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魏曹爽权臣简介(曹爽错失良机而死于司马懿之手)

曹魏曹爽权臣简介(曹爽错失良机而死于司马懿之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60 更新时间:2024/1/6 0:06:33

曹爽:曹魏一族最后的权臣,错失良机而死于司马懿之手。

“三马同食一槽。”这是曹操挥之不去的噩梦,所谓三马就是指的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

三人都没有称帝,不仅如此还特别喜欢做表面文章,一立了什么战场大功,或者是平定了什么叛乱,又或者是干掉了哪个亲附曹氏的政敌,地位本应水涨船高。

傀儡皇帝当然要照例进封啦,比如增加封地面积,随之而来的就是食邑也增加,官职也要大司马、大将军直至相国,爵位从侯至公。

然而,这三位老兄大多时候还是比较“谦虚”的,读者朋友们要去看《晋书·宣帝本纪》和《晋书·景帝文帝本纪》的话,最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就是“帝固辞不受”。

正如司马懿自己写的歌里唱的那样:“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懿当时封为舞阳侯)。”

政治家的话,认真你就输了。司马氏惯于演戏,废立乃至杀死皇帝的时候也不过假惺惺地哭一场就罢了,黑手该下还是下。

曹操父子三人,尤其是曹操似乎耗尽了曹家的气运,再后代的子孙都不太成器了,一代代的接连被司马父子三人玩弄在掌股之间。

惟有文帝曹丕死后任命的顾命大臣曹真还算有两把刷子,和同是顾命大臣的司马懿相处地也很不错,明帝曹叡的江山也就是这样支撑下来的。

后来曹真死了,明帝也死了,曹叡临死之际,召正从平辽战役胜利班师的司马懿立刻火速回京,三天之内,诏书五下。

彼时司马懿还是曹魏的忠臣,就披星戴月昼夜奔驰,四百里的路一夜之间就赶回了。

一回到就被引入嘉福殿内,原来明帝已经不行了,见司马懿赶回,拉着他的手,把目光转向太子曹芳,动情地说:

“千里急诏爱卿,是要以后事相托。死怎么能够忍的了呢?我之所以忍着一口气不死就是想等爱卿回来,今得见最后一面嘱托后事,死而无憾了。”

司马懿早已痛哭流涕,口不能言,惟有拼命点头应诺而已。不过顾命大臣不能只有外姓啊,曹家也得出人,威望最高的曹真去世了,顾命大臣便由曹真的儿子大将军曹爽担任了。

曹爽是个无能而又十分骄奢,最关键他特别喜欢折腾。

按理说,他根正苗红地,稳稳当当在朝掌权比啥不好,就算为人奢侈一点,处事严苛一点,也不过小节而已。

但他却偏觉得自己很棒棒,而且权利欲十足,看不惯司马懿战功赫赫威望卓著,想大权独揽,于是决定自己挂帅西征,要荡平西蜀。声势浩大,但却以大败而草草收场。

抗击东吴之时,又计谋失策,损失以万计。

经此一役,他的威望大损,但他还并未明白过来低调做人,回朝之后曹爽的操作更让人看不太懂。

为了专擅朝政,曹爽任命兄弟典守禁兵,结党营私,还乱改朝廷制度,最有意思的是曹爽连太后都看不惯,把郭太后迁移到永宁宫,颇有幽囚之意。

最后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心头大患司马懿。

司马懿这时已经看出曹爽的醉翁之意了,但曹爽根正苗红,自己与他廷争肯定吃亏,于是先隐匿实力,暂避锋芒,就称病在家不管朝事。

虽然如此,曹爽并未放心,恰巧当时河南尹李胜将去荆州任职,按例还是要来拜望一下四朝公卿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李胜是曹爽的人,就假装病重,出来见客的时候得要两个侍婢伺候啊。

穿衣服衣服都拿不住,话也说的费劲,指着嘴巴说渴,婢女进粥,司马懿还不自己喝,让婢女喂还不算,嘴巴都兜不住饭了,粥流的衣襟上下都是。

李胜这时候说了:“大家都说明公是往日风病发作,我真没想到尊体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司马懿不仅要装身体不好,还要装成脑子都糊涂了,回答说:

“我年近七十,死在旦夕之间了。君将要到并州高就,并州离胡人很近,你要小心防范啊。此次一别恐怕再无相见之日了,还望你日后多多关照我的两个犬子。”

于是李胜回去就跟曹爽说了这番情况,并表示:“司马公已经是还能出些气儿的尸体罢了,不足为明公所虑。”曹爽这下心里才真正放下心来,连防备都不设了。

转眼就是第二年了,按照常例,正月当然要拜祭先皇陵寝。曹爽觉得高枕无忧了,竟然全军出动,带着自己的兄弟、亲信和谋臣们一起随着皇帝去城外的高平陵祭拜明帝曹叡。

司马懿觉察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时露出爪牙,先迎回被曹爽撵走的太后,并以太后的名义废除曹爽兄弟,取得合法权。

