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北魏历史(中国北魏历史简介)

中国北魏历史(中国北魏历史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3/12/30 1:52:11

北魏历史?

拓跋氏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少数民族深度汉化的游牧民族。拓跋氏为鲜卑族,最早活跃在今黑龙江、嫩江以及大兴安岭一带,是这一特殊时期北方建立的第一个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大地上常有争端,拓跋氏趁机自称为王,定国号为“魏”,为了区分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所以历史上称其为“北魏”。

▲南北朝时期疆域图

多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学习

1、从牧马放牛到建立国家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居无定所的,他们因为圈养牛羊等牲畜常常是逐草而居,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因为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游牧民族无论男女都擅长骑射,闲时为普通牧民,战时都能杀敌冲锋,十分骁勇。但这种流动性的游牧文明需要依赖农耕文明进行补给,无法自给自足,很多日常所需日用品在草原上是无法得到满足,需要以商品交换为前提才能发展自身。

▲擅长骑射的鲜卑族

鲜卑族拓跋氏击败北部匈奴后,进入漠北地区,这一时期的拓跋氏还维持着部落联盟阶段,并没有形成国家的意识形态。公元315年,拓跋部帮助西晋抗击匈奴有功,被西晋封为代王;当时拓跋氏的领头人拓跋什翼犍以此为根基,以封号定国号,建立代国。这时的代国依然保留着鲜卑族的种种特色,所谓的国家也是一个奴隶制度下的不成熟的体制,依托于草原人强健的体魄和勇猛的战力,拓跋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做大做强。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拓跋集合旧部,将都城迁至盛乐,改国号为魏,称魏王。部落联盟中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对被征服、合并的部落。拓跋想要振兴氏族就要确立部落中绝对主导的地位,在经历几次内部清剿整合后,拓跋真正成为北魏争权的领导者,开始向南北扩展;在扩展的进程中,征服了北方的高车族,进一步提升了北魏在北方地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2、北方统一,休养生息

北魏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还有很多小国、小部落分裂割据着,五胡十六国情况复杂、各不相同;对于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只能徐徐图之,等待时机,各个击破才能达成最终统一北方的目的。

北魏出击的第一个目标是后燕,两方的争斗由来已久,互有输赢,不过北魏终究是技高一筹,用计迷惑了燕军将领,魏、燕两国的较量最终以燕国都城被占领而告终。征服燕国后,拓跋进入中原地区,在挺进中原的过程中,北魏人从上到下开始接触中原文化,拓跋也鼓励农业发展,北魏原有的奴隶主贵族阶层也逐渐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化,北魏统治者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大批汉人地主氏族参与到国家管理和地方经营,这也是鲜卑族汉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拓跋正式称帝后,除了注重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管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主动发起过大规模的征战,巩固内政的同时加强了对现有疆域的管理。在与柔然和后秦的对战中,北魏稳扎稳打,以不同的战术回击,占尽上风。

3、双雄并立,各自经营

在拓跋嗣继位后,南北方双方都经历了王权变更,但这时的北魏开始琢磨着南下。双方在黄河流域展开激战,拓跋嗣带领北魏兵士夺下了不少军事重镇,但南朝刘宋也顽强抵抗,死守城池。虽然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是明显北魏是占了上风的,南北对峙就此开始。

不过这时的北方有北凉、北燕、柔然等国,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北魏麾下,尤其是在拓跋焘上位后,这位魏太武帝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身先士卒,经常亲自挂帅出征,战场上兵法如神;在对夏国、柔然、北燕、北凉的作战中,展现出王者的战略高度和军事领域的前瞻性。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北魏几乎横扫北部众国,是让北部地区其他国家君民闻风丧胆的存在。

▲南北朝对峙

北魏在对外用兵的同时,也注重防守,那些被征服的地区都留有守军,加强北魏对其管理。这之后北魏,先后将柔然征服,灭掉胡夏、北燕、北凉,让北方多年分裂割据的乱局回归一统。不得不说拓跋焘的雄才大略,凭借祖辈们创下的基业和自己对局势的把控掌握,最终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北魏的封建王朝逐渐走向完善,君臣团结,民众一心,与南朝刘宋对战中,对南朝的六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南北对峙中占据了优势。

