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简介)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3/12/16 1:09:34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包括白话运动(即文学革命)、反孔非儒思潮、整理国故、引进各种西方思想;

比如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等。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是主要发起人;

吸引了许多当时的新式知识分子参加,他们开办杂志、报纸,组建社团,传播新思想,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最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有开放引进与保守传统两种思潮,产生一种张力,影响到政治,甚至以至于武力革命,反过来又影响思想的进程。

中国自康熙年间开始闭关锁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封闭保守的时期,恰好遇上西方的思想、商业、武力的强力的扩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稍微打开了中国通商的国门,但并没有打开思想的国门。魏源于1852年所著的《海国图志》在中国被忽略,到日本反而被重视,帮助产生了明治维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给了清政府很大的震动,中国开始试图向西方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开始了洋务运动,通过官督商办引进西方的技术,1872年起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产生了像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

西方一些更深入的思想通过传教士传了进来,他们办了很多学校,艾约瑟、丁韪良、李提摩太等翻译了很多西方著作,此后,西方传教士也一直是西学传入的重要媒介。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一批知识分子意识到光是学习夷“技”是不够的,还需要引进西“学”。

先是着意于政治制度,这个过程一波三折,政治冲突、武力冲突接连不断,1895年日本取得台湾;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胶州湾租借地,1898年俄国占领旅顺大连租借地,1898年戊戌变法迅速夭折,1900年义和团运动抵制洋教洋人。

但这些障碍过去之后,终于西方政体被引进来了,先有清政府的新政,然后有更革命性的辛亥革命。虽然重点在于政治,思想也还是在进一步地传播。

1915年(民国4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新青年》,刊物上还印有法文刊名LaJeunesse。

一般统称《新青年》,1915年的《青年杂志》算《新青年》第一卷,1916年(民国5年)改名后从第二卷算起。

这本杂志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同期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宣扬六种青年该有的精神: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胡适当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他和陈独秀是安徽同乡,陈独秀向他约稿,他投了稿;

并且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他关于文学改良的八点主张,陈独秀大加赞赏,发表在《新青年》通信栏目上,邀请胡适做进一步的阐述;

胡适便写了《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1917年(民国6年)1月1日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引起很大反响,胡适也因此“暴得大名”。

蔡元培1917年(民国6年)1月4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学校里很多像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这样的新派人士,也不乏辜鸿铭、刘师培这样的保守派人士,学校里后来有“新潮”这样的新派社团,也有“国故”这样的保守社团。

他上任后1月11日聘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将《新青年》总部迁往北京。

《新青年》杂志在北京大学如鱼得水,影响越来越大。《新青年》后来的编辑还包括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高一涵、鲁迅、周作人、李大钊。

这一时期中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们也纷纷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如胡适、鲁迅、钱玄同、李大钊、周作人、吴等。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在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分化。五四运动刚结束,7月份,胡适和李大钊就因为“问题和主义”而辩论起来,陈独秀和一些《新青年》的同仁因为是否谈政治产生分歧。

1920年9月,陈独秀把《新青年》变成了共产党的机关刊物,胡适等人另办了《努力周刊》,正式分了家。

1922年知识分子们关于非基督教运动又有一次争论。1923年在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同属科学派的陈独秀和胡适彼此也展开了争论。此后各人愈行愈远。

大致上,一派是坚持非政治化的自由主义者,坚持民主、自由,如胡适、傅斯年,这是少数派;

另一派是参与政治的左倾人士,这里面又大致分两派,一派后来转向共产党,如陈独秀、李大钊,另一派转向国民党,如吴稚晖。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 书面文字:基本废除文言文,从小学教育就推行白话文,提升古典白话文学地位,发展现代白话文学。

  • 口头语言:开始推行标准国语,出台汉语拼音。

  • 哲学思想:反孔非儒思潮对社会影响很大,与西方思想的传入一起塑造了新的伦理和文化。

  • 家庭伦理:废除传统的节烈观,废除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提倡子女独立,男女平等。

  • 大众文化:从忠君到民主自由,从传统孝道到独立自主,从保守复古到开放西化,引进西方科学、音乐、舞蹈、体育、娱乐。

  • 标签: 新文化运动简介1915年开始

    更多文章

    • 朱慈炯是谁的儿子(明朝灭亡后朱三太子反清复明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清,朱慈炯,朱三太子,复明,灭亡,儿子,明朝

