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晚清名将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事迹简介)

晚清名将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44 更新时间:2024/1/19 14:20:28

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壮举!

左宗棠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被誉为“活字典”。他的一生中,最为人所知的功绩之一就是收复了当时沦为外族势力控制的新疆地区。

中国历史上,新疆是一个重要的边疆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片西北疆域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难题。

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和掠夺,这片西北疆域也成为了外国势力争夺的重要战略目标。

1864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沙皇俄国先后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伊犁、塔城等多个领事馆,并逐渐扩大了在新疆的政治和经济势力。

到了19世纪末,新疆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片封闭落后、民不聊生的地方。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重振新疆地区的统治,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清政府派出了左宗棠前往新疆。

左宗棠在被任命为新疆巡抚后,开始为收复行动做战前准备。

首先是考察了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认真研究了俄国和其他外部势力在新疆地区的布局和影响。

随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和收复方案,并开始组织兵力和实施行动。

左宗棠的用兵之道是很有特色的。

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思想,认为对付外部势力,不仅要打赢战争,更要争取民心,化解当地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在他的指导下清军不仅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还积极推行了土地改革、税收改革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减少了当地民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抵触。

左宗棠的收复新疆行动历时近十年,期间多次进行了战争和巩固政权的行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木垒之战”和“哈密之战”。

1884年,沙皇俄国在伊犁地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

俄国为了防范清军的威胁,开始在新疆境内加强军事力量。

左宗棠意识到俄国的意图,决定发动“木垒之战”打击俄国的影响。

为此他调集了6个正营和3个半营的部队,以及4门重炮和7门轻炮,共2.5万人,向木垒地区进发。

俄军则派遣了约2千名士兵支援木垒地区的卫戍军。

左宗棠则采取了攻城不攻士兵的策略,先后攻下了西、北、东、南四座城门,并以火攻的方式摧毁了木垒城,成功击败俄国。

“哈密之战”则发生在1895年。

当时,清政府的实力已经衰弱,各地不断发生叛乱。

这个时候东突厥人也趁机举起了反清义旗,夺取了哈密地区的政权。

左宗棠再次率领军队前往收复哈密。

这次他采取了分兵出击的策略,先攻下了哈密以东的各个城池,然后将部队重新集中起来,向哈密城进发。

哈密城守军有7千余人,但由于部队内部存在着不和和叛变,城池很快就被清军攻破。

除了和沙皇俄国的战争外,左宗棠还先后击败了准噶尔部的三个部落,征服了准噶尔地区。

这是收复新疆的关键一步,也为后续的征服奠定了基础。

此后他又相继征服了新疆其它部族,包括回部、哈萨克部等。

通过这些战争和行动,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地区,并将其重新纳入清朝的疆域之中。

在收复过程中,他不仅打击了外部势力,也化解了当地社会矛盾。

为实现了新疆的长治久安,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设立地方政府和军事机构、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民生等,使得新疆地区的治理和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比如采用联络各部族的策略,派遣使者到各部拜访,表达对各部的尊重和关心,加强了与各部的联系和沟通,打破了新疆各部之间的孤立和敌对。

还有就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包括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商业贸易、改善居民生活等。

这些举措使得当地居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感到满意,为收复新疆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基础。

然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除了外敌和当地各族的反抗,清政府内部的阻力更是让这位晚清名将身心俱疲。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入侵,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湖南巡抚文韶主张塞防。

只有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并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最终经过重重阻力和内部派系斗争后,左宗棠在军机大臣文祥的全力支持下,走上了收复之路。

除了内部争斗外,清廷财政困局也成为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最大阻碍之一。

1876年开战在即,清廷拿不出足够的军费支持左宗棠出征,仅拨款200万两,又从各省协调了300万两,总计500万两白银。

但这远远不够。

最后左宗棠只能自己想办法,于1877、1878、1881年三次借洋款,共计1375万两,另外还向华商借款846万两。

用自己借来的钱,左宗棠完成了收复大业。

总的来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程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壮举。

