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神机营是什么部队机构(明朝有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

明朝神机营是什么部队机构(明朝有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1/27 5:30:08

大明有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神机营,为何仍难逃灭亡的命运?

大明王朝曾是世界上威名远播的强国,曾拥有八方来朝的盛景。

而且,明朝时期的科技力量也十分发达,远没有落后于诸国,军队中的武器配置精良,清朝用了300年时间都无从超越。可是,为何最后何仍难逃灭亡的命运呢?

大明的军备力量被损

明朝建国后,军队就开始大量普及火器。通常明军的构成为“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

甚至,大明的军队中还出现了专业的火器兵——神机兵。永乐年间,朱棣还创建了专门的机动部队——神机营,以火炮为主,也就是铜火铳为主要装备,是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

明朝这时的火器,不仅仅种类多,而且制造技术以及性能均有极大提高。火箭与鸟枪是明朝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管形火器的发展尤为显著。

神机营成立后,神机营跟着皇帝朱棣出征,力破敌军。1410年,在大明军队和蒙古作战时,因为遭遇蒙古军队的阻击,就是神机营的火炮装置摧毁的敌军阵地。

消灭了大部分敌军,明军的骑兵部队发起攻击,大获全胜。可见连威震天下的蒙古铁器,都没能抵挡神机营的威力,可见神机营的威力之大。可,为何大明的军队却屡屡被战败呢?

这和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有关。朱祁镇带着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

结果,因为领导不力,土木堡之战明军大败,大明皇帝被俘,随行的五十名官员战死,大量财物被抢。

更重要的是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其中就有大明的国之重器——神机营,神机营的几大营官兵被杀,连武器装备也在此战中毁于一旦。

土木堡之战的失败,除了皇帝被俘的奇耻大辱,给明朝的军备打击也是致命的。

原本的神机营官兵被杀,军备被毁,直接导致明朝军火武器的丧失,明朝的武器研发停滞不前,甚至可以说是倒退。

之后,敌军直逼大明的京都,如果不是于谦组织了京城保卫战,大明的历史都会戛然而止。

明朝火器研发有了新发展

一直到了明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带来了大名鼎鼎的佛郎机,明朝火器的丧失逐渐接续起来。

佛郎机战力优秀,有4大优点:

(一)射速快,前三炮射击总共费时不到20秒;

(二)散热快;

(三)子炮的容量确定,不会发生因过分填装而导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铁铸的,火炮的射击性能提高。

之后,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大炮在设计上有其明显优点,它的炮管很长,管壁也因此加厚,还可以调节角度,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精度比较高。之后经过不断改进,红衣大炮的有效射程可达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攻击力很大。

比如,在公元1626年,在明朝对后金的宁远之战中,大挫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史书记载,金兵被炸得血肉模糊,尸积如山。

公元1627年的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可以说,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基本可以结束,甚至中国完全有机会赶上西方的火器技术水平。可是,为何明朝还是走向了灭亡呢?

大明政治腐败导致军队战力下降

虽然明中期借助于西方的造炮技术,火器有所发展。可是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君主怠政频发,宦官假借君主,甚至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决策者,连内阁都要看宦官的脸色。

即便出现了明宪宗这样的君主,以及张居正这样的能臣,但是王朝的气数已尽,阶级矛盾频生。

君主怠政,宦官作乱,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党争腐朽了大明王朝。出现了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众多派系。

众多党派,他们争论的焦点不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如何为自己的派系争取利益,如何更多的在朝政中,插入自己人,明朝的国政荒废。

而党争的加剧,更加助长了君主怠政的现象。明熹宗早期重用东林党人,加剧了党争,因为不堪受扰,明熹宗对朝政完全失去耐心和兴趣。

此时魏忠贤跳了出来,把持朝政,拉拢齐楚浙党,自成一党,史称“阉党”。

阉党作乱,大肆打击东林党谋害烧毁全国的很多书院,政治完全混乱不堪,加上边境敌军作乱,大明完全是内忧外患。

明神宗时,军队还开始出现严重腐败。开始出现大量的谎报军情现象,为的只是骗取军功封赏。

同时,明朝此时的军事打击目标,主要是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政治混乱;官员贪腐;边境战事频发,带来的对粮饷的高度急需,加上清兵的掠夺,百姓苦不堪言;而明朝又恰逢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以上种种,都加重了明朝百姓的负担,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如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

而军队的腐败滋生,直接导致将领不思军事,而思军功,如此一来,大明的军队作战能力日渐降低,武器荒废,军事荒废。

而农民起义导致粮食短缺,军队发不出粮饷,让军队逃兵现象严重,即便没有逃走,吃不饱,武器荒废,如何打仗?