      明朝灭亡后,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朱三太子”可以说是一个让全天下人如雷贯耳的名号,很多小说电视中也都有他的身影,几乎所有反清复明活动都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对于刚夺取大明江山的清朝而言,朱三太子就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头号危险人物,甚至成为了让康雍乾三代挥之

    • 周汝昌简介及生平经历(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生平,周汝昌,简介,经历,研究,中国,第一,红楼梦

      周汝昌小传: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为芹而生,续梦红楼!7年前的今天,听不见也看不见的“红学”第一人周汝昌逝世。《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87版电视剧《红楼梦》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当时,剧组为了很好地遵循原著,专门成立了一个红楼顾问团,红学专家周汝昌便是其中之一,居功至伟。1918年

    • 唐朝袁天罡简介(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天罡,简介,历史,厉害,唐朝,到底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袁天罡原名袁天纲,民间有着各种关于袁天罡的说法。有不少人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而这也是袁天罡之名的由来。有着如此称谓的他还有个“一代妖人”的外号。用“妖”字去形容一个人,一般都是因为这个人会给人带来恐惧感,而袁天罡作为一个玄学家、天

    • 大年三十摔碎碗好不好(传统文化习俗与碗摔法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习俗,传统,讲究,文化,大年三十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节俗,在农历大年三十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摔碗。摔碗是大年三十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不过,有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到底摔碎碗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碗不仅仅是

    • 为什么有些地方中午吃年夜饭(不同地区对吃年夜饭时间安排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年夜饭,安排,地区,影响,地方,中午,时间,不同,有些,为什么

      为什么有些地方中午吃年夜饭?每年的农历除夕夜,全国各地的家庭都会围坐在餐桌旁享用年夜饭,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然而,有些地方的家庭选择在中午吃年夜饭,而不是晚上,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地区对吃年夜饭时间安排的影响来解析这个问题。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湖南等省份,许多家庭选择在中午

    • 蒙古帝国是中国吗(详细阐述蒙古帝国历史地位与疆域界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帝国,蒙古,疆域,界限,阐述,地位,历史,详细,中国

      蒙古帝国是13世纪初由成吉思汗创建的一个庞大的亚洲帝国。它一度扩张至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中国、伊朗、中亚和中东等地区,并且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方面,蒙古帝国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蒙古帝国是中国的一部分。蒙古帝国的崛起与中国历史史无前例的规模和强度一样引人

    • 清朝建立者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少数民族满人建立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太极,建立,朝代,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清朝,还是

      清朝开国皇帝,到底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顺治帝福临?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少数民族满人建立的朝代。关于清朝的开国皇帝,后世有三种说法,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哪个才是清朝开国皇帝?如果熟悉历史的读者,对于清朝开国皇帝,大多数都会倾向于清太宗皇太极。那清朝开国皇帝,到底是

    • 朱之文是谁(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名之路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之文,大衣,简介,成名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被当成冤大头,为村里修路却挨骂,为何?说起“大衣哥”朱之文,相信大家都听过他唱的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一直是那个朴实的农民歌手,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条件,这原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然而成名后发生的一切,让人看清了很多人性的认知。朱之文在爆火之前,是山东菏泽单县的一个普通农民。

    • 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梗概(读后感受及其经典语录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语录,梗概,维特,经典,分享,少年,感受,烦恼,故事,及其

      《少年维特的烦恼》: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求而不得!《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在1774年初,怀着满腔的激情,仅仅用了4周的时间完成的一本书信体小说,使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小说在当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时隔两百多年之久,现在读起来还是一样的耐人寻味。有人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

    • 题金陵渡是谁写的诗(张祜这首唐诗勾勒出一幅淡墨山水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诗,山水画,勾勒,张祜,金陵渡

      张祜所写一首唐诗,28字勾勒出一幅淡墨山水画,入选唐诗三百首!唐诗当中要说描写山水最美的古诗,首先就会想到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他们并称为“王孟”,古诗确实如此,用简短的唐诗描绘所看到的山河景色,通常寥寥数笔就能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副绝妙的画卷,其中不少都是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