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评价胡适这个人?
“我的朋友胡适之”!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人,君子,朋友,教育家,文学家,心理学家,教授,校长,驻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士,院长!
我看《胡适日记》,很佩服他,那是一个年轻人的努力,在海外求学的样子。
他一生为学术、为祖国的教育、想为祖国建立一流大学和教育在努力,争自由与民主,与政治家智慧周旋,也赢得尊敬。
胡适先生的二十九段经典名言!!
1、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5、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
6、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7、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8、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9、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0、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
11、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12、Youcannotbeatsomethingwithnothing.
13、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14、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15、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16、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17、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8、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19、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20、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21、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22、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23、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24、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25、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26、其实朋友是人造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人伦”,弟兄是天然的关系,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天伦”。
27、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弃学生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28、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29、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评价十位历史人物100-200字
1、孔明:未茅芦而三分天下。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备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洲,三分天下已成,称帝于西蜀。
他的缺点: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善于培养武将至使“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将军”的惨痛局面。破坏吴蜀联盟也是他所造成的。能保其主却不不能说服其主,致使刘备死白帝城,连他自己也说:假如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劝阻刘备征吴。凡是都由自己去做,使自己的生命过早的结束。刘备死后,他连连争战使蜀国国库空虚,经济严重下降。
2、鲁肃: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胸怀大局、胸怀坦荡、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人。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
3、荀:有“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曹统一北方他的功劳最大。他善于审时度势。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稳山东。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最大的魏国。
4、庞统:才智与孔明在伯仲之间。益州同荆州的同为战略要地。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洲,虽然刘有取之之意。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变”之理(汤武的“兼明攻昧”、“逆取顺守”)代他解决了心病,使刘下定了决心。他一手策划了益州之计,使刘备取得了益州。只可惜在益州他中流矢而死。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英明。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益洲作为根据地的。而取得益洲庞统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5、郭嘉:谋略奇深。是曹最为推崇的谋士之一。他对北方的统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曹曾想将后事托负与他,可见他的智谋。在曹讨伐乌恒的战斗中,他献计让曹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不战而胜。从而使曹统一了北方。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曹在赤壁失败后,哭郭嘉,一是对他怀念,二是对其他谋士的批评,三是感叹郭死的太早,不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可见郭嘉的作用了。
6、贾诩:
贾翊字文和。少有其才,为世人所称道。先从李榷等人,后投曹操,常出奇谋,对魏的建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董卓被杀,李榷等人要逃跑时,他劝李榷等人“如跑一亭长能缚君”“聚人马为董卓报仇可胜”“即不胜走亦不迟”结果李等进入长安。李等进京后,烧杀抢掠,贾认为不可同谋,又投张绣。在张与曹的战争中又是贾出奇计使张获胜。投奔操后,他多次为操出谋化策,为曹的胜利,起了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曹获胜同他是分不开的。他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处境及敌我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让曹获得胜利。
他对曹氏集团的最大贡献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操特别喜欢曹植,有传位之意在,而植的一些文人气质令他犹豫不决。贾看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觉得拥护丕比拥护植好,便多次出谋,让丕在操的面前表现自己;又利用植的文人特点出计,使植在操的心中位置逐渐缩小,使操逐渐喜欢丕。这时,操还是犹豫不决,问贾。贾说:“君忘袁绍二子乎”。操一听便知贾之意,将位置传给了丕。后,也正是因贾的这句话,操手下的另一句聪明之士、植的主要拥护者之一杨修,被操借“鸡肋”之事而除之,为丕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使曹氏集团得到了稳定,没有出现象袁绍死后,袁氏集团的结局。可见,对魏的建立,贾所起的作用之大。
7、田丰:
字元皓、权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只可惜袁绍不听他的计策,而导致失败。他能料胜败,官渡之战未开战时,他就料到袁必败。可见他的战略与智谋。曹在听说:田丰未随而来,竟然大悦:绍必败。可见田丰的智谋。他能料生死,袁胜或许可以放他,袁败必杀他。可见,他是知人的。
8、周瑜:
他应该属于统帅级的人物。此时卓越的军事家。风流儒雅、赤壁之战,指挥若定,火烧曹军。为吴奠下鼎足之基。
9、陆逊:
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又有政治头脑,出入将相都显示出超人的才智。关羽万人敌,威震华夏,却在他与吕蒙合计下丢了脑袋。刘备一代枭雄,在夷陵也成了他的败军之将,最后死于白帝城。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东吴立于江东。
10、司马懿:
是大谋者能大忍,而大忍始能大谋的人。说他是谋士不如说他是一代开国之君。由于他曾事曹家四代,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时,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转危为安,就也列进谋士之列。他有智谋,其智不在孔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