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名人事迹及优秀品格150字内?
中国名人故事150字篇二,达尔文坚持梦想的故事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
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一位中国近代历史名人事迹及优秀品格150字内?
中国名人故事150字篇二,达尔文坚持梦想的故事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
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中国近代教科书?
1903年后,文明书局陆续发行的“蒙学教科书”包括文法、经训修身、修身、中国历史、西洋历史、东洋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地理、笔算、心算、珠算、卫生、生理、天文、地文、地质、格致、化学、动物、植物、矿物、体操和毛笔习画帖等23种。此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机构具有如此敏锐的市场观念和良好的知识储备。
正是在现代教育分科设学的意义上,“蒙学教科书”堪称最早的“中国近代教科书”
中国近代诗体?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中国近代新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体诗相比而言的新诗。
从1917胡适发表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算起,新诗已走过百年时光。
胡适《两只蝴蝶》
与古诗两千年发展的辉煌成就相比,新诗百年岁月只能算个婴儿。
翻开古诗,耳熟能详的经典佳作浩若星海,而新诗百年家喻户晓的佳作并不太多。
以下所选的十首新诗,就是其中浓缩的精华。
无论从传播的广度还是诗歌意境的宽度,或是表现手法的深度,这些精华之作均是新诗的代表。
当然,除了这十首扛鼎之作外,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苏婷的《致橡树》,食指的《相信未来》,顾城的《一代人》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聊城历史名人?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奈良历史名人?
橘诸兄,生于684年(天武天皇十三年),卒于757年1月30日(天平胜宝九年正月初六),是奈良时代的政治家。橘诸兄是敏达天皇的后裔美努王与橘三千代之子,原名葛城王,本属皇族身份,后降下臣籍,受赐橘姓。橘诸兄官至正一位左大臣,又号井出左大臣、西院大臣。橘诸兄是光明皇后的异父兄长,初代橘氏长者。
河津历史名人?
1、薛仁贵,唐朝大将;
2、司马迁,文学家,作品《史记》;
3、姚以价,河津起义司令员;
4、董其武,陆军69军军长。
丽水历史名人?
刘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
梅系,唐朝懿宗李灌大中七年(865年)癸科进士,官工部尚书,因平击黄巢有功授金紫光禄大夫昭武军节度使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代表作《游园不值》。
章乃器,救国会“七君子”之一,首任国家粮食部长。
陈慕华,共和国第二位女副总理,曾任人民银行行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陈诚,前国民党副主席。
李玲蔚,羽毛球世界冠军。
协和历史名人?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早期历史上,顾临(RogerShermanGreene)是一个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1881年,顾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Westboro的一个传教士家庭。由于他的父母在日本传教,是最早的一批美国在日传教士,顾临的幼年是在日本度过的,并在那里就读小学和中学,当时正是日本国力日强、图谋扩张的明治维新时期。
顾临后来回到美国读了大学,他最初的职业选择是做外交官,1902年他自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外交界,先后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日本长崎、俄国海参崴等地担任领事。其中,他任美国驻日本长崎领事正值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战胜后国民的军国主义情绪大盛。这段人生经历,让顾临对日本怀有复杂的感情,既很愿意帮助日本人民,又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动向深感不安。
1907年,顾临开始在中国任职,先后在大连(1907-1909)、哈尔滨(1909-1911)、汉口(1911-1914)等地任领事、总领事。顾临在哈尔滨任领事期间,当地爆发了鼠疫,他曾经支持伍连德开展的防疫事业,赞赏中国医务工作者在对抗鼠疫中的牺牲精神,二人自此结下友谊。后来,伍连德成为中华医学会会长,在中国医学界和世界医学界都拥有很高声望,为顾临在华医学工作积极提供过帮助,包括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发展给予建议和推荐人才。
顾临的外交官生涯本来是一帆风顺的,然而时代的机缘却使他的事业发生了转向。1912年,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CharlesW.Elliot)在华做教育考察,得到了时任汉口总领事的顾临的帮助,对他有很好印象。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董事会于1914年召开了专门的中国医学会议,决定派出中国医学考察团,全面调查中国医学状况,以决定未来在华战略。埃利奥特向小洛克菲勒推荐顾临为考察团成员。顾临的哥哥JeromeGreene曾经做过埃利奥特的秘书,后来为小洛克菲勒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任董事会董事和秘书,是基金会决策圈内人物。
经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会批准,顾临以驻华外交官的身份加入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医学考察团,他不仅凭借在华多年外交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对考察团的活动多有帮助,而且在考察团著名报告《中国的医学》(MedicineinChina)写作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报告直接影响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之后的在华工作决策,在当时美国和中国社会都有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