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古代发大的农学思想对我国

我国古代发大的农学思想对我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718 更新时间:2024/1/25 15:00:08

A本题表面看似复杂,其实题干“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告诉了我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本不用阅读“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古代重视农业的表现

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复故爵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抑制商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鼓励农耕。(4)东汉:多次下达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减轻赋税,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裁并地方官衙,削减官吏,复员军队,大批劳力返乡从事农业生产。(5)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积极发展西南经济。(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重视水利(7)北周:武帝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大族;强制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8)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9)五代十国(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抵御钱塘潮(10)五代(后周):世宗,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力大为增加(11)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12)辽:大力发展农业,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13)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备的灌溉系统(14)金:迁汉人到东北垦荒,促进当地农业发展(15)元:元世祖重视农业,中央设立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16)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鼓励垦荒;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可是自己敲地哦!

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复故爵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抑制商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鼓励农耕。(4)东汉:多次下达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减轻赋税,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裁并地方官衙,削减官吏,复员军队,大批劳力返乡从事农业生产。(5)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积极发展西南经济。(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重视水利(7)北周:武帝释放奴婢;严惩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大族;强制僧尼还俗从事农业生产(8)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9)五代十国(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抵御钱塘潮(10)五代(后周):世宗,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力大为增加(11)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12)辽:大力发展农业,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13)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备的灌溉系统(14)金:迁汉人到东北垦荒,促进当地农业发展(15)元:元世祖重视农业,中央设立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水利,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16)清初:康熙实行更名田,鼓励垦荒;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对季节的敏感体现出中国古人怎样的世界观?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蒋述卓】首先感谢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以及《羊城晚报》提供了这么一个论坛,给我和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听众,这么热心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今天的演讲基于我这两年在《羊城晚报》开的《诗词小札》专栏,这个栏目一共写了120篇诗词鉴赏短文,最近已结集准备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估计年底

  • “三农”的哲学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问题不是哲学依据吗?上面回答的是经济学把三农哲学依据很多把,要看从什么方面出发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根据国情,要大力解决三农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部分和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它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 用哲学来分析为什么农业会在基础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话不是很对第一可以这么理解首先是人的知识体系造就了你对时间事物的看法,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站在不同地位和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这里没有对错之说只有看你在何种情况下你所处的立场决定的。第二时间万物都是有时间空间这两个必要和必须的要素构成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历史一说,古代可是重农轻

  • 中国文化概观 历史上的重农主义是怎样形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什么时候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先秦政教文化、先秦朝聘文化、先秦生活文化、先秦感觉文化、先秦和谐文化等内容.先秦时期社会的哲学奴隶社会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始自商周时期,至秦统一中国之前.历史背景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殷商和西周是奴

  • 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从实际出发、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指导性目录、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给非本村(组)集体成员或村(组)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流转并利用集体资金改良土壤,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家庭农场经营者,防止浪费农地资源。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为承包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

  • 1.农业与古代社会的关系 2.古代的重农意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不论是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还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都是社会经济的根本。尤其是古代,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生产,便没有天下的一切。因而农业生产与社会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都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视,早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最早的农官制度,在夏、商周均已设置官职管理,到秦以后,

  • 古代玉雕最重要的工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钻,是玉雕的重要工具之一。玉雕中钻孔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早摘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如玉璧等器物,要是玉璧中间没有孔,就不能称之为玉璧了。钻有管钻和实心钻两种。管钻通常用来钻不透的大孔,如圆形的眼睛,也可以钻玉镯等中间大孔;实心钻用来钻透孔,如玉璧的圆孔。钻法也有两种,一■种为一■面钻,另一'种为两面钻。针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1.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是怎样演变的?2.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

  • 论述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主张基本的内容及时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主张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人文”精神。炎黄时代已有其萌芽,以后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创造性发展。其特征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别重视礼仪,提倡德治,追求社会的和睦相处,并最终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