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舞龙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简介(关于舞龙的起源传说及文化特点)

舞龙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简介(关于舞龙的起源传说及文化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1/20 13:54:35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舞龙的起源传说及文化内涵。

舞龙的起源与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得了病,腰酸背痛心里疼,浑身还发痒,特别难受。请遍了龙宫里的龙医,结果谁也没有给它把病治好。

这可怎么办呢?疼得他是食不能寝,夜不能寐,来回打滚儿。这时候龙母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出海去民间找个郎中看看。

龙王觉着在理,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老头,钻出海面。他来到一个村庄,看见前头有个药铺,就进去了。药铺里有个先生,他向先生问了声安,要去对先生说明病情。先生请他伸出手来诊脉,可是一摸他的手,先生大吃一惊,他的脉搏跟人的脉搏不一样。

先生就知道他不是个人,对他说:“你叫我给你治病可以,你得说实话,我一摸你的脉就知道你不是个人,要想把病治好,说了实话我才能下药。”

龙王一听,暗想:这医生还是挺高明,一摸就知道我不是凡人。他觉得先生很忠实,就对他说了实话。先生听后,就说:“想把病治好,得还了原形,那样我才能给你医治。”

龙王没办法,又变成了一条大龙。药铺里地方狭小,不方便。他就对先生说:“我把你带到海边上吧,那里很方便。”

到了海边,先生下来轻摸龙王的鳞片,摸到中间时,发现有块鳞片翻倒了。掰开一看,里面藏着一只大蜈蚣。先生取出蜈蚣,在蜈蚣咬破的地方放了点药说:“好了,回去养几天吧。”

龙王回到宫里,不几天病就好了。他想这应该感谢那个民间医生,就带了些龙宫里的稀奇宝贝送给了先生,还对他说:“感谢你给我治好了病,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吧,我都满足你。”先生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听说你是管水的,俺们这儿年年发大水,求你以后少发水就行了。”

王连声答应:“这行,行。往后,每逢过年,你就照我的模样做一条大龙,拿到街上叫人们耍一耍,显示显示我的形象,我就不叫发大水了,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先生一听,高兴地答应下来。

就这样,每逢过年,人们都要做些大龙,敲着鼓,打着锣,高高兴兴到街上去舞龙。以后,形成习惯,舞龙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舞龙的文化内涵: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黄帝一统天下后,从各个氏族各自的图腾动物身上取其某一部分,根据想象用熊头、马嘴、蛇体、鹿角、鱼鳞、虎掌、鹰爪、蚩尤尾综合而成的,称黄龙,体现各部族融合、团结的象征。

并且黄帝凭借神龙升天,民间便把黄帝与龙视为一体。原始时期华夏各族盛行图腾崇拜,轩辕一脉以龙为部族象征,久而久之,国人都自以为是龙的传人。

舞龙是远古龙图腾崇拜的遗存,其原始形态是人们排成逶迤的队形,模仿龙的动作,舞动行进。这种活动称为“舞雩”,含有祭龙、祈雨、祝祷年成等多项内涵,因古人的心目中,龙是主风雨、主谷物的神灵。

《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靡,咏而归。”因知这种活动在春秋时已经流行。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载有汉代舞龙祈雨之事,汉代画像石上也有舞龙场景,可见汉代的舞龙是先秦“舞雩”的发展。

当代农村中的舞龙活动,率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主题,其民俗信仰与上古的“舞雩”仍旧是一脉相承的。

龙是中华始祖黄帝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化身,龙灯也就寓意着向黄帝“乞丁”,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这样,在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舞龙文化的传承:“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

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

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标签: 文化起源简介传说特点历史背景关于

更多文章

  • 夕与年的神话传说故事简介(有关夕和年的来历和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说,神话,简介,来历,故事,有关

    “除夕”与“年”的传说:1959年《新民晚报》上曾刊载一篇文章《“年”的故事》。描述了“年兽”的外貌:“年”长着两个头,四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过活。但是‘年’很懒惰,一年四季它都在昏沉沉地睡觉,一直到除夕的夜晚,才从阴暗的山洞里爬出,寻找它的牺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欢红色,尤其讨厌喧闹的声音

