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光绪二十八年是哪一年(清末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是哪一年(清末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40 更新时间:2024/1/22 10:03:04

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

清末新政是指1901年到1911年的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许,改革内容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相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

这次改革可谓是清政府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涉及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各个方面,得到了全国各个地方的支持。

新政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编练新军

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至清亡时编成新军14镇和18个混成协又4标及禁卫军1镇,约16万人。

②倡导商业

这也是一项重大改革,改变了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

③教育改革

清政府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外出留学。

④改革官职

主要是“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做了一些改变。

⑤改革法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13日,清廷发布上谕,要求法学家沈家本和伍廷芳将现行律令参照各国法律进行考订,这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起步。

虽然清政府这次改革的力度很大,但并没有挽救清朝,仅仅过了十年清朝就灭亡了。那么新政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又为何没有成功挽救当时的大清朝?

新政对社会的影响

从社会方面看,戊戌变法失败后,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放任和支持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面对八国联军的大肆入侵,慈禧太后慌忙带着光绪帝以及若干亲王大臣向西逃窜。

最后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结束了战争,慈禧太后才得以返回京城。

但列强内部也非铁板一块,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大打出手,最终新兴强国日本打败了老牌帝国沙俄。这场战争让很多国人看到了希望,既然矮小的日本人能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击败列强,那么中国也可以做到。最终人们认为是日本立宪使得日本战胜了沙俄。

于是那段时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立宪的潮流。经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尝试,她召见曹汝霖等大批留学生来皇宫讲什么是立宪?什么是国会?什么是宪法?在立宪之后,皇帝的权力又会如何?

最后在确保皇室权力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后,清政府提出预备立宪。这就有了后面的新政部分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

从经济方面看,实行新政前清政府依旧是个传统的封建王朝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新政期间清政府颁布了《商会章程》、《矿物章程》等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规章以及奖励实业办法,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各地的收支、统筹等财务活动,编制了我国第一次的全国预算。

通过这些举措清政府的财政情况得到好转,即便要偿还很多赔款,财政都还有结余,到了清朝灭亡前夕的1911年,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甚至达到了3亿两白银,可见新政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方面,清政府废除了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国子监、县学等机构全部取消,曾经地方行政官员讲学,学官辅导当地学生学习的事情也不复存在。不过有人认为此举扰乱了旧学,打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断了读书人的上升渠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选拔官员,清政府特意开设了经济特科,在保留原本科举形式的情况下修改考试内容。这一做法确实选拔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梁士诒、杨度、张一磨等人都成为了后来的国之栋梁。

清政府还针对归国留学生设立了专门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后会授予留学生不同的进士头衔。这种选拔方式为朝廷提供了各种领域的人才,比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要强得多。

新政失败的原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帝和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新政也因此进入末期。

根据慈禧太后的遗诏,将载沣之子溥仪过继给同治帝,继承同治帝的皇位,同时也要兼祧光绪帝。由于溥仪年幼无法理政,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载沣担任摄政王辅政。

当时的载沣才25岁,且从未担任过任何地方官员,没有政治经验,因此很多满洲亲贵对于载沣执政并不服气。为了稳固朝局,载沣便开始逐渐将新政过程中放给地方的权力收归自己手中。

首先被载沣盯上的就是北洋派,他以“足疾”为由命袁世凯开缺回籍,然后将袁世凯的幕僚一个个铲除。之后他又开始收归地方路矿权,但此举动了地方官员的蛋糕,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最绝的是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废除了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结果内阁成员大部分都是皇族成员,且控制重要事务,仅有的六名汉人中除了徐世昌之外均无实权,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这下算是得罪了整个朝堂的汉族官员。

摄政王载沣上任以后的一系列举措,妄图在中央势衰的情况下强行实现中央集权,扰乱了统治者与官僚体系的固定关系,最终只能加剧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加速清朝的灭亡。

更多文章

  • 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哪些(古人说秦朝是“暴秦”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暴秦,古人,立法,指导,原因,秦朝,思想,包括,哪些

    从秦朝法律看,为什么古人说秦朝是“暴秦”?自古以来,都说秦朝是“暴秦”。那么秦朝究竟“暴”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从秦朝的法律来详细了解一下!秦朝的立法思想:秦律乃“弱民之法”,秦国不需要农民,只需要生产机器!秦朝因“商鞅变法”而强大,而商鞅的立法思想则是——“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

