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溥仪葬在了哪(刚登基选址修陵寝后来成了文物)

溥仪葬在了哪(刚登基选址修陵寝后来成了文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18 更新时间:2023/12/5 19:02:57

溥仪刚登基就选址修陵寝,后来清皇陵成了文物,他最终埋在哪里?

“生为帝国之民,死为共产之鬼。”

这是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对所处同时代的末代皇帝溥仪所下的评语。

民国三十四年,日本侵略者被国际征讨,宣布投降。这一年,也正是伪满洲政权的最后一年。

八月份,伪政权的傀儡代表,年近四十岁的溥仪“皇帝”,携带家眷,准备逃跑。结果,在前往日本的中途,被苏联空军空降拦捕。

此后的几年时光,他都被辗转关押于苏联的监狱之中,作为一个“上宾”级的囚犯,可以单独用餐,不必参与劳动,甚至连蚊蝇都有专人清理。

这就是大清末代皇帝的最后风光,引渡之前,他还多次上书苏朝政府,表示愿意永久拘留而不愿回国。

当时的他,也许害怕被追究责任,也许对故国已无眷恋,但是,以他特殊的身份,也诚如开篇的诗句所言——他生而为帝,被人操弄了一生,恐怕就连死后,也无法擅自做主自己的命运。

他幼年时被便设定好了一生的走向,从登基到退位,从九五之尊到战争罪犯,从生到死,甚至死后的陵寝所在,都已板上钉钉。

赫赫有名的大清皇陵里,埋葬着清军入关后的所有皇帝,十名之中,唯独少了溥仪。他最终葬在了哪里?而这一切,又是因果如何呢?

身不由己

简而言之,这位皇帝的一生,任何事情几乎都不能自己决定。

他本来不是皇位的继承者,却在三岁时便继了位。从有记忆起,他就没离开过紫禁城,却在刚一成年就被永久赶出了皇宫。

1924年,他已经18岁。当时的中国,硝烟四起,革命不断,政事都被军阀所把持。他还来不及了解这一切,就已经经历了登基再退位,复辟再投降的戏码。

这是他居住在紫禁城的最后一年,军阀混战的赢家冯玉祥倒戈回京,强逼溥仪卷了铺盖,从此结束了“一年四百万两的和平圈养”时代。

这是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如何逃出党军的控制,谋求新生的可能,成为了当时溥仪的首要选题。

他一路逃到了天津,居住在租界之内。前朝重臣,遗老遗少不乏前来问津者,而租界里的外国使团也给予其极高的礼遇。

他带着一妻一妾出入各种声色场所,把大把的金钱都花在了酒醉金迷之中,可以想象,这是这位“特殊华人”难得的殊遇和荣耀,这也是一个“脱困囚鸟”最后的的抵死狂欢。

对他来说,保持这样的生活,才更像一个皇帝,而讽刺的是,这一切,全都是外族人在帮忙。

他穿上了外国人的衣服,跳起了外国人的舞蹈,他甚至以为,可以借着外国人力量,再次复国。

逼宫事件发生后,日本各界都发表了表示同情的言论,为后来建立伪政权造势铺垫。后来,为了进一步劝说,还派出了特务机关的总长,土肥原贤二来亲自劝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随日军到了东北,签订了《日满协议书》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布防军队全部都是日军,经济归属也属于日军,而参政管理也只能用日本人。

八年的皇帝梦,也是八年的傀儡人生,这一次,他落在了日本人手里,这一次,他连出逃和沟通的余地都没有。

命归故里

1950年,44岁的溥仪作为战犯被引渡回国,而等待他的,又是十年牢狱。

他在管理所一直待到了60年前后,若非赶上特赦,以及新中国的领导人关怀,恐怕劳改日期还要延后。

而此时,已是他的残生暮年,他在自述中提到:“我一生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在三岁,第二次只有十天,第三次是假的,而第四次,我成为了公民,我是一个‘集体皇帝’。”

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名义上的政协历史专员,实际上,只负责浇水养花和搞卫生。61岁时病逝,结束了起伏直转的人生。

依照前清的传统,溥仪作为最后一名帝国皇帝,死后应该葬在祖辈所选的皇陵宝地。

而帝王陵寝,自定都之日便已选定,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选址,风水都是一大讲究。排除清初的关外三陵,清皇陵的所选无非就是位于遵化的东陵或者保定的西陵

早在溥仪十岁之时,满族权贵便开始为他挑选“风水吉祥的宝地”。这可不是儿戏,非德高望重者不能为。

当时出马的是翰林出身,名声在外的老风水师李青。这位老先生确实尽心竭力,在西陵兜了一圈又一圈,最后选定了一处依山傍水之所,在永宁山和易水江之侧,既有古树参天,又有泰东庇佑。

可是,风水再好,也敌不过政局混乱,这里的陵寝建造刚一开工,就因为形势的转变而被永久搁置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新中国,封建帝制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关于末代皇帝的骨灰归属,党和国家都做了明确的指示:一是可由家族商量决定,二是可以选择存放在革命纪念公墓。