  • 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人还在前(两个人对比谁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鸿钧,天陆,对比,厉害

    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人还在前。陆压真的能跟鸿钧一较高下?提到封神里的陆压,很多人都会用“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人还在前”这句话来定义他在封神中的修为和地位。意思就是说,鸿钧在开天辟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但陆压出现的时期却比鸿钧还要早。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我们可以从封神里的几个时间线来分析:鸿钧

  •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指的是啥(所谓的三宝指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宝殿,三宝指,意思,所谓,无事,什么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里“三宝”指哪三宝?为啥没事就不能登呢?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些人平时从来不联系你,可能见了你都要装作不认识。一旦遇上点什么事需要求助于你的时候,瞬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又恭敬又有礼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那这里的“三宝”指的是哪三宝呢?为什么说无事就

  • 吴国和蜀国哪个厉害(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谁更强大)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国,吴国,时期,厉害,三国,强大,哪个

    蜀国的实力真的不如东吴吗?为什么会在东吴之前亡国?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有三个国家冲破了重重阻碍,成为当中实力最强的。这三个国家就是蜀、魏、吴。众所周知,曹操的魏国是当中实力最强的,接着是东吴,最后才轮到蜀汉。那么蜀国的实力真的不如东吴吗?其实不然,蜀汉当时的实力不能算是比

  • 武松打虎是真的还是假的解释(武松打虎故事是真的还是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松,传说,解释,故事,还是

    武松打虎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武松不一定打过虎,但是古人确能打虎。《水浒传》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本文学名著,其中得许多桥段都被大家津津有味的讨论。其中比较有趣的有,鲁智深倒把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等。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最是精彩,武松喝的醉醺醺,最后还打死一只为祸乡里的猛虎,成了水浒当中最为典型

  • 戊戌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戊戌运动又被称作百日维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运动,称作,百日维新,戊戌,什么

    戊戌变法为何又被称作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晚清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光绪皇帝通过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一场改革。是从1989年6月11日开始,一直到1898年9月21日止,前后103天,所以被称为百日维新。从时间上看,当时已经是甲午战争以后了。输给小日本让统治者脸上挂不住了,让老百姓也非常气愤。尤其是

  • 西汉帝王在位年表一览(西汉十四皇帝在位的顺序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顺序表,帝王,年表,皇帝,西汉,在位,十四

    简说西汉十四帝:秦朝末年,天下揭竿而起,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开始,历经楚汉之争,沛县的刘邦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暂都洛阳,三个月后定都长安。西汉创立者,立国之初,提出了“非刘姓不得封王”,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剪除了韩信等开国功臣,

  • 西晋有多少年的历史(司马懿建立西晋为何50年就结束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历史,建立,西晋,结束,为何,多少,50

    司马懿后代建立的西晋,为何50年就结束了,五大原因让它不得不灭!东汉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忠义无双的关羽、万夫莫当的张飞、雄姿英发的周瑜等,然而这些当世英雄最后都败给了冢虎司马懿。显然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并非魏、蜀、吴任何一个国家,而是熬死了曹魏三代人的司马懿。在司马懿的铺垫下,司马家建立了西晋王朝,按

  • 西厢记王实甫故事梗概(王实甫西厢记主要故事情节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实甫,梗概,解读,情节,故事,主要,西厢记

    惊艳了岁月的《西厢记》中诗,《红楼梦》曾借表达心意?《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王实甫撰写。故事梗概:张生挺身而出,故事讲述的是:唐朝时期,书生张生十年寒窗苦读,进京赶考。路过河中府地界歇息,听说普济寺是名胜古刹,前往游览,巧遇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佳人回眸,惊为天人。此时,崔莺莺正与其母和红娘等一干人等,护

  • 西游记里面镇守南天门的是谁(四大天门都是谁来镇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镇守,南天门,里面,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四大天门都是谁来镇守,原来如来也是兼职守门?看过《西游记》的应该都知道,在天庭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分别由天庭中的十分厉害的天将守护。孙悟空每次上天庭,几乎都是从南天门进入。南天门的守门天神看都孙悟空都像躲避瘟神一样,避之不及。因为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让他们看到孙悟空的厉害,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