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上首创殿试的创造者是哪位皇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3/12/19 7:46:58

殿试这种考试是否多此一举?皇帝们不废除反加强,有何玄机?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叫殿试,是由皇帝亲自拟题进行考试,重头戏是决出头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然后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无限风光,令人神往!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殿试这一级的考试,从许多方面看都有点多余,完全可以废除,却因为某种原因,后世皇帝们对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推崇。

一、殿试的产生:武则天的“随意性”与赵匡胤的“必要性”

科举史上的殿试由武则天首创,具体时间在公元690年二月。

那时候,武则天大权在握,准备在当年9月份称帝。可是李唐宗室众多子弟,以及忠于李唐的众多大臣都反对她,她决定亲自选拔一批忠于自己的后备干部,于是有了在神都洛阳紫微城的第一次殿试。

据《新唐书》记载,当时到洛阳参加殿试的考生达万人,考试持续了好几天。

但有一点,武则天的殿试随意性大,她并不想每年的科考都来一次殿试,并形成制度,而是有需要就来一次,没需要就算了。

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与武则天的做法差不多,所以殿试在唐朝始终没能制度化。

北宋初期,赵匡胤大刀阔斧地改革,在多个领域破旧立新,但他在开科取士时,对殿试这一级考试也不重视,更没有将殿试制度化的意愿。直到公元97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973年3月,科举考试结束,考生徐士廉对录取结果不满,重击皇宫门外的登闻鼓,赵匡胤告状,说主考官李昉“用情取舍”,存在舞弊行为,要求殿试。

赵匡胤本就怀疑李昐有私,于是下令在落第士子中选195人,加上已考取的36人,一共231人重考。

结果,原来录取的36名士子中有10人落榜,原来落榜的195名士子中有101人上榜,徐士廉也在上榜之列。这说明前面的录取的确存在问题。

赵匡胤一怒而撤除李昉翰林学士之职,贬为太常少卿,并高调宣布:今后每次科举考试都要加上殿试这一环节,以防止考官作弊。

于是乎,殿试被制度化了,宋朝的科举考试由原来的二级变成了三级:解试、会试、殿试。

其实,李昉案最节省成本的解决方式是:选一个好的主考官,就行了,将殿试制度化没有必要。可是赵匡胤不这么想,他硬是把殿试变成了一种必要。

那么,接下来的明朝与清朝,会不会像赵匡胤这样重视殿试呢?

二、明清两代殿试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科举制由三级升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这一级考试继承了赵匡胤的做法,并有所加强。

殿试考试的时间只有一天,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策问并不简单,既考知识,更考见识。比如朱元璋在公元1391年3月的策问中,表达了他的苦恼:

“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于边陲……今欲罢乘机,绝远戍,垂衣以治。又恐蛮貊生齿之?不数十年后为中国患。”

意思是说,常年的边境战争,使得少壮都充实了行伍,损害了民力,影响到农业生产。朱元璋问考生们,他想罢战,又怕罢战后边境敌人得以喘息而发展壮大,该如何做?

有个叫黄观的考生给出的战略是:“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于其来则拒之,去则追之。”深得朱元璋赏识,当即点黄观为状元。

殿试的阅卷颇有特色,由8位阅卷官阅卷,但不是每人阅八分之一,而是每人阅全部。阅后在试卷上判出等级,一共五个等级:"○"、"△"、"\"、"1"、"×"。

最后,将得“○”最多的10本呈给皇上,皇上从中选出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不是淘汰性考试,而是区分等级的考试,分为三等,也叫三甲。第一甲即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第二甲取总人数的1/3,称"进士出身";余下者则为第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一般而言,一甲三人当场授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第二、三甲的进士就远不如一甲了,需要再考一次后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总之,明清时期,殿试这一级考试已经非常完备,且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三、为什么殿试这样的麻烦事,皇帝们越来越喜欢

其实,从程序上讲,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讲,殿试是可以废除的。毕竟每一级的考试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大量行政资源。

再说了,殿试在武则天之前,根本没有;武则天至赵匡胤之间这段时间,非常随意,皇帝们想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这都没影响科举考试的正常进行。

另外,若从皇帝的工作量上讲,恐怕也没有哪个皇帝真心想惹这个麻烦,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所以说,殿试的确有“多此一举”之嫌。但为什么从宋到明,从明到清,皇帝们越来越喜欢殿试呢?

主要原因要从武则天、赵匡胤身上找。武则天当初创立殿试,是为了削弱李唐势力而加强皇权,赵匡胤将殿试制度化,是为了防止高官行私舞弊,拉帮结派,依然是为了加强皇权。

宋朝学家岳珂在他的作品《桯史•天子门生》中,用“天子门生”一词,将殿试的目的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谓“天子门生”,其真实涵义是指,如果没有殿试,那些上榜的进士们便是主考官的门生,今后会听主考官的话,忠于主考官;

如果有殿试,那些上榜的进士们便是皇帝的门生,今后只会听皇帝的话,忠于皇帝。说白了,殿试就是皇帝在与高官和权臣们在争夺人才的主宰权,也即加强皇权。

既然殿试承载着这样的使命,有着这样的作用,那么,明清的皇帝们又怎会舍弃呢?

不管它有多麻烦,都要参与其中,这就像上战场必须穿铠甲,疫情期间出门戴口罩一样,它是必要的麻烦,是能确保自己安全的麻烦。

再说了,明清两朝是中国皇权加强至巅峰的时代,明朝的锦衣卫与东西厂,清朝的军机处,都说明了皇帝对大臣专权的全面防范,就跟铁桶似的,一丝缝隙都不留。

那么,既然在政治上都大大加强了,在科举上能放松吗?