最终,经过爱新觉罗家的一致商定,将骨灰寄存于八宝山骨灰堂,而后又转移至革命公墓

到了90年代,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有人在易县崇陵的西北处另外建立了一所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皇家陵园,名为“华龙”

为了宣传和提高知名度,业主找到了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其答应了安葬丈夫的骨灰至此。

安葬仪式在95年的1月26日举行,由其妻亲捧骨灰,放置在黄缎灵台之上,简单祭拜后,再由工作人员封入水泥椁内,向南背北,浇注混凝土,封闭完工。

至此,中国最后一名帝王,就这样被安葬于现代陵墓之中。

一墙之隔

自古以来,人们对末代皇帝的品评都不算好,或者荒淫无度,或者软弱无能。

溥仪死后,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他被民间称为“废帝”“逊帝”,乃至“罪人”或者“汉奸”

但是,纵观他的人生,其实也有着数不尽的苦衷和宿命,也有着每个人都曾面对过的无奈和后悔。

他去世时是平民的身份,他死后也没有葬在祖先之所。

他降生在帝王之家,却一辈子被人操纵,他十几年牢狱生涯,却能有幸善终于山明水秀的新中国。

虽然距离先皇陵只有一墙之隔,却也代表着历史的巨变和蹉跎,代表着生而为人的莫名和转折。

标签: 仪葬陵寝登基选址文物后来

更多文章

  • 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秦朝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郡县制,推行,内容,历史,作用,影响,主要

    郡县制是不是秦始皇发明的?当某种制度横空出世的时候,很多人的习惯就是,将其归结为某位大人物的发明创造。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这位大人物,这种制度就不会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有汉武帝的“推恩令”,杨坚的“科举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秦始皇的“郡县制”。事实上,相关制度的出

  • 清平乐村居意思翻译(表达了诗人辛弃疾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平乐村,居意思,辛弃疾,翻译,情感,诗人,表达,怎样

    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馨的农村生活画面。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

  •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里(成语典故表里山河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河,典故表,表里,成语,出自,故事,哪里

    成语:表里山河【成语名字】:表里山河。【成语拼音】:biǎolǐshānhé。【成语释义】:表:外面;里:里面;山:太行山;河:黄河;外有黄河,内有高山。泛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地势险要。【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

  • 陈姓的来历与起源(陈姓的历史起源以及名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起源,陈姓,名人,来历,历史,故事,以及

    陈姓:源于陈胡公妫满,出于陈国王族后代,兴于齐国王族后代!武王伐纣胜利以后,在镐京建立周王朝。此后,周朝为了表示敬重,将前三朝的王族后裔均封为公侯国君,史称“三恪”,意思是他们是周朝的客人,而不是周朝的臣民。舜帝(虞朝)的33世后裔妫满,被封于宛丘建立陈国,史称陈胡公(其后裔王莽称帝以后,追尊其为陈

  • 除夜雪的作者是谁(陆游除夜雪古诗的意思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夜雪,古诗,陆游,意思,作者,翻译

    陆游的一首除夜瑞雪诗,写出了温暖与年味,韵味无穷。除夕来了,家家户户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古诗词中,除夕的诗词有不少,我特别喜欢陆游的这首《除夜雪》,写得简洁,意境温暖,别有一番韵味。在此,我们一起品读这首诗。《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从题目上来看

  • 人世间原著里每个人物的结局(7人结局和原著中的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原著,结局,差异,人世间,人物,每个

    《人世间》收官,7人结局和原著中的差异,都被我找出来了。《人世间》这部剧作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从剧作的热度来看,上线34天的时间,拿到了31次热度日冠,且这部剧作的大结局57集,58集更是创下了收视高点,直播关注度破3,市占率超过19%。如此亮眼的热度和收视表现,也再次证明《人世间》就是2022年真正

  • 宋濂简介资料(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一生经历及事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臣,宋濂,简介,事迹,资料,介绍,经历,一生,明代,开国

    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宋濂原籍金华东乡潜溪,二十五岁时到浦江向吴莱学习古文辞。吴莱离开后,宋濂继任郑义门家族教师,继续传道授业。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描述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希望激励同乡学子努力学习,文道: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 苏武牧羊北海上翻译及注释(具体解释其表达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牧羊,苏武,翻译,北海,意思,注释,表达,解释,具体

    经典文言文赏析|苏武牧羊北海上:苏武为汉使①匈奴,为单于②留③,使卫律④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⑤单于。单于益⑥欲降之,乃幽⑦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啮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⑨上无人处,使牧羝⑩。曰:羝乳⑪乃得归。武既至北海上,廪食⑫不至,掘

  • 孙权儿子有几个叫什么名字(孙权七个儿子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儿子,结局,名字,孙权七,如何,什么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结局分别如何?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对于称帝之后的孙权,自然

  • 三国太史慈简介(太史慈是个什么水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太史慈,简介,水平,什么

    江东战神太史慈,山东龙口人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166年—206年),复姓太史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猿臂善射,弓马熟练,智勇双全。全能型选手,有勇有谋可惜英年早逝年仅41岁,死因不详,正史之中没有记载,较多的说法是病逝。信义笃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