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邑之谋发生在什么时候(汉武帝马邑之谋的结局如何)

马邑之谋发生在什么时候(汉武帝马邑之谋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55 更新时间:2023/12/20 15:52:54

转折:马邑之谋并不是失败,而是对匈奴人全面反攻的开始!

如果问西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起对匈奴人的全面反攻的,我想是从“马邑之谋”开始的。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汉武帝的帝王心术,大行令王恢不过是个替罪羊,主导这次“马邑之谋”的是汉武帝本人,为什么要杀大行令王恢?

帝王难道就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失败吗?实际上,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狭隘了,没有理解汉武帝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君主的站位和他的考量。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一看汉武帝之前,所谓的“文景之治”时期,西汉对于匈奴人的态度。“和亲求安,委曲求全”这八个字比较合适,实际上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的时候,曾经与匈奴冒顿进行过一次决战。

但在那次决战之中,如果不是依靠陈平的妙计,恐怕刘邦连命都没有了。而那个时候,刘邦所率领的部队,就是整个大汉最强的精锐,他们刚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了楚军,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对匈奴人却毫无办法。

如果说项羽所率的楚军骑兵精锐所向披靡,多次在战役中把刘邦打得流氓落花流水,那匈奴人的骑兵,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匈奴的问题怎么解决?当时的情况是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新建立的西汉国力十分衰弱,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资保障,让他与匈奴人进行长期的战争。

而匈奴人对于边境又不断侵扰,因此刘邦最后采取了和亲的办法,把大汉公主嫁给匈奴匈奴单于,同时给匈奴人大量财物,尽量避免与其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而在边境则采取守势,能不打就不打。能忍则忍,忍无可忍还得忍,毕竟实力上不允许。

刘邦去世后吕雉主政,匈奴冒顿看到了机会,他提起笔来给吕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你的丈夫刚刚去世,而我的妻子最近也离开了我,我们两个都是寂寞的人,为什么不在一起呢?”

吕雉看了这封信后,尽管内心十分愤怒,但她不动声色,召集群臣让大家发表意见,樊哙振聋发聩地说:“给我十万人马,让我踏平匈奴人的圣地!“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都认为只要大汉出兵,匈奴人就会被消灭。

讲真话挺难的,不过还是有不随声附和的人,他就是季布,这位项羽手下的勇将,大声说:“樊哙这个匹夫该杀,匈奴人的强大,是大汉目前无法应对的,当初高祖皇帝都差点被杀,如今就可以把他们一击而溃了?笑话!”

吕雉皱了皱眉,她尽管不愿意接受,但季布说的确实是事实。于是金银财宝和公主,还是继续送往匈奴,吕雉还给冒顿单于写了一封回信,在信里说:“我年老色衰,恐怕不能令冒顿单于满意,特地选了年轻貌美的公主送给大单于,以解您的孤寂之苦!”

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对匈奴人的政策还是和亲,因为西汉要休养生息,要积蓄实力。

并且内部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诸吕之乱”被平定后,汉文帝踩着鲜血登上了皇位,但不久就有刘兴居刘长造反,为了稳定内部,汉文帝对于匈奴人,也是一忍再忍。

在他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说:“周亚夫是勇将,到了危急时刻可以信用!”但周亚夫没有被用在对抗匈奴人的战场上,而是成为了汉景帝用来抵御“七王之乱”的关键棋子。

随着“七王之乱”被平定,周亚夫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一个“跋扈将军”的评语,让汉景帝确信周亚夫不是个合格的辅政之人,于是在汉武帝继位前,这位“跋扈将军”被迫自杀了,一代将星陨落。

汉武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继位的,一开始他对匈奴人也秉承和亲政策,想用金钱来换和平。但是慢慢汉武帝发现,匈奴人的把戏,他们今天来和你和亲,明天就来侵扰,后天和亲拿到好处,大后天就又来滋事侵袭。

