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3/12/8 2:31:16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

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谋主的加入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

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

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一直“缺点什么”,声势虽有时很大,但始终只是”流寇“。1638年时,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大败,只带18骑突围,几乎全军覆灭。

1640年,李自成从商洛山杀出,东山再起,并得到了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的加入。

得到谋主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政策,正规化地发展了起来。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李岩是较早加入的。“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目标,正是他提出的。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李岩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一直有些微妙,反倒是牛金星、宋献策成了谋主,成了“左膀右臂”。

“左膀”

1640年,在李岩的推荐下,本是举人的牛金星加入了起义军。

牛金星一入起义军,“自成以女妻之”,得到了李自成的高度信赖。

在李自成推翻明朝的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三件事。

1、牛金星在李岩“行仁义,收人心”的基础上,提出“少刑杀,赈灾民,收人心”的方略,建议李自成改变杀戮、破坏太重的习气,针对中原大灾的形势,赈灾民,获得更多支持。

2、建立文官班底。

同时,牛金星进一步劝李自成“重用举人”,动员举人为官。

牛金星可不只是动动嘴皮子。每抓获举人时,牛金星都往往亲自动员,并常被忠于大明的举人骂得狗血淋头。(在《明史》列传卷181、卷182中,牛金星都成为举人忠义之言的斥责对象)

这些文官班底虽然后来在李自成败亡时纷纷投降清军,但不可否认,这些文官一度是大顺政权在各地政权建设的基础。

由于在文官班底建立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牛金星后来成了丞相。

3、1641年,牛金星推荐了宋献策。

这又是一个对大顺政权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

“右臂”

宋献策本为卜者,宋献策一见李自成,便上谶记:“十八孩儿,当主神器”。李自成大为喜悦。

那个时代,谶语的作用可不只是取悦领导,“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谶语流传民间,动员了大批民众参加、支持起义军。

宋献策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将其谋略包装于“占卜”之中。

在推翻大明的过程中,宋献策的作用主要有3个。

1、以“天文”、“占验”,捕获间谍,粉碎朝廷从内部破坏农民军的企图。

宋献策“通天文,善占验,有官犯潜匿,按方指示,无不就获”。隐匿于起义军中的间谍往往被宋献策“占卜”抓获。(与后来同样擅长此道的杨秀清一样,这些显然依赖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

2、临战时,以“占卜”等方式鼓舞士气,进行动员。

那个时代,“占卜”等方式在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宋献策往往以“占卜”,讲解“天道气数”,进行动员。

比如:攻北京时候,他占卜:丙午雨,丁未辰时而克。又在攻彰义门时,及时指出“破城兆”,激励军队。

3、以“占卜术”,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各种建议。

李自成行军作战中,宋献策往往能提出正确建议,虽然包装在“占卜”中,但由于方略正确,无不灵验,“自成信之如神”。

比如:战略上,“取南阳,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是宋献策影响较大的方略。

又比如,战术上。在攻北京时,宋献策“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子攻城管教赢”,提议以身材短小,身手敏捷的少年组成攀城队。

由于李自成对宋献策“信之如神”,因此,宋献策后来一直是军师。

巅峰时刻

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丞相,设六政府,各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宋、牛二人正式成为“左膀右臂”。

攻破北京后,刘宗敏等将分率各军,李自成率牛金星、宋献策等五骑由得胜门入城。

由于李自成采纳了宋献策“先安民,乃可入”的建议,严禁杀戮,因此,入城后,京城开张店市,嘻嘻自若“,依稀有太平景象。

入宫后,李自成将宫女分配“诸贼”,牛金星、宋献策各得数人。

随即,牛金星又甄选明降官,主持举人再考,以甄选官吏。

对大顺政权来说,此时,无论是全国形势,还是个人生活,都到了巅峰时刻。

然而,接下来,宋献策、牛金星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作风。

不同的表现:短暂的治理

入京后,宋献策、牛金星的表现开始分化。

宋献策的表现一如既往的深谋远虑、足智多谋。

富户汪箕假托“乃下江南,愿为先锋”,试图逃走,宋献策识破其企图,追赃十万。

他又曾与李岩探讨:为什么明朝灭亡了,这些明朝旧官僚麻溜投降,全无对旧朝感恩戴德呢?