  • 卢照邻代表作品和名句(初唐四杰卢照邻十首经典唐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诗,名句,卢照邻,经典,作品,代表,初唐,邻十

    盘点“初唐四杰”十首经典唐诗,卢照邻只有一首入选。“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杜甫写下的《戏为六绝句》。在这首诗中,杜甫极力推崇了初唐时期四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们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全部生活在初唐时期,其实力代表了初唐时期最高文学

  • 李白最著名的饮酒诗(李白最著名的经典饮酒诗句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饮酒诗,李白,赏析,诗句,经典,著名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知道的人却不多。李白喜欢喝酒,更喜欢写喝酒的诗。“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就是出自李白最有名的饮酒诗《月下独酌》。其实《月下独酌》是一组诗,一共有四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出自第一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不过,要说李白写喝酒写得境界最高的一首,我却觉得是很少

  • 南宫阏氏的历史结局(大汉公主南宫阏氏和亲匈奴的命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阏氏,南宫,匈奴,大汉,公主,命运,历史,结局

    大汉公主和亲匈奴,命运多变,且看南宫阏氏的一生。在我国历史上,我们国家也出过几个公主去和外番和亲,且不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我们还有留下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远嫁蒙古的岐国公主,她们留下了千古美名,都为国家和平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由此可见非同一般,除了这些和亲公主,今天我们来讲述南宫阏氏也就是我

  • 大清第一太子是谁(清朝的第一位太子褚英战功赫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子,战功,褚英,清朝,大清,第一,赫赫

    清朝的第一位太子褚英战功赫赫,为何把自己玩废了?原因令人深思。褚英,清朝开国君王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历史上清朝的第一位太子。 早年的努尔哈赤因为被追杀,为了生活,所以入赘佟佳氏,成为了佟佳氏的丈夫。努尔哈赤靠着岳父的帮助,一步一步壮大自己的事业。佟佳氏生下了长子褚英,但是在四年后病逝,年仅四岁的褚英

  • 保尔的精神品质及具体事件(保尔的精神品质举例说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保尔,品质,精神,举例,事件,说明,具体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点提炼:一,作者简介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他的童年生活非常困苦,在教会小学里只读过三年书,从 10 岁起就给地主放牛。后来,他还做过车站食堂的小杂役,锅炉

  • 啮指痛心的故事介绍(曾子大孝尊亲的故事内容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啮指,梗概,曾子大孝尊亲,内容,介绍,故事,痛心

    临沂七孝故事之一啮指痛心,曾子大孝尊亲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是鲁国南武城人,也就是现在的临沂平邑县郑城镇南边。当时的人都习惯叫他曾子,一说曾子,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大家都说得他可是得孔子真传的。曾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做

  • 赵光义和小周后的画是真的历史吗(赵光义和小周后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小周,赵光义,历史,关系

    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还作画流传后世,靖康耻或许就是报应。自古都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而对于帝王或者皇亲国戚,他们大权在握,所以喜欢美色更不在话下,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了很多香艳的故事,而最出名的要数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赵光义看上小周后倾国倾城,所以将她招入宫中强幸要了她,为了满足他变态的心

  • 为什么宋代之后没有封禅(宋真宗粉饰太平将封禅搞臭)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封禅,粉饰,宋真宗,太平,宋代,之后,为什么,没有

    北宋之后,为何再无封禅?宋真宗粉饰太平,将封禅搞臭!封禅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只有在太平盛世之时,皇帝才会到泰山祭拜天地,向天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同时对天地的佑护之功表示感谢。历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人。自北宋之后,再无封禅活动,这到

  • 全国公认最好听的方言排名(国内最好听的3种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方言,排名,公认,全国,好听,国内

    我国最好听的3种方言,苏州、西安上榜,最后一种专门有人去学!众所周知,我国是疆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大国,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也形成了如今俗称的南北方差异。南北方的差异不仅体现了生活习惯和饮食上,方言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北方方言普遍好懂,而南方方言则难懂又难学。虽然如今全国推广普通话,但各地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