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其影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为什么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最长?
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因为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
上下九历史故事?
广州没有上下九路,只有上九路和下九路。那么为什么要起上九和下九呢,这是有典故的
西关最早的商业聚落是在宋代的绣衣坊(今下九路),至明代随着开凿大观河发展成为城西主要商业街圩,并逐步扩展为十九个"甫"。即沿西濠和大观河而兴建的街圩。"十九甫"计由西濠金字湾西侧第一津开始,向南成为二、三、四、五、六、七、八甫,转西至下西关是九、十、十一甫,再转东向南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甫,再向南转向西为十七、十八甫,再转北往东为十九甫。
第一甫地处通向越秀山脚兰湖的水道,以前人们习惯称为通津,所以仍叫第一津而不称第一甫。至今广州仍流行着"第一津----无甫(谱)"的歇后语。把街道称为甫,是这些街上店铺渐多,商人为加强自卫,以防兵戎盗贼,每段铺户在街头巷尾建立栅闸、门楼,每段按顺序排列,分别称第X甫,这是甫之由来。(另一说"甫"是脱胎于"浦"或"步",都是指河涌的上落头。当时各甫旁都有河涌流经,当地居民称这些头为"水脚",今沿濠仍有"第X甫水脚"地名)
十九个"甫",现已改变很大,但其遗址、旧地仍不难寻觅。至今区内仍以甫为街路名的尚有不少,著名的商业街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十八甫,均是古代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十八甫街的旧址。现在的十一甫新街、十二甫西街、十三甫、十五甫正街、十五甫一巷、十五甫三巷、十六甫大街和北街、十七甫北街、十九甫等街名都与遗址有关。
旧日十九"甫"的旧址如下表述:
名称起迄地点(地理位置)
第一津(第一甫)西濠转入金字湾处起。到万善里百市坊(今属越秀区)
第二甫百市坊到桃源坊
第三甫桃源坊到石冈街(今中山七路西门口段)
第四甫石冈街到麻纱巷
第五甫麻沙巷到青紫坊
第六甫青紫坊到福安里(今福隆里)
第七甫福安里到荣业里
第八甫荣业里到安良里
以上各甫南北走向,今为光复北路、光复中路。
第九甫由西濠向西至文昌巷口(今文昌路)
第十甫文昌巷至十六甫新街(今十六甫大街)
第十一甫十六甫新街至涌边
以上各甫东西走向,现为上九路、下九路、恩宁路。
第十二甫由涌边南北再西转至联桂坊
第十三甫由联桂坊北折东转再北折至德兴桥
第十四甫德兴桥(今十八甫北路口)至濠边东西走
第十五甫濠边至装帽街,南北走
第十六甫装帽街至鬼驿市(扬巷路口)
第十七甫鬼驿市至富善东街
第十八甫富善东街至大观河边
第十九甫第九甫至大观河边
第九甫以德
为何中国历史要称作上下五千年?
1.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华,是“章服之美”的意思,
夏,是“礼仪之大”的意思。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
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的原由。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带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估计"陶文"距今约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余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匀,笔划纤细。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中国上下五千年五大历史阶段?
整个历史的大致时间线如下:
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原始社会,无文字记录,仅存创世传说。
约公元前3000-前2100年:原始社会时期。三皇五帝活跃时期。
约公元前2100-前221年:封建社会时代。家天下制度确立,王位世袭,夏商周朝代更替。
公元前221-1911年:帝国时代。秦王扫平六国,一统天下,首创皇帝制度,中国进入绵延2000年的帝国时代,直到满清覆灭,彻底结束了皇权制度,清朝末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备受屈辱,民族自信深受打击。
公元1911年至今:近现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国共内战后,新中国成立,经历70年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民族自值心日益恢复。
中国历史上下雪最深的有多少?
1989年1月9日,西藏聂拉木的积雪深度达到了230厘米,一般人伸手都够不着的高度,以姚明2米26的身高站进去也淹没在茫茫白雪中了。
1988年12月26-27日和1989年1月8-9日聂拉木遭遇了两场强降雪,在两场特大暴雪的累积下,1月9日积雪达到230厘米,而1月7日仅82厘米,2天暴增148厘米。之后逐日消减,1月9日-13日积雪深度都在2米以上,直到1月31日才降至1米以下。
当时,聂拉木县的平均积雪深度也曾达到195厘米。聂拉木的这项积雪深度纪录,也是我国县级气象站的最深积雪纪录,凭此纪录,中国“雪神”的名号实至名归。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录片?
1.人文始祖2.青铜时期3.春秋战国4.百家争鸣5.始皇一统6.大汉雄风7.东汉兴衰8.三国鼎立9.西晋风云10.南北对峙11.隋唐兴替12.开元盛世13.和统一家14.盛唐气象15.辽宋和战16.宋金对峙17.群星灿烂18.大元一统19.明朝盛衰20.康乾盛世21.晚清政局22.辛亥风云23.晨曦初现24.北伐战争25.民族危亡26.血肉长城27.迎接黎明28.中华腾飞
如何查看电脑上下载历史(不是浏览历史)?
1、在电脑桌面上找到浏览器,双击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
2、在进入浏览器后,点击浏览器页面上的扩展菜单选项打开扩展菜单选项。
3、在打开扩展菜单后,点击扩展菜单中的下载选项,进入文件下载界面中。
4、在下载界面中就能看到这个电脑之前的下载记录。
中国上下跨多远?
1东西最大跨度:跨经度62度,长达5200公里,时差4小时以上。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是东经135度。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建的帕米尔高原上,是西经75.5度。
2、南北最大跨度:约跨度49度,相距约5500公里。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3度51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9秒。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之间,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
上下5000年的历史故事?
于谦保卫北京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
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京城里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瓦剌。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
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王说:“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京城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两袖清风”的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宗请愿,要求释放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