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础理论体系,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发展起来的。并在现代社会,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五行学说跟中医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五行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五行除中医之外,还跟易经有关。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我是杜家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首先说;
儒家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来由荀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来演变发展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即爱人,指;人间大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原则。
礼;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是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识为如缺乏孝敬之心,瞻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对兄长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把悌与孝并称和视之,“为仁之本”。在我们老家,常听老人们讲,“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这都是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儒家的政治观;儒家的政治观,具有强烈的民本倾向。以“仁政,泛爱众”等重民思想。
孟子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曾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朱熹,王夫之也明确指出;“恤民”主张。
儒家的教育观;儒家的教育观,可以概括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不可分割性。教育对象要广泛性,注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乱也。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他还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告戒学生;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哲学教育方针。那么孔孟之后;
儒学是怎样发展的;在先秦儒家之后,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的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思想是;“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2;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3;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先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集成大家。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的先进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4;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再后来;就是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思想,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他还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言行要一致。晚年的王守仁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
他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最大,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先进的,最具哲学的,最新的儒学思想了。对儒学演变过程当然还有很多!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但是;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现的代毛泽东思想了,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不但深刻,而且持久。
结束语;儒学思想,其演变过程,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每个演变者的思想发展,最俱先进思想的演变者是王守仁。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最深刻而持久。
(1)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我来试着分析一下,不知道我有没有读懂提问者的真正意图。儒学其实并不是孔子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孔子拍脑门儿拍出来的。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孔子本人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创作,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智慧而已,他老人家对古圣先贤深信不疑,而且爱好古人。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因为我们现代人往往狂妄自大,都喜欢创作,而对古圣先贤瞧不起。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首先就要学习孔子的为人。因为孔子堪称圣人的第一代言人,那绝对不是自夸的。一个人能得到两千多年,世界各地绝大多数人的尊重,那没有真正的德行才干,那是绝对做不到的。不管后世如何评判孔子,都不会影响孔子圣人的高大形象。
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有五种德行,即“夫子五德”温良恭俭让。这五种德行才是我们后人学习儒家的根本。而且这五德不是学问,而是实践。谁能把这五德圆满做到了,他就是活的圣人。这五德能做到,但不圆满,就是活的贤人。如果能到一点两点,那就是活的君子。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跟谁学很重要。头一个就是要学习孔子的为人。如果你不向孔子学习,而跟儒门后人学习,如果有被误导的地方,就不要把错误归咎到孔子头上。
释迦牟尼佛涅时,就曾告诫后世弟子要以“四依法”修学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就是佛深知,佛陀不在世后,佛法一定会慢慢变质。后人难免会把自己一些凡夫知见加进来,有意无意误导后世学人。
其实儒家,道家以及其它圣贤教育都是如此。都有正法、象法、末法、灭法之分。
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习儒释道,也要认识到圣贤教育都有正象末灭,四个阶段。我们在选择师承时要有智慧分辨。其实孔子受的很多批判,其实都是替后世儒门弟子“背黑锅”而已。
其次,我们学习儒家要正确对待圣贤人。不能因为误解,讨厌孔子或其他圣贤人,而盲目排斥儒家的智慧,因为这些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盲目排斥,就好比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
也不能因为自己是儒门弟子而盲目崇拜,贡高我慢,自赞毁他。孔子是圣人的代言人,但并非是唯一的圣人。孔子最崇敬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都是难得的圣人。再说,像道家老子,佛家释迦牟尼佛等中外圣人,难道就不是圣人了吗?
所以,真正学习圣贤教育,他的心一定是清净平等觉心,而不是狂妄自大,贡高我慢。
当然,儒家教育演变过程对现在学习儒释道传统文化启发非常多。但谈多了,容易被平台屏蔽,那就瞎子点灯白费蜡(了)。还是点到为止的好。[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