北魏改革

1、经济转型,矛盾转化

早在北魏引入汉人地主阶级进入国家管理和地方治理的时候,北魏的经济形势就开始改变,北魏传统的游牧经济已经不适应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当北魏接受农耕经济后,农耕文明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地方的士族、豪绅会大量的兼并土地,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仍以九品中正制为主,由地方层层向上推举,而这中间进行考核选拔的人并不都是中央选出的,所以保举出来所谓的“贤才”都是为了世家豪族的利益而入仕的,根本不会关心底层百姓的利益。

为了限制地方势力,缓和阶层矛盾,北魏的冯太后辅佐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自从拓跋氏建国以来,北魏的各级官员是没有工资的,不论是哪个朝代官员入仕都是有俸禄的,北魏在这方面绝对是个奇葩。也可能是最开始的君主们一心搞事业,对内政方面没有太多的建树,这就造成北魏吏治混乱,甚至影响到了北魏朝堂的稳定。

上级不发银两,下级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在能捞油水的地方都不放过,其实无外乎就是找能贪赃的路子,或是打皇室的主意,在皇室面前卖惨求赏赐,皇帝心情好自然也不会吝啬。这在北魏早起的游牧文明中是很正常的,因为游牧文明本身就具有掠夺性。冯太后主持颁布了官员的薪酬体系,从吏治上进行了整顿,为后期各项改革的推进减除一定阻力。

▲北魏冯太后画像

2、赋税制度的改革

因为常年战火纷飞,北魏境内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但是无地可种的流民更多,这些土地在各种不良操作下大部分进入了地主或贵族的领域中,土地兼并的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冯太后依照汉人李安世的建议,颁布了均田令;旨在救赎北魏人民和北魏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照人口数量分配田地生产。

▲均田令出天下足

其中,初受田者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男女、奴隶都可以分到田地,还能有属于自己的世业田,可以世袭留给自己的子女。对于新落户的人也可以分到少量的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流民逐渐稳定下来,百姓有田地耕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因为劳动力的增加,可征税的人口数量也有增加,新的租调规则也应运而生。新的租调规定:一夫一妻为一个征收单位,每年交一匹帛,二石粟;相同的租调等量于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8个奴隶、20头耕牛。

▲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税负制度让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国库得以充盈,国家也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这在当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到了孝文帝时期,除了之前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在文化上也进行了一次深度改革。在汉化的过程中,王室从上至下推行汉语,不再说鲜卑语;将鲜卑复姓都改为汉族单姓,在皇室和贵族中进行推行。尊崇汉族文化,下令修建孔庙祭祀儒家先贤,善待孔子后人。

▲胡服汉化

3、改革失败,北魏势微

从冯太后到孝文帝的改革中,在当时是有利于北魏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在变革初始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北魏的当权者没有经历过汉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很多汉族文化和治国之策没有深度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生搬硬套,无法因地制宜,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察觉、解决。

而对于北魏引进的汉族地主士族们,一开始是让他们进驻改变北魏的生产经济模式,但是北魏的君主忽略了士族门阀力量,他们的势力越做越大,甚至后期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尤其是均田令的推行,极大地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些地方势力最终成为了北魏变革中最大阻力。

在六镇之乱后,北魏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地方势力几乎脱离于中央的掌控;河阴之变后,北魏朝廷名存实亡,后面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最终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简述北魏历史?

北魏历史:北魏(386年557年)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5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的详细历史?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扩展资料:

北魏时期的历史大事:

1、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

北魏商朝的历史?

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虽然自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北方就有许多强悍的王朝,比如严狁、义渠、匈奴等,但是这些游牧民族的政治体制大多都是原始社会的军事独裁制或者奴隶制王朝,而且他们虽然都对神州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但是却没一个能成功入之中妍并长期建立政权的。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历史完整版?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扩展资料:

北魏时期的历史大事:

1、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

北齐和北魏历史详细讲解?

北齐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一个割据政权,从公元550年东魏孝静帝正式禅位给高洋开始,到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攻灭,北齐的国祚一共才二十多年,却产生了6位皇帝。由于皇室之间内斗严重,两性关系复杂,所以北齐在历史上也有“禽兽王朝”之称。

北魏到北周朝的历史?