然后立刻派自己的亲率士兵和阴养的死士马上控制都城,再进逼高平陵。

没想到曹爽是个有酒胆无饭力的人,明明自己还有士兵保卫,许多重臣谋士也在自己手上。

最关键的是皇帝在自己手上,如果当时退守洛阳而号令天下兵马勤王护驾,不说十成,七成把握可以重夺政权。

但他却说:“做个富家翁也不错。”于是投降了,司马懿可不像曹爽好哄,一等归降,立马就杀掉了曹爽及其党羽永绝后患。

更多文章

  • 邓稼先发明了什么(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无私奉献)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稼先,两弹元勋,发明,隐姓埋名,无私奉献,什么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隐姓埋名、无私奉献。邓稼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中国的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他和杨振宁既是同乡,又是发小。如果说杨振宁是绝世天才,诺贝尔奖,名扬天下,锋芒毕露。那么邓稼先就是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他的成就,两弹元勋,是

  • 贺知章是一个怎样的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贺知章,生平,诗人,故事,著名,唐代,怎样,一个

    贺知章:他不但情商高还有情趣,当然仕途顺利。看惯了封建社会,一个又一个官员的贬谪,便觉得在那个时代,这是文人们的共同命运。十有八九的官员都免不了被贬,要是突然冒出来一个人,仕途特别的顺利,反而让人有些奇怪。在唐代,有一个人见人爱的老头,他开朗豁达,性格极好,身边不但朋友众多,就连几任皇帝对他都极为尊

  • 一代名将邓禹生平简介(东汉名将邓禹为何能得到善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禹,名将,善终,生平,简介,一代,东汉,得到,为何

    一代名将邓禹,为何能得到善终?名利必然伴随着祸事。提起光武帝刘秀,不得不提及他帐下二十八名有功的将领。这二十八将为刘秀立过汗马功劳,正是有了他们刘秀才能建立“东汉”王朝。在这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当属邓禹。邓禹是新野人,年轻时结识刘秀,两人关系甚好。更始元年,刘秀前往河北考察,邓禹随行。途中,刘秀询

  • 足球运动员杜威个人简介(男足名宿杜威现状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男足,名宿,运动员,足球,简介,现状,个人,如何,杜威

    男足名宿杜威现状?学习三年,成华人青少年足球队教练,薪水曝光。杜威,一个久违了的名字,如果不是米卢返回中国举办了02年男足聚会,如果不是球迷在细心地盘点着参加活动的球员,或许这个曾经带给中国球迷希望的名字就这样被遗憾了。年少成名,在杜威的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1982年出生,杜威13岁就进入了上海男足

  • 曹德旺简历及个人资料简介(曹德旺祖籍及其创业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德旺,简历,祖籍,简介,资料,创业,介绍,故事,个人,及其

    曹德旺:9岁上学14岁辍学,为慈善捐款一百多亿,他到底有多牛?“小诚靠智,大成靠德”。玻璃大王曹德旺,14岁辍学,凭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玻璃大王。并从1983年开始做慈善,至今已捐出160多亿,被外界称为:慈善大王。他把曾国藩的:“敬胜怠,义胜欲,智其雄,守

  • 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几日(正月十五为什么称元宵节)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农历,元宵节,正月十五,几日,为什么

    “正月十五”为什么称“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与讲究?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的习俗很多,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习俗,来历,介绍,意义,由来,端午节,什么

    【我们的节日·端午】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 日本人称呼花姑娘的意思(为什么叫中国女人叫花姑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呼花,意思,姑娘,叫花,日本,女人,中国,为什么

    抗日战争时,日本人为什么要称中国姑娘为“花姑娘”?在日军为期14年的侵华战争以来,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在电视电影中老看到日本鬼子欺负中国女人,他们一般都会叫花姑娘,为什么会叫中国女人“花姑娘”?主要有三个原因!“花姑娘”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意的夸奖,这是带有一定的侮辱成分在里面,它被打上了

  • 二郎神简介(二郎神叫杨戬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二郎神,杨戬,简介,出自,哪里

    二郎神不叫杨戬,他是足球、戏曲之祖,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冷知识。说到男神,最名副其实的应该是二郎神,他不但真的是个神仙,还长得帅、法力高强、有个性,最关键是他现在都未婚,连绯闻都没有。 但里面为了行文方便、有助于大家了解,直接把二郎神称为杨戬,实际上这样称呼不是很严谨。二郎神最初来自建造都江

  • 高杏欣被终身禁止回国是真的吗(高杏欣现在是哪国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国人,高杏欣,禁止,回国,终身,现在

    一位让国人痛惜的女天才,只因一念之间,只能漂流异乡。过于人才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是很重要,因此也就有了这样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话。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才都能真正“发光”,成为国家真正有用的人才,尤其是现如今,更是有一些让国人惋惜的人才。都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管任何一个企业还是单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