汉武帝并不想和自己的父亲爷爷学,通过“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大汉已经有了和匈奴人正面对抗的本钱,只是大多数人缺乏这个勇气和魄力,他们安于现状不想去主动做出改变。

汉武帝不同,他踌躇满志,继位登基之后,便逐步夺取外戚势力的权力,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稳定了大汉内部的大环境。为自己对匈奴用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

大行令王恢,在匈奴和亲使者到后,主动向汉武帝提出,不应该再委曲求全地向匈奴人和亲。和亲是国家屈辱的表现,大汉完全有实力和匈奴人正面对抗,但如何和匈奴人作战,大行令王恢是没想好的。

汉武帝并没有急着表态,他知道反对的意见会非常多,果然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们,都坚决反对对匈奴用兵。他们认为大汉尽管国力比以前强盛,但大汉的骑兵太少,训练水平也太差,根本没办法和匈奴人决战。

有些人甚至提出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时,就定下的国策,怎么能够轻易推翻呢?汉武帝冷笑了一下,没有表态宣布散朝,回到后宫他愤怒地喃喃自语道:“国策?好一个国策!”

大行令王恢作为少有的主战派,当然得拿出个办法来,这时候商人聂壹找到他,为他出了个主意。具体的办法是,由聂壹出面去联络匈奴大单于,就说马邑城物资丰富,自己手底下有几百号人,可以配合匈奴人占领马邑,把物资据为己有。

等匈奴人入城之后,大汉军队事先在四周设下伏兵,只要匈奴人进入马邑城,便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将他们彻底歼灭。这个计划从表面上看似乎完美无缺,用一场战斗就能彻底解决匈奴人的问题。

但是如此庞大的计划,只要一个细节思考不周,泄露了机密便会满盘皆输,这也是这个完美计划的最大败笔。但作为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大行令王恢而言,他并不想考虑那么多,他只想尽快把这个主意报告给汉武帝。

汉武帝听了王恢的汇报后,还是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让群臣们讨论,结果以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们,还是坚决反对对匈奴用兵,最后汉武帝力排众议,批准了王恢的计划。

但马邑之谋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军臣单于在即将进入伏击圈的时候,通过抓住了雁门尉,得知了马邑之谋的全部计划。大行令王恢被杀,很多人认为汉武帝是卸磨杀驴,是帝王心术,像王恢这样的忠臣,为什么要杀害呢?

实际上,汉武帝杀王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不是自己对匈奴人用兵有什么问题,而是王恢的这个具体的办法存在问题,更何况王恢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居然去贿赂国舅田蚡、

如果说汉武帝本来还想留王恢一命,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外戚势力勾结起来,无疑是自寻死路。至此,拉开了大汉对匈奴人长期的战争,对匈奴人的全面反攻开始了!

标签: 马邑汉武帝结局发生时候如何什么

更多文章

  • 台湾义士丘逢甲个人生平简历(丘逢甲满怀悲怆写下春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丘逢甲,春愁,义士,简历,生平,满怀,台湾,悲怆,个人

    1877年,台湾府童试期间,时任清朝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来到考场视察工作,一名年仅14岁的考生第一个完成考试交卷。丁日昌见这个孩子年纪最小,却第一个交卷,很是好奇,就看了看他的试卷,发现字体隽秀,文采斐然,啧啧称奇。丁日昌见试卷上的名字是“丘逢甲”,就对这个孩子说:“我这有个上联,'甲年逢甲子',你能对

  • 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的真实身份(晋阳公主字明达乳名兕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阳,公主,乳名,兕子,唐太宗,明达,身份,真实

    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在悲痛之下决定亲自抚养长孙皇后留下的一双儿女,即晋王和晋阳公主。而晋阳公主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她的一生。晋阳公主字明达,乳名兕子,明达这个

  • 沈葆桢的生平简介(沈葆桢与曾国藩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沈葆桢,生平,简介,曾国藩,关系