随即,他们总结出明取士的弊端,提出“痛洗积习之陋”。

同时,宋献策极力阻止大顺军杀戮太众。

早在李自成入京时,李自成就“愤京师各官藏匿无出迎者,欲尽杀之。宋献策力劝而止”。

而当大顺政权此后杀戮太众时,宋献策又以“天象”劝谏:天象惨烈,日月无光,亟宜停刑。

可以说,这段时间,宋献策是大顺军少有的,仍然能基本保持清醒头脑的将领。

而牛金星的表现,则相去甚远。

宋献策所言“杀戮太众”,主要指的是刘宗敏和牛金星。

在甄选明朝旧官吏的过程中,牛金星的手段残忍,以各种方式“夹逼”索银。

而杨汝成以美妾献给牛金星后,牛金星“免之”,并随后使之“列春卿”,任用。

如果说追饷过重还是方法问题,那么,接受美妾开后门,便是腐化了。

此外,身为丞相,牛金星在军国大事上似乎表现不多,精力主要集中于劝进,搞登基仪式上。

可以说,大顺政权入京后迅速走向败亡,丞相牛金星是重要责任人。

相似的表现:一起拆台

1、宋献策:由失望到拆台。

宋献策对李自成表现出了过分的失望。

李自成决定亲征吴三桂时,宋献策坚决反对:你去,你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

李自成不听,宋献策再次搬出“占卜”之言:如果去了,“数不宜战,战则当连败二十余阵”。

李自成还是不听。

李自成不再如从前一般对他“信之如神”了。

宋献策失望之极,转入“拆台”。

随即,各种对大顺不利的谶语开始流行:“我主只可为马上王,混过几年而已”;“马上天子,不满三年”···

同时,宋献策还私下对李岩说:十八孩儿的谶语,难道说的不是你吗?

显然,宋献策的言行,已经事实上在破坏农民军了!

2、牛金星:促使人心离散。

李自成败亡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一件事:杀李岩。

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河南地区原本归顺大顺的地方开始动荡。

李岩请缨:我去河南,安定地方,招兵买卖,稳定形势。

牛金星当时在场,劝李自成答应,李自成没有当场表态。

随即,牛金星发现:李自成疑心李岩。

牛金星遂态度大变:十八子之说,难道不是李岩吗?

随即,牛金星请李岩饮酒,宴上杀了李岩。

此后,不但河南地区彻底丢失,而且大顺军人心离散。

看来,此时的牛金星,已是善于揣测上意,只迎逢上意,不能提供全面考虑了。

类似的结局

两人的解决,却比较类似。

1、宋献策:入旗,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宋献策与刘宗敏、左光先及李自成的两个叔叔一起,为阿济格所俘。

”其自成两叔及伪汝侯刘宗敏,具斩于军”。

其他人,直接在军中就斩了,而宋献策,却活了下来。

宋献策不但活了下来,还“隶旗下,出入骑从甚都”(《北游录.纪闻下》)

宋献策毕竟“贼所倚任为军师”,是大顺军的军师,也是“首恶”之一,按道理应该与刘宗敏一起被斩,却还能活得不错。

考虑到宋献策后期对大顺军的失望、“拆台”,有理由认为:宋献策已经一早为自己留了后路,才得以幸免。

2、牛金星:“夹缝中生存”。

与活得稍微有些“平淡”的宋献策相比,牛金星活得“动静有点大”。

谁也不直到牛金星是什么时候降清的,不过,他确实降清了。

与宋献策相比,牛金星在京师时杀戮太众,引起了许多旧官僚的愤怒。

因此,常国柱上奏: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该杀!他的儿子冒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贪污巨万!请把他们父子一起杀掉,以正国法!(《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一》)

可是,清廷回复:“流贼伪官投诚的,多能效力。若柱此奏,殊不合理,应议处”,遂罢归。

清廷不但极力维护牛金星,甚至把上书处理牛金星的给事官罢免了!

其实,清廷当然不是特别“爱”牛金星,之所以维护牛金星,不过是权宜之计。

当时,南方的起义军余部与南明已经联合,一起抗清。

留着牛金星,对于招抚抗清力量,是一个“示范”。

相比之下,清廷主要需要打击的目标已是“反清复明”。常国柱所谓“弑君”之仇,弑的是大明的君,在大清实在构不成什么罪恶。

当然,牛金星也是聪明人,知道自保。

他去世前,告诫子孙:不死是幸事。以后“闭门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及其子,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宋献策、牛金星都是聪明人。以他们的谋略,想要活命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种活命,却有一丝讽刺色彩。

