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关键词]孔德;文化社会学视阈;实证精神;人道教孔德是有争议的社会学创始人,他一方面主张用实证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通过扩展实证知识的方式解决社会无序的问题;另一方面他又推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道德方案,建立关乎信仰的“人道教”。由此他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从本体论哲学角度看,孔德从人的精神发展而不是从物质经济发展的层面来寻求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属于唯心主义,因而最终滑向人道教歧途;从实证主义内部看,孔德建立人道教背离了他先前提倡的实证原则,是病态的产物,是“伟大智能的可悲的堕落”。笔者认为,对孔德这样一位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大思想家而言,此类批评难于体察到他的拳拳之心;对他的实证哲学与实证政治学作简单的分割,更是失之肤浅和粗暴,大大贬低了孔德思想的价值。本文拟从更具包容性的文化社会学的视阈来观照孔德之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的思想轨迹,以期对孔德思想的价值作出更开放性的理解和更公允的评价。一、文化社会学视阈文化社会学视阈在不同的研究者眼里不尽相同,从对文化的动与静、过程与成果双重理解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对文化的性质根据文化现象发生和存在的场域不同,借鉴齐美尔的分类区分为“客体性文化”与“主体性文化”。他说:“各种物的文化也表现为人的一种文化的文化过程……一个共同体的生活的风格取决于变成为客观的文化与各个主观文化的关系。”这就是说,文化是同时发生在人的作用对象、创造对象和人自己身上,也就是同时发生在主客观世界之中的,因而社会生活或社会的具体呈现状态和变化状态就应该在文化的这种分类关系中理解。文化社会学的基本视阈就存在于主客体文化的区分及其相互关系中。齐美尔在谈到文化的主客体关系时说:“我们使东西(事物)文明开化,也就是说,我们把它们的价值标准提高到超过它们的天然机制所能为我们提供的标准,因此,我们也使我们自己文明开化:这是同样的由我们自身出发又返回我们自身的价值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触动着我们之外的自然或者我们内心的自然。”齐美尔这段话陈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文化创生的源泉。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启动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程,实现自己的本质,外化自己的本质,改造客观世界,将客观世界纳入某种价值体系和意义体系之中,从而促成客体性文化的产生,并形成文化的主客体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一方面,文化作为人类超越自身原始存在状态和改变事物原始状态的产物,其客观化成果,即客体性文化便构成了发展着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具体内容,属人的社会必然是文化性社会,社会的发展就是文化的提升。因而人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也即主体性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求一篇关于古代思想中的哲理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分数不够可以追加!!
更多文章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无为而无不为;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治人事天莫若啬;8、治大国若烹小鲜;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虽然在实质上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是带有感性的,直观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还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它在后来
古代建筑风水学对现代建筑中的影响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古代建筑与风水中国古代人们在选择建住宅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靠近水源,便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农业灌溉;选择河流的上游处或者河流交汇处,一是交通方便二是防止洪水灾害。在古代建筑与风水的选址上我们就能看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对选址是很有考究的。2。建筑与风水的关系在古代建筑与风水上村落的建成是十分不易的,基本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
论述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问题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儒”并不成“学”(更别说“哲学”啦!),从思想上分析,其自己言论之间充满了矛盾,所以“批判性地接受”才是我们正确的做法。而“儒家”本就是个教育群体,而且教出来的都是封建士族。所以“儒”值得我们学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没有“儒学”,只有“儒家”;没有“儒学”,只有“学儒”。但
什么叫哲学,学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
老子哲学思想的地位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思想就是自然、无为!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说孔子是在愚人,说得一点都不错!他的思想是看透了生命、人生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不能说改变,只能说补充。中国哲学欠缺理性精神和科学逻辑,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来理解自然和人的关系,其中学问很深,也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的,多读经书子书的人才能慢慢体会到东、南、西、北、发财、红中、白板都是风,有些地方是可以当牌打的,各风之间不能组。相同的三张则可以。比方说三张东风,可以算番,若是胡牌
先秦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思想是绵亘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先秦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一,且都把天与人的和谐统一看作二者关系的最高境界。而两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理解的不同之处大致在以下四个方面:1.“天”与“人”的看法;2.“天”与“人”的结合点;3.“天人合一”的途径;4.“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
对立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目录定义简介演变古希腊哲学中的辩证法概念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概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概念历史形式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国古代辩证法希腊古代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