劫掠、军屯于一体,在整个17世纪上半叶,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最有动员力和战斗力的集团。
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到后金天命六年,八旗麾下已有牛录231个,男丁总数6.9万,这也正是努尔哈赤敢于挑战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底气。
萨尔浒之战,面对8.7万明军精锐、以及朝鲜军1.3万、叶赫军1万,总计十一万大军的联合征剿,在整个政权和部族皆面临又一次“犁庭扫穴”的生死关头,努尔哈赤极限动员出超过5万战兵,2万随军民夫,妇女老人小孩无不上阵支援后勤,而后努尔哈赤以“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连续转战,先后歼灭了杜松部3万人,马林部1.5万人,刘部1万余人,迫降了朝鲜军1.3万,最后只剩李如柏部2.5万,听闻其他三路明军全军覆灭,落荒而逃。
这些从全国各地调动的明军精锐的覆灭,也极大震撼了整个大明王朝上下,更成为君临东亚大陆已二百年,又经历了“隆万改革”和“万历三大征”的明王朝,瞬间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努尔哈赤和高居紫禁城九重的大明万历皇帝本是同辈人,然而此刻一个如朝阳如日中天,一个却如夕阳日薄西山。
努尔哈赤的后世子孙、清朝乾隆皇帝,在回辽东祭祖时由衷感佩:“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定。”将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垮十一万明军的萨尔浒之战,和之后清太宗皇太极歼灭十三万明军的松山之战,并列为满清王朝成就霸业最关键的两次战役。
下图为努尔哈赤用剑: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皇太极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下图为皇太极所用弓箭: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皇太极所用佩刀:
明朝历史军事小说?
《公子风流》主角郝风楼建文三年,燕王陈兵江北,镇江岌岌可危,南京危如累卵。遭遇退婚会怎么办?郝风楼告诉你,不抛弃,不放弃!如果成为了天子亲军会怎么样?郝风楼告诉你,耍流氓你不行,耍横我还是比你行!我是纨绔,我是败家子,我是天子亲军,我光芒四射,亮瞎你的眼睛。这是一段熟知的靖难故事,却又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
军校军事历史系?
只有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有军事历史的本科专业,你的身体条件恐怕……
军事历史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它是无数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战争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军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愈发灿烂,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古代军事思想对我国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古代军事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统一团结如此重要的军事思想最初形成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军事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在每个朝代不同的政治管理下,军事思想也大有不同,随着朝代的变迁,军事思想也随之发展,那么在悠久的古代军事发展历史中,军事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完善?军事思想是经过战争实践,在鲜血中积累出来的理论财富,军事战略思想的正确与否对战争不仅局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回望军事思想发展历史,能够得到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一、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
军事思想最初起源于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时期是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公元前21世纪,奴隶制的夏王朝建立,这一时期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在奴隶制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并不深刻,还处在懵懂的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已初步形成。
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对外部土地掠夺、对内部反抗镇压,这些战争都以“违天命者”、“敬天保民”等为口号,兼用占卜,假借神明的名义发动战争实行掠夺与镇压,符合初步形成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作战理念。
长沙历史军事地位如何?
蒋介石1939年一度准备放弃长沙,主要还是听进了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的建言,后者认为华中地区的武汉、南昌和长沙三大城市互呈犄角之势,既然武汉与南昌已经沦陷,则在军事上长沙必不可守,故而提以主力后退至衡阳,依托衡山地势继续抵抗,其实,白崇禧对长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从地理位置上说,长沙当时已经成为江南抗战的中心城市,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断不可轻言放弃。就南北方向来看,长沙是“粤汉铁路”的中间点,在武汉和广州均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坚守长衡则意味着日本人无法利用粤汉铁路,华中和华南日军就无法取得地面联系。
在侵华日军的作战序列中,武汉的第11军是唯一的野战机动兵团,战斗力最强;而司令部位于广州的第23军兵力薄弱,许多时候仅以一个师团为基干(附二个左右的独立混成旅团),因此第23军虽然盘踞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却始终未能突破余汉谋部队(原属第四战区)的粤北防线,越不过南岳衡山,更无力从南方进逼衡阳以及长沙。