而明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已经从地域性变成了全国性,百姓对大明的朝廷失望透顶,战斗力惊人。即便,大明有强有力的火炮,可政治荒废,军队腐败,武器生锈,大明如何不亡?

标签: 神机营部队炮兵机构明朝世界什么

更多文章

  • 林黛玉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样的(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死因,红楼梦林黛玉,真正,究竟,什么样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上吊而死还是投湖而死。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十二钗之冠,是红楼梦中极具特色又兼美貌与旷世奇才的奇女子。她本是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来到凡间。因此她与神瑛侍者的凡身(也就是贾宝玉),初见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林黛玉为报恩而来,要用一生的眼泪来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

  • 关于黄河的古诗词(七首赞美黄河气势的经典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诗词,黄河,诗句,气势,经典,赞美,关于

    七首黄河诗词,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中华民族的气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被诗词反复吟唱。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描写黄河的辽阔、壮观。但要说到写出黄河之雄伟、之气势,那么非以下七首诗词莫属。1. 黄河夜泊明代诗人李流芳的《黄河夜

  • 最孤独的古诗词名句(史上最孤独的7首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诗词,名句,孤独

    古诗里最孤独的7首诗,每一首都无比孤独!俗话说:人生不容易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孤独,当人在失落的时候总需要一个出口宣泄心中的情绪。古代文人在遭遇不公或挫折后,都会通过写诗来感慨命运的不公和发泄心中的孤独。01马戴《灞上秋居》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

  • 犹太人灭绝了吗(经历几次屠杀的犹太人没有被灭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灭绝,犹太人,屠杀,经历,没有

    世界上这么多民族灭亡,为何经历几次屠杀的犹太人没有被灭绝?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是一段残酷的战争史,权力巅峰的人们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发动着战争,掠夺其他民族或者人类。在战争的阴霾中,有无数的民族被灭亡,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有多少民族被灭亡,但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仅仅在中国境内就有16个被灭亡民族。与这

  • 电视剧花与罪剧情介绍(花与罪讲的是什么故事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剧情,主题,电视剧,介绍,故事,什么

    扫黑风暴后,又一聚焦女大学生犯罪剧开播,剧情尺度大,邵兵主演。暑期上映的一部《扫黑风暴》直接点燃了观众的追剧热情,不仅累计播放量突破53亿,播出期间更是连续获得23次收视日冠。剧中的各种片段伏笔、隐晦片段,都成了观众茶余饭后讨论的重点,很多网友都开始拿放大镜寻找剧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开头播放着“一路

  • 登飞来峰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飞来峰,峰赏析,王安石,主题,内容,思想,主要

    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借景抒怀 表达了自己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时,他任宰相,实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后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未能成功。他

  • 史玉柱简历个人资料(史玉柱的创业传奇的人生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玉柱,简历,传奇,创业,资料,人生,故事,个人

    说到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两位姓马的大佬.实际上早在他们之前,国内就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而这些人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史玉柱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自称是“中国最失败的创业者”,35岁负债2.5亿,逆境之中又东山再起,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这些年,史玉柱身上都发生了

  • 十首有名的浣溪沙名篇(历史上经典的浣溪沙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浣溪,沙盘点,名篇,经典,历史,有名

    10首经典《浣溪沙》,让你遇见不一样的美。1.《浣溪沙》【唐代】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浣溪沙》【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

  • 长寿之祖彭祖是谁(活了880岁不愿飞升的寿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寿星,飞升,彭祖,长寿,880

    彭祖:活了880岁不愿飞升的房中大师。彭祖,是道家的先驱人物。他是黄帝后裔,颛顼的玄孙。彭祖以长寿著称,是华夏最长寿的老人。屈原曾把他写进楚辞,司马迁将其记入《史记》,孔子也表示过对他的钦佩。神话中的彭祖,长于修行,精通房中术,而且很早就获得了飞升成天仙的机会。但他留恋人间,对飞升天界有一种误解,所

  •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马革裹尸出于哪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马革裹尸,典故,来历,出于,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的由来:东汉老英雄马援的凌云壮志。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即用削制好的皮革包裹着尸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以浴血沙场为荣,用马革裹尸表明甘愿为国捐躯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