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德经》的主要概括是什么

《道德经》的主要概括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4/2/25 13:50:51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在古代哲学中何为理何为心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观念。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他们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二,老子所说的浑心。1道德经中,道,就是心。2依照老子描述,我们处在最底层的心,是刀兵心。上进一步,罢免刀兵,我们能依礼行事,我们便是有礼之心。再上进,我们能够帮助他人,有益他人,我们便是有义之心。再上进,我们能够亲爱他人,广爱一切,我们便是有仁之心。再上进,我们能够常行不得,自知梦幻,我们便是在道之心。修行上,老子达到无身,以天下为身;老子达到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三,中国哲学中所谓心主要是指主体自觉性。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这充分表达了心的主体自觉性。王阳明提倡“心学”,其宗旨在于高扬人的主体性。但是人的主体性与外在世界的客观性并无矛盾。唯心论者不承认外在世界的客观实在,便陷于谬误了。王船山既肯定能知“实有其用”,又肯定所知“实有其体”。这才是正确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因为他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思维的观点,但是他把物质简单的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古代辩证法朴素直观,大多只描述整个世界的一般性质,对构成世界各个元素与部分认知不清,因而是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例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 老子的事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一说为安徽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人,汉族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

  • 有关辩证哲理性的诗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认识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事物发展的必然性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事物应该多方面,注意周全性5、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孟子的主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还是仁政、民贵君轻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

  •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成因时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文化概论没及格吧~不要紧,哥哥告诉你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一、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

  • 求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

  • 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都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齐物论

  •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 心学其主要含义是 阐述甚么的 ?我向知道大概意思,谢谢大家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饿,一句话说,他是唯心主义的。你说怎么能在我们的唯物主义社会畅销捏?哲学是很多学派不错,不过我们国家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所有哲学分为唯心和唯物。其中又以唯物为我们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总指导。要多了解哲学的话,建议多看德国古典哲学。详细一点说: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