由此薛岳第九战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战而随便放弃长沙,以华中日寇第11军的战力(高峰时期下辖七个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便可轻而易举迫近南岳衡山,则第四和第九战区的回旋余地将非常有限,搞不好就可能被日军南北夹击并且完成会师,那么华中华南日军将连成一片,中南地区的军事形势会变得十分恶劣。
就东西方向来看,长衡之间是顾祝同第三战区与重庆大后方的陆上唯一通道。众所周知,坚持闽浙皖南一带的第三战区属于孤悬敌后,在华东沿海被日本海军完全封锁的情况下,第三战区的所有军需补给和军械弹药,完全依靠重庆方面解决,而长沙及以南地区是必经之路,长沙若失,则联系将被切断。
以顾祝同不咋样的作战指挥能力,如果得不到大后方的鼎力支援,估计第三战区会被日寇第13军和第11军联手打垮,就算不是全军覆灭,也再难形成有组织的建制兵团,最多沦为游击武装。而一旦第三战区垮掉,司令部驻上海的日军第13军,又可以抽兵全力加强第11军,这是连锁反应。因此,长沙得失,又关乎着东南地区的抗日局势,绝非华中一隅的问题。
同时,长沙又是抗战西南大后方的重要屏障,这一点可以从1944年日寇的“一号作战”的战役进程中清晰地得出结论,日军先取长沙,再犯衡阳,从衡阳经全州深入广西,占领桂柳二城后由桂入黔,则贵阳必然危险,引发重庆震动,这是日军在川北、川东不得入的情况下,迂回川渝大后方的最佳路线,而第一站就是长沙。
如果按白崇禧的意图和蒋介石的决定,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的1939年就弃守长沙,则日本人上述战略企图和对重庆大后方的迂回,极有可能提前五年发生。那个时间段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苏联又中断了对华军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一旦湘桂黔全部落入敌手或者重庆丢失,抗战形势如何发展真的很难说,因此,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的抗命不撤,如今看来至为正确。
薛岳致电陈诚的原话是:“我的方案部署是根据任务、敌情、我情、地点、时间这五行确定的,我是有充分理论根据坚守长沙的,还是那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叫我代理第九战区司令官,我就要凭着我的脑袋办事,如果我整天用别人的脑袋说话办事,那还要我薛岳干什么呢?长沙不守,军人的职责何在”?陈诚深以为然,由此第一次长沙战后,薛岳的职务去掉了“代”字。
免费在线历史军事小说?
楚汉争鼎强推大争之世强推五胡烽火录盗明强推大唐盗帅铁血大秦强推盗宋逐鹿夏鼎回到明朝当王爷回到唐朝当皇帝回到秦朝当皇子官居一品强推回到战国之我是枕醉江山调教初唐1908大军阀强推大周皇族(其实不算)
大汉帝国强推北洋1917斩秦强推楚氏春秋江山美色江山美人志步步生莲强推宰执天下强推龙争大唐强推天下节度将明锦衣夜行强推大汉帝国风云录强推大唐军魂强推窃明强推狩猎大明强推立隋
书荒推荐历史军事小说?
如果允许玄幻架空的话,紫川和佣兵天下都很好的,紫川的话开头无厘头,要忍住别扔,后面就好看了。
大唐双龙传和边荒传说,黄易的武侠代表作,其中历史人物(李世民、刘裕、慕容垂、玄帅)的处理非常好。对洛阳之战和淝水之战的描写很好的
还有倾城战记和神魔倾城录也不错,就是体系比较麻烦。
风姿物语,史诗级的大书。
王晴川的侠宋系列,小椴的开唐和杯雪,都是武侠性质的。
和军事历史有关的网名?
南征北战,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自卫反击战,武陵之战,血战湘江,保卫黄河,土木堡之变,萨尔浒之战,靖难之役,鄱阳湖大战,楚汉之争,远征军,血战一片天,洪都保卫战,抗倭英雄,关宁铁骑,平型关大捷,血战孟良崮,背水一战
军事历史专业有哪些大学?
一、军委直属院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校本部:北京;分校区:西安、上海、石家庄
合并/调整情况: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基础上,以西安政治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政法学院,部署在西安;以南京政治学院、武警政治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部署在上海;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参谋学院,部署在石家庄;以解放军艺术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部署在北京;以后勤指挥学院、装备学院指挥专业、采办专业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后装保障学院,部署在北京。
2、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校本部:长沙;分校区:南京、武汉、合肥
合并/调整情况:2017年,学校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
二、军兵种院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校本部:南京
合并/调整情况: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校本部:南京;分校区:石家庄、重庆、武汉、徐州
合并/调整情况:2017年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和军械工程学院主体为基础组建。校本部座落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
校本部:南昌;分校区:石家
合并/调整情况:由原南昌陆军学院、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校本部:北京;分校区:蚌埠、长春
合并/调整情况:以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原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为基础重建,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院本部为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地处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畔;蚌埠校区为原装甲兵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士官学校为原装甲兵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