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失意.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疾世忿懑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有人曾认为《前赤壁赋》把黄州赤壁当作孙曹交兵之处是苏轼“用事疏舛”,这并不十分准确.苏轼所游之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前赤壁赋》是篇辞赋,辞赋时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前赤壁赋》很显然是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格式.辞赋讲究排比对偶,《前赤壁赋》中也有不少排比对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辞赋的基本特征.但苏轼的这篇赋却不像汉魏以来的赋一样词藻华丽,仅止于铺陈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渗入其中.这篇之所以长诵不衰,更有它突破辞赋旧格的新成就,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散文诗.诗人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情波澜,使文辞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挚,情感与文字的密合无间.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驾驭文字能力的潇洒不凡.总结而言,这篇赋在文学上有两大贡献:第一,充分显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质.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跳跃很频繁,但却不杂乱,而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第二,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前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巧妙结合,是诗与文的统一.文章是赋体,但却不拘泥于古赋,它的语句有长有短,散骈结合,文辞生动,情韵潇洒,不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游览的场景不断的更换,诗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换,而文气却始终一贯如注,既有骈赋对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诗境之美,还有挥洒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动形象的说理之美.在这样的一篇散文诗中,我们不仅可领略文学之美,还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无疑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的融合.
更多文章
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还有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为什么说中国古典传统美学--哲学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是“意在笔先”,思想先行然後以各种形式作为载体表现出来。艺术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首先应该分清楚中国古代的哲学有哪些,古典美学的基本概念和法则是什麽,然後才能分析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从儒,释,道三家来讲。道家“天人合一”,实际是讲人和宇宙是统一体,万物由“气”构成,而这个气则是现代科学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用的是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
王守仁和荀子各属怎样的世界观?各自的哲学观点是什么?合理性与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
谈谈对中国古代舞的理解 1000字 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就是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舞蹈,下面成都创舞舞蹈工作室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典舞,让大家对于这种舞蹈有一些根本的认识。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认识,是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其自己本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它是古典化”内
中国古代艺术发达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文字是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文字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甲骨文和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为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2.夏、商、西周青铜时代,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铁器时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科
求一些中国古代打仗的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儿子从小就想参军,终于有机会了就走到父亲跟前说:“我要参军保卫国家,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敢入侵……”“啪“,父亲一个耳光扇过来。父:家人都保不了,还保卫国家?你说说美国人能抢你啥?国家啥东西需要你保卫?子:我要保卫咱的土地……父:嘿嘿,你先说说你哪来的土地?连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都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只有
中国古代宇宙论有哪些学说?学派?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宇宙论又称自然哲学,自然是指本性。亚里斯多德把它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什么是世界之本原是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古希腊宇宙论在对世界本原的探讨过程中,围绕一与多、变与不变两条主线,产生四种流派。(p92-93)(一)古希腊宇宙论四种流派1、伊奥尼亚学派伊奥尼亚学派四最早的物理学家,其主要人物有泰勒
在古代历史中真的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色衣服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反映明清宫廷生活的历史剧中,皇帝的龙袍通常都是黄色的,但在汉代以前,中国人并不崇尚黄色。如殷人崇尚白色,周朝人崇尚红色,秦朝人崇尚黑色。到了汉代中期,在礼仪制度、朝政典章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逐步把黄色作为尊贵之色固定下来。我们都听说过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公元960年,时任后周禁军统帅赵匡
汉服和古装区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阿梅,很荣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时不时的有朋友会问我,玉和翡翠哪一个更值钱,它们有什么区别,今天我来简单说一下,石之美者皆为玉,一种美丽的石头,质地细腻,坚硬又有光泽,还带着一种似透非透的神秘感觉,这样的石头我们都可以称为玉,玉是一个大家族,它的家族成员有翡翠、和田玉、南红、独山玉、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