标签: 创造者发展史科举殿试首创皇帝制度

更多文章

  • 在位最长时间帝王排名(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五位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帝王,皇帝,排名,历史,时间

    盘点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五位皇帝,你了解几个?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无数王朝兴衰更替,历经了四百多位帝王。有的帝王十分幸运,生逢盛世,享国长久;有的帝王十分不幸,接手乱局,落得国破身亡。那么你知道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五位皇帝是谁吗?让我们来一起盘点一下。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就是我们常说的康熙皇

  • 怎么理解安史之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个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安史,必然性,历史,理解,问题,发展,怎么,这个

    安史之乱爆发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那么其内在的必然性何在!从安史之乱爆发的过程分析,直接原因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所致,另外还有太子李亨与安禄山之间潜在的矛盾。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开元天宝之前以文官为主,镇守边关,到其轮换,具有一定的军事权,行政权力和财政权分别归属地方和中央。府兵制被募兵制替代,

  • 张玉将军生平简介(明朝大将张玉被誉为靖难第一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玉,功臣,靖难,生平,简介,将军,大将,誉为,明朝,第一

    明朝大将张玉被誉为靖难第一功臣,明仁宗还封他为王!张玉出生于1343年,字世美,谥号忠武,河南祥符人(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人),系明朝的一位军事人物,自他跟随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是屡立战功,直至在后来的东昌之战中战死。而在朱棣称帝后,认为:他是靖难的第一功臣,故而被追赠为荣国公,等到了明仁宗的手里

  • 昭君出塞后被匈奴单于封为什么(昭君和亲后被封为宁胡阏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昭君,胡阏氏,匈奴,单于,为什么

    昭君出塞后被匈奴单于封为宁胡阏氏|匈奴势衰,是汉朝赐婚式和亲。事实上,汉宣帝即位后,匈奴南下侵略的次数减少了些,他们内部发生了混乱。几个匈奴王族不甘心受人管制,纷纷自立为单于,这一下,匈奴就出了五个单于。五个人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想用汉朝做靠山来打败其他单于,就亲自来到长安朝

  • 赵继伟个人资料介绍(辽宁男篮赵继伟司职控球后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继伟,司职,男篮,后卫,资料,辽宁,介绍,个人

    辽宁男篮人物志(现役篇)之赵继伟!赵继伟,男,1995年8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CBA辽宁沈阳三生飞豹篮球俱乐部。绰号:小粗溜,手套,鞍山保罗。10岁时,进入业余体校开始练球,13岁进入辽宁省少体校。身体条件普通的赵继伟,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

  • 赵丽颖最火的5部电视剧作品(赵丽颖主演的五部剧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丽颖,电视剧,主演,推荐,作品

    赵丽颖主演的五部剧,每一部都是火爆全网,你若都看过真爱粉无疑!播出时间:2022-06-29主演:赵丽颖、罗晋剧情点评:可以说很久没看过农村题材的剧了,上一次看还是乡爱,这剧我看了目前的几集,还不错,出来的每个人物都很立体丰满,感觉是身边真真实实存在的人。但我最佩服的还是女主角这样的人,因为生活中我

  • 赵四小姐个人资料简介(赵一荻与张学良的一生经历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简介,赵一荻,张学良,资料,小姐,经历,一生,个人

    16岁与有妇之夫私奔,被囚禁50年,晚年张学良:我的最爱在纽约。赵四小姐原名赵一荻,1912年生于香港一个官宦之家,因为在家排名第四,所以也叫赵四小姐。赵四小姐15岁就登上了《北郎画报》的封面,也因此引来了风流少帅张学良的注意。彼时,张学良已娶了于凤至为妻,还纳了二太太谷瑞玉,还有情人前清王妃唐怡莹

  • 赵魏韩齐秦燕楚地图(战国七雄的国都分别位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燕楚,赵魏韩,齐秦,地图,国都,位于,战国,哪里,分别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的国都,现在是我国的哪些城市?周武王推翻纣王后,就开始分封诸侯,当时大约封了800多个诸侯,但是经过春秋时期的乱战后,很多诸侯衰落,或者被其他诸侯兼并了。到战国时期,周武王分封的800诸侯,很多已经不存在了,形成了7个强大的诸侯国,分别是秦国、齐国、赵国、燕国、楚国、魏国和韩

  • 赵子龙的枪叫什么名字(五虎将赵云常用的武器长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子龙,武器,名字,赵云常,什么样

    三国时期五虎将赵云常用的那杆长枪,你知道多少?今天我们要讲的冷兵器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赵云常用的那杆长枪。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蜀国名将,五虎上将之一,常常被称为“常胜将军”,在东汉末年那个猛将多如牛毛的时代一身武力也是罕逢敌手。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被描述为白马银枪的儒将形象,关于他手里那杆长枪的名

  • 钟馗画像挂家里有什么讲究(钟馗为什么被尊为天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钟馗,天师,画像,讲究,家里,为什么

    钟馗为何被尊为天师?挂钟馗像有啥讲究?按照咱们老祖宗的说法,五月可不是一个吉祥的月份,人们认为五月阴阳互争,邪崇横行,在这个月要想安全无事的度过,咱们讲究挂艾草,讲究挂钟馗像。说到钟馗,他在民间被尊称为天师,那么钟馗为啥被尊称为天师呢?要是挂钟馗像又有啥讲究呢?带着这个疑问专门询问了见多识广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