当初,宋献策与李岩议论明朝科举的弊端,感叹明朝官僚不能为旧朝尽忠,“但愿主公信从其说,痛洗积习之陋,诚天下国家之幸也”。

遗憾的是,李自成的治理,不但不可能痛洗积习之陋,反而远不如明。

因此,李自成败亡时,贵为军师、丞相的宋献策、牛金星只有降清,以求自保。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讽刺。

标签: 牛金星李自成丞相成谜结局去向为何

更多文章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鸳鸯,抗倭,阵长,戚继光,阵法,什么样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 江东六郡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历史上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江东,历史,地方,现在,哪里,什么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其中,芜湖到南京一截,其长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称为江东。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尽管后来孙

  • 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历史人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到底,历史,人物,什么样

    比之小说,正史中的董卓少了一分传奇色彩,却多了一分现实。董卓的崛起方式、毁灭之路,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身为汉末第一个大军阀,董卓自然是靠武装崛起的。董卓数次与羌、胡作战,前后百余战。百余战中,他最为显著的一次是在“六军上陇西”之战。当时,他为羌、胡所围,他诈作筑堰捕鱼,待到堰成,他过堰后决堰,

  •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是陈胜称王(陈胜吴广起义谁自立为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吴,起义,陈胜称,自立,为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时,两人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仅就组织起义而言,陈胜吴广的水平远胜过刘邦、项羽等后来的风云人物。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

  • 慈禧太后八国联军逃到哪里(慈禧什么时候逃到西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八国联军,太后,西安,时候,哪里,什么

    大清虽大,但除了西安,慈禧确实已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一行已提前逃走。这不是慈禧第一次逃离北京了,40年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时年25岁的叶赫那拉氏曾随自己的丈夫咸丰帝逃到热河。然而,这一次,她是不敢去热河的。与当年的英法联军不同,这一次,八

  • 噶尔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康熙为什么御驾亲征葛尔)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御驾,葛尔,噶尔丹,亲征,康熙,人物,怎样,为什么,到底,一个

    噶尔丹,是唯一一个值得康熙亲自出马应对的敌人。噶尔丹这个人,既有一颗登顶的心,也有登顶的才能。他以惊人的军事、政治才能,迅速崛起。他以务实的战略,立求建立稳固的根基。他以谨慎的方略,力求在与大清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换一个时代,他未必不能“登顶”。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康熙。在康熙高明的打击下,原本拥有强

  • 西晋灭亡的事件叫什么(西晋灭亡的惨烈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灭亡,事件,程度,西晋,惨烈,什么

    西晋末年的惨状,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这是一场漫长的,一波接一波的悲剧。更为悲惨的是:西晋灭亡的惨剧,只是一段更漫长惨剧的“片头曲”。 西晋的惨剧,是从八王之乱开始的。最开始,八王之乱,只是皇族内部的权力角逐。虽然动辄诛连几千人,但毕竟那是司马家自己关起门来玩阴谋,尚未波及到民间。随着斗争

  • 黄忠斩夏侯渊是真实的吗(黄忠斩夏侯渊到底有多震撼伤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斩,夏侯渊,震撼,伤害,真实,到底

    三国时期的斩将不少。不过,黄忠军斩杀夏侯渊事迹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后世各类戏曲、小说、影视剧似乎都偏爱演绎这个桥段。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以这段事迹为基本原型的。为何这段事迹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让我们看看这个事迹的震撼效果是如何被放大的。 曹操军中,将才云集,夏侯渊或许算不上顶尖的一个。

  • 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时期,战国,春秋,分为,东周,为什么,一个

    东周时,天下发生了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给整个中国历史换了一套“操作系统”。因此,尽管没有发生名义上的改朝换代,但后世仍然把巨变前后的两个时代区隔开来。 就在南方的吴越还在为霸业拼死一搏时,沉寂的中原大地发生了一连串“黑天鹅事件"。超级大国齐:新兴势力田氏居然攻杀了齐景公,并击败了旧世族,完全控

  • 国民党将领黄伯韬简历(黄百韬为什么叫国军第一悍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伯韬,国军,简历,黄百韬,国民党,将领,为什么,第一

    1948年11月19日,我军准备发起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粟裕走到队列前,进行动员:黄百韬是很凶恶的敌人,他是我们华野的死对头。他是皖南事变的刽子手,我们有多少先烈倒在他的屠刀下!他对山东、苏北人民也犯下了累累血债。同志们呐,千万死难烈士沉冤等待我们去洗雪。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心如刀绞,等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