    沈葆桢:用老婆当人质一战成名,屡次叫板曾国藩,在59岁离奇身亡。“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名将的一种非凡气质!”,在名将名臣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气质,比如说他们敢于质疑上司的错误决定,他们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说他们在旁人眼中都是狠角色。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就有这样一个清朝名将,别人不敢接受

  • 吕夷简是好是坏人(正史为何对吕夷简没有负面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夷简,正史,评价,坏人,为何,负面,没有

    吕夷简先后辅佐真宗仁宗两朝皇帝,正史为何对他没有负面评价?吕夷简是淮南郡寿县(今安徽省凤台县)人,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吕蒙亨之子,本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名相。1022年宋真宗因病去世,年幼的宋仁宗继位,由刘太后执掌朝政。刘太后德不配位,不懂朝廷事务且又性格刚愎,作为丞相的吕夷简既要殚精竭虑

  • 民国张昌宗简介资料(军阀张昌宗的生平爱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昌宗,生平,军阀,民国,简介,资料,爱好

    张昌宗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麻将,二是女人。民国时期,思想开放、自由恋爱虽然已经沁入人心,但对于大户人家而言,三妻四妾依旧是常态。张昌宗,出生在一商人之家,本该由幸福无忧的童年。可刚刚入私塾就读不久的他,便遭遇家道中落,从小康直接坠入低谷。于是,他的命运直接从少爷变成流浪儿。为了生存,他放过牛,当过酒

  • 藏族演员多布杰个人资料(老戏骨的坚守和幸福人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布杰,老戏骨,坚守,资料,演员,人生,个人,幸福,藏族

    藏族演员多布杰:出道34年不开豪车不用助理,老戏骨的坚守和幸福。上世纪60年代,西藏日喀则的一个小乡村里,天还没亮,一个小小的脑袋瓜就从被窝里钻了出来,简单洗漱之后,揣好妈妈头一天准备好的水壶就出了门。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地一溜烟跑到了村子另一头的一户人家中,在从大人手里领取了一些糌粑之后

  • 演员刘竞个人资料简介(饰演周芷若的刘竞近照引热议)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竞,周芷若,热议,近照,简介,资料,演员,饰演,个人

    “周芷若”刘竞近照引热议!被指脸型怪异下巴太长,变化大难辨认!9月12日,资深演员刘竞出镜宣传新电影,该电影剧组事后将视频分享到社交网上,没想到刘竞的容貌引起了热议。曝光的近照中,刘竞穿着黄色上衣,下身搭配黑色短裤,一头烫过的长卷发披散在肩膀上,再配上精致的妆容,打扮大方得体。她轻声细语地对着镜头说

  • 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唐朝李重俊发动了什么政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重俊,政变,发动,儿子,唐朝,什么

    唐朝太子李重俊谋反事件,悲情储君,虽败犹荣!读王觉仁先生的《大唐兴亡三百年》,整体感觉大唐人都比较有进取精神,我不仅仅指唐朝人喜欢开疆拓土,我是说唐朝的政变比较多。这些发动政变的人,那都是以全族的性命为代价的,但是他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却总是义无反顾的出手。这不像是被熏陶了几百年儒家思想的人能够干出

  • 公冶长个人简介(公冶长因懂鸟语而入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冶长,鸟语,典故,简介,入狱,个人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论释》有一个公冶长因懂鸟语而入狱的典故: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走到两国边界处,忽然听见有鸟互相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又

  • 朝鲜历史朝代顺序(朝鲜半岛历史演变图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朝鲜,历史,半岛,朝代,图解,顺序,演变

    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文章,讲述了朝鲜半岛的历史演变。朝鲜半岛历史演变图解。1.古朝鲜(公元前2333年-公元108年)古朝鲜原为三国,支配着半岛南部地区。在汉武帝时期,汉朝曾对朝鲜进行过三次侵略,但最终未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2.三国时代(公元57年-668年)公元4世纪中期,韩国、百济和新罗三国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