北朝(魏齐周)简史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皇帝为汉化改姓元)。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北齐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后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传位长子宇文。宇文二十二岁病逝,传位于静帝(宇文衍)。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魏的历史朝代顺序表?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前一个朝代应该是十六国。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之后的朝代应该是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

北魏造像碑的历史价值?

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朝代更替频繁,北方少数民族和民族进一步融合发展,不同的多民族地域文化交流碰撞,产生了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艺术发展中,受佛教、道教思想和统治者意识的影响,刻碑立传之风盛行,导致了碑学书法艺术的大发展,从目前出土发现的南北朝碑刻、墓志铭、造像题记等碑刻来看,大部分书体以楷书为主,又因为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和北魏的以知碑刻最多,所以我们习惯把北朝时期的的碑刻统称“魏楷”。

魏楷具有生动的点化语言和强烈的书体表现力,是我们当代楷书发展借鉴的最好范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捕鲸历史(中国捕鲸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呃,有的,广东福建广西沿海居民都捕杀过鲸(主要是行动缓慢的大翅鲸)近代日本人在中国沿岸广泛捕鲸,使黄海鲸类遭受灭顶之灾(主要是海洋岛和渤海沿岸)建国后我国也捕过鲸,规模不大,在黄海由捕鲸船主要是小须鲸长须鲸蓝鲸,露脊鲸捕过一两次,虎鲸捕过两次,其中一次一炮贯穿两头在南海主要在惠州大亚湾和外罗,土法捕

  • 中国裁军历史(中国裁军历史记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共裁军三次:分别为1、1980年:百万大裁军,至1987年,人民解放军顺利完成了体制编制、精简整编任务。此后,又经过几次微调,到1990年,全军员额已减少到319.9万人。2、1997年,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军队转型建设时期的深刻变革。3、

  • 中国缠足历史(中国缠足历史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建社会,女人缠足是代表美,三寸金莲,代表女人是大家闺秀。原来我奶奶就是缠足的受害者,从她身上我没有看到缠足的好处,坏处到有很多,走路不稳,一走快就倒,每天晚上把缠脚布一层层揭下来,自己看到那畸形的小脚,眼里露出的满是心酸,想起小时候裹小脚时的疼痛,到老了也很痛苦。所以说缠足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究

  • 中国干旱历史(中国干旱历史记录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江西一直以来风调雨顺,很少出现干旱现象,江西的干旱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江西干旱历史记载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就是1980年的那一次,久旱无雨,河流干枯,导致大批农作物及庄稼因为缺水大面积坏死,当时虽然启用了人工降雨,但是收效甚微。上世纪1951年,星子站水位低于8.15米,今年是七十年来最干旱的

  • 成长的200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长的2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成长的200字作文1今天,语文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小鹿斑比》的读书课,让我深受启发。

  • 中国耕牛历史(中国耕牛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耕牛作为历朝历代农民耕田必须的劳动力是不允许屠杀的耕牛的品质和精神是勤恳,吃苦,耐劳,奉献等。耕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耕牛,有着朴实无华的外表,它谦逊和低调,一心耕作,心不傍鹜。牛马风尘,像牛

  • 中国国足历史(中国国足历史射手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足球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并与1958年回国,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打击不小。其后的时间内,是十年“文革动乱”,在一个“政治第一”的年代,足球被禁止了。改革开放之后,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1985年5月19日,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

  • 中国裹脚历史(中国裹脚历史时间轴)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朝以前是不裹脚的,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行缠绑腿等等,和后世那种残忍的裹小脚陋习混为一谈。《汉杂事秘辛》已经给证实是明朝文人伪作的。目前最给认可的说法是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逐渐流入民间。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事件中,娘只是跳舞时裹脚表演。并不是伤筋动骨,搞得脚骨畸

  • 中国空军历史(中国空军历史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战争反台湾骚扰(1957、58、62-66等都有不少战果)反美国侦察反苏联侦察PLAAF(PLAAirForce),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

  • 中国历朝历史(中国历朝历史纪年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中国历朝历代都城:一、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2、西楚彭城(今江苏徐州)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3、南越番禺(今广东广州)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1、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