他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坚持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目标,秉承“行胜于言、实干兴邦”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收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的努力为新疆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中国历史和民族团结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收复新疆名将左宗棠事迹简介晚清主要

更多文章

  •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新文化,运动,简介,1915年,开始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包括白话运动(即文学革命)、反孔非儒思潮、整理国故、引进各种西方思想;比如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是主要发起人;吸引了许多当时的新式知识分

  • 朱慈炯是谁的儿子(明朝灭亡后朱三太子反清复明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清,朱慈炯,朱三太子,复明,灭亡,儿子,明朝

    明朝灭亡后,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朱三太子”可以说是一个让全天下人如雷贯耳的名号,很多小说电视中也都有他的身影,几乎所有反清复明活动都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对于刚夺取大明江山的清朝而言,朱三太子就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头号危险人物,甚至成为了让康雍乾三代挥之

  • 周汝昌简介及生平经历(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生平,周汝昌,简介,经历,研究,中国,第一,红楼梦

    周汝昌小传: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为芹而生,续梦红楼!7年前的今天,听不见也看不见的“红学”第一人周汝昌逝世。《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87版电视剧《红楼梦》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当时,剧组为了很好地遵循原著,专门成立了一个红楼顾问团,红学专家周汝昌便是其中之一,居功至伟。1918年

  • 唐朝袁天罡简介(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天罡,简介,历史,厉害,唐朝,到底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袁天罡原名袁天纲,民间有着各种关于袁天罡的说法。有不少人认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而这也是袁天罡之名的由来。有着如此称谓的他还有个“一代妖人”的外号。用“妖”字去形容一个人,一般都是因为这个人会给人带来恐惧感,而袁天罡作为一个玄学家、天

  • 大年三十摔碎碗好不好(传统文化习俗与碗摔法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习俗,传统,讲究,文化,大年三十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节俗,在农历大年三十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摔碗。摔碗是大年三十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不过,有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发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到底摔碎碗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碗不仅仅是

  • 为什么有些地方中午吃年夜饭(不同地区对吃年夜饭时间安排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年夜饭,安排,地区,影响,地方,中午,时间,不同,有些,为什么

    为什么有些地方中午吃年夜饭?每年的农历除夕夜,全国各地的家庭都会围坐在餐桌旁享用年夜饭,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然而,有些地方的家庭选择在中午吃年夜饭,而不是晚上,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地区对吃年夜饭时间安排的影响来解析这个问题。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湖南等省份,许多家庭选择在中午

  • 蒙古帝国是中国吗(详细阐述蒙古帝国历史地位与疆域界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帝国,蒙古,疆域,界限,阐述,地位,历史,详细,中国

    蒙古帝国是13世纪初由成吉思汗创建的一个庞大的亚洲帝国。它一度扩张至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中国、伊朗、中亚和中东等地区,并且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方面,蒙古帝国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蒙古帝国是中国的一部分。蒙古帝国的崛起与中国历史史无前例的规模和强度一样引人

  • 清朝建立者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少数民族满人建立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太极,建立,朝代,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清朝,还是

    清朝开国皇帝,到底是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顺治帝福临?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少数民族满人建立的朝代。关于清朝的开国皇帝,后世有三种说法,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哪个才是清朝开国皇帝?如果熟悉历史的读者,对于清朝开国皇帝,大多数都会倾向于清太宗皇太极。那清朝开国皇帝,到底是

  • 朱之文是谁(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名之路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之文,大衣,简介,成名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被当成冤大头,为村里修路却挨骂,为何?说起“大衣哥”朱之文,相信大家都听过他唱的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一直是那个朴实的农民歌手,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条件,这原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然而成名后发生的一切,让人看清了很多人性的认知。朱之文在爆火之前,是山东菏泽单县的一个普通农民。

  • 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梗概(读后感受及其经典语录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语录,梗概,维特,经典,分享,少年,感受,烦恼,故事,及其

    《少年维特的烦恼》: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求而不得!《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在1774年初,怀着满腔的激情,仅仅用了4周的时间完成的一本书信体小说,使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小说在当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时隔两百多年之久,现在读起来还是一样的耐人寻味。有人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