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1/7 11:48:39

中国哲学大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现实性(或现世性)。与其他民族一样,中国古代思想也经历了漫长的神话阶段,即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2、重联系性。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并一直以此为传统。强调现象背后的本质,并认为有一个本原性的实体决定着世界的产生和运行。

3、实践性。西方哲学由于关注渺远的本质或本原,所以离生活实践较远,哲学家们个人的生活与本人的思想并无多大关系,哲学对于涵养人生也无多大意义,最大起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4、表达方式多样性。中国哲学很少有西方哲学那样严密的逻辑论证,而是直接提出结论。或者甚至以寓言(比如庄子)、对话录(比如《论语》)、诗歌(比如《老子》)等形式表达或暗示自己的思想。

扩展资料:

“中国哲学”一般指“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中国哲学史”。然而,仅仅从知识系统或学科分类的视点去看待“中国哲学”,又是不完备的。

“中国哲学”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意义世界的“中国哲学”,即其中蕴含的终极意义、人生价值理念与境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天人之际”“性命之源”等中华文化的根源性思考,总体的或分别的“道”与“理”,还有中华民族的五常、八德等核心价值。

第二个层面才是作为学科建制的或知识与学术层面的“中国哲学”,即可以断代或分门别类或个案地做学术性研究,并与外国哲学形成比较性研究的知识内容,亦相当于海外中国学家或汉学家视为学术研究对象的“中国哲学”。

改革开放使中国哲学获得了新生。在此之前,中国哲学一度成为批判的对象,既不能成为国民的精神价值,又没有获得学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中国哲学有了被客观公允对待的契机,新研究范式的引入使得思想诠释更贴合经典。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又是中国哲学界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重要阶段。

40年来,人们逐渐扬弃了“思想文化决定论”与视自家文化如粪土、把传统与现代截然对立起来的看法,更加重视对传统哲学资源的客观理解与评价。

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发掘、阐发、调动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使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健康、积极的作用。学者们力图通过挖掘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多元开放的心态,对传统哲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的哲学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它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遂逐渐发展。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主要同经学相结合,而不是同神学相结合。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说教。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以“正统”自居,批判宗教神学观点。而在西方,中世纪时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唯物主义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存在。③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诸家都以天道观为其伦理学说的理论依据。秦汉以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都是通过各自的本体论为儒家的纲常伦理作出论证。在宋明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结合更为显著。张载以气为万物本原,宣扬“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爱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为本体,强调天理即是人伦的最高原则。在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也往往和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相联系。孟子的“思诚”,荀子的“虚壹而静”,程朱的“格物致知”,陆王的“发明本心”无不既是求知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方法。④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⑤中国哲学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等。凝结着中国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国哲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范畴被不断地充实、丰富,赋予新的内容,围绕这些范畴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哲学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传播到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国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易经》卦象的核心:《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交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的构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翻

  • 中国哲学是什么体系?老庄是否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啥体系不体系的?只有“是”与“不是”的区别!哲学就是探求本源(绝对)真的学问。只要中国的文化中有符合探求本源(绝对)真的学问,那就是“哲学”。问题的关键是,许多人在探求的过程中稀里糊涂把“什么是真”当做了“真是什么”。“真是什么”是对“真”的绝对普遍共性的(把捉)描述(定义),这种(把捉)描述是形而

  •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

  • 何为古代?何为政治?何为哲学?它们的意义何在?它们的区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古文化时代为古代,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为政治,大众化的硬道理为哲学,他们的意义就在于,为了让本国的劳动人民能够在好的环境中生延,源源不断的传承一下,都在不断努力着扩大自己的整体实力。一、哲学释义: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

  •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三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不包括(D)。A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B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C宋至清前期的军事思想D清末民初的军事思想中国传统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里。”心”是一个能动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境界”则是”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境界具有独知性,

  • 中国的法家,儒家,道家,能算哲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不是算不算的问题,这三家原本就是哲学。这三家哲学看似不同,甚至有的互相对立,但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的根源,那就是伏羲先生创立的八卦学说。八卦学说的核心含义是: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的,正是这种变化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管是哪一家,都没有脱离这个范畴。具体到法家道家儒家,他们各自

  • 在中国哲学史上,一般称哲学为什么?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这个词汇源自古希腊,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后经日本启蒙家西周用汉文将之翻译成“哲学”,然后我国康有为等人将日本的翻译介绍到中国,接而哲学这个词汇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哲学的本质是抽离事物的各种形态而集汇成意识的总结,凭此去观察与处理世间万种,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等,它是一庞大的指导思想

  • 什么是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农民回答,(原创),谢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社会的一门高级科学理论,它能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用哲理的方式剖解世界上的物质存在,用客观的,辩证的去看待世界上的人和事,总结出来的社会理论称之哲学,哲学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唯物论,另一种是唯心论,两种哲学观点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但在社会实践中唯物,唯心

  • 中国古代舞论的哲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的礼乐观,一、舞蹈是感情表达的极致,二、舞蹈是“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舞蹈是实施政教的重要手段。这三个层次越靠前,越体现出世界舞蹈理论的共性,越靠后,越显示着中国舞论的个性,而三个层次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删割,共同组成中国古代关于舞蹈本质这一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 哲学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