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林黛玉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样的(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死因)

林黛玉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样的(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死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3/12/10 20:49:05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上吊而死还是投湖而死。

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十二钗之冠,是红楼梦中极具特色又兼美貌与旷世奇才的奇女子。

她本是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来到凡间。因此她与神瑛侍者的凡身(也就是贾宝玉),初见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林黛玉为报恩而来,要用一生的眼泪来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因此黛玉也总说自己是个草木之人,眼泪也是一年四季不住地流。

但这些眼泪,还是大部分都给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和林黛玉并列第一的是薛宝钗,二人自从在贾府相遇,就一直存在竞争。

薛宝钗和林黛玉在行事和为人大上相径庭,二人不仅存在人性和才德方面的较量,甚至在思想和正邪方面都充满了争议。

而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金木之争,也就是两个人与贾宝玉的感情结局。林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她和贾宝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被贾宝玉称之为“木石前盟”。

薛宝钗带着金锁而来,她一来,贾府就盛传金玉良缘的美谈。

无疑,贾宝玉最爱的人是林黛玉,他也曾多次向黛玉暗示他的心意。然而这段木石前盟,即便在仙界时也是人木殊途,所以这段为报恩而来的后世之缘,也不可能会有完美的结局。

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成全了那段金玉良缘。这段看似美满的金玉良缘虽然不幸福,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有情人确实没有终成眷属。

黛玉最终肯定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的,不然贾宝玉也不会接受这段金玉良缘。后四十回说,黛玉是在二宝成婚之际,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

虽然这一节续的很出彩,但黛玉这种死法大多数人并不认同。那么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对于黛玉的死法历来就争议颇多。她和薛宝钗共用一首判词,判词里说:玉带林终挂,金簪雪里埋。插图也是画着两棵枯木,木上一围玉带,枯木下边是一堆雪,雪下一枝金簪。

这个玉带林就谐音林黛玉,因此很多人说,林黛玉是上吊死的。

黛玉所住的地方是潇湘馆,她的雅号又为潇湘妃子。书里第三十七回,探春说过一段话。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这是林黛玉的雅号“潇湘妃子”的由来。娥皇和女英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把黛玉比作潇湘妃子,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黛玉爱哭。

娥皇和女英为哭夫自投湘水,因此这个潇湘妃子也一般指代那种夫妻间的生离死别和恸哭遗恨。黛玉爱哭,又对贾宝玉用情至深,所以很多人推测林黛玉最终的结局就如同娥皇和女英一般,为夫投江而死。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我本人并不认可这两种说法。首先说黛玉上吊而死。一般用这种方法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大都对生命没有了期望,在一种万般无奈又非常绝望的情形之下才能做出来这样的举动。

我们看林黛玉虽然小性,又爱哭,但因为有贾母和贾宝玉的疼爱,她并不觉得生活上凄苦。大观园的姐妹们,除了史湘云和林黛玉偶尔闹过两次小别扭之外,其他人都和黛玉玩得特别好。

黛玉和她们之间也有很深的感情,从苏州回来,这些姐妹们她都惦记着,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即便黛玉以前对薛宝钗有意见,两人之间也存在竞争,但是在燕窝的事情之后,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心结就完全解开了。黛玉后来真心把宝钗当姐姐来看,二人相处的也和亲姐们无异。

最重要的是,如果黛玉真的是因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感到绝望,然后上吊而死的话,就完全违背了书里最初的旨意。

因为黛玉就是为还泪而来的,走的时候也应该是无怨无恨地走,这一场恩情才能算报完。如果为报恩而来,走的时候满腔愤恨,竟用上吊这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完全违背了报恩的旨意。

第二种,投湖的说法。书里虽然把黛玉比作潇湘妃子,但这个比喻也是因为黛玉的这种性格而来的,况且投湖的死法和上吊差不多,都是以一种激烈又绝望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娥皇和女英投江的说法人人皆知,但是潇湘妃子这里,脂砚斋从未有一言半语来暗示黛玉之死。所以我认为,黛玉投湖的说法也不准确。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讲过一个雪下抽拆的故事。故事虽然是刘姥姥胡诌出来的,但是红楼梦整部书都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很多真事都用“假语”给隐去了。

书里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这段故事,没有理由只是一段荒诞的玩笑。更重要的是,刘姥姥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茗玉的身份设定,和林黛玉简直如出一辙。

红楼梦中带玉的人都和林黛玉有关,或者说都有林黛玉的一些映射。茗玉的名字更像是一个草木之人,茗字拆开就是这棵草的名字是玉,就是在暗指林黛玉。

刘姥姥说,这个茗玉小姐长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我认为这就是在说明林黛玉的结局。就是在十七岁的时候,得病死的。

黛玉曾经对贾母说过一番话,她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个赖头和尚是随着黛玉和神瑛侍者一块下凡来的一僧一道中的其中一人。和尚的话显然和预测香菱的箴言一样,都是一语成谶,但起初都不被当事人所认可。

林黛玉也和香菱一样,家人起初都觉得和尚疯疯癫癫,但和尚的话却说中了结局。黛玉显然没有按照和尚说的话来执行,他不仅见了外姓亲友,还住在了外姓人家里,所以她的这个病就没有好。

黛玉只有可能是先病死,然后贾宝玉才有可能会娶薛宝钗。并且黛玉在弥留之际,应该是没有一滴眼泪可流了,该还的都还完了。她无怨无悔地离开了人世。

更多文章

  • 关于黄河的古诗词(七首赞美黄河气势的经典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诗词,黄河,诗句,气势,经典,赞美,关于

    七首黄河诗词,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中华民族的气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被诗词反复吟唱。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描写黄河的辽阔、壮观。但要说到写出黄河之雄伟、之气势,那么非以下七首诗词莫属。1. 黄河夜泊明代诗人李流芳的《黄河夜

  • 最孤独的古诗词名句(史上最孤独的7首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诗词,名句,孤独

    古诗里最孤独的7首诗,每一首都无比孤独!俗话说:人生不容易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孤独,当人在失落的时候总需要一个出口宣泄心中的情绪。古代文人在遭遇不公或挫折后,都会通过写诗来感慨命运的不公和发泄心中的孤独。01马戴《灞上秋居》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

  • 犹太人灭绝了吗(经历几次屠杀的犹太人没有被灭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灭绝,犹太人,屠杀,经历,没有

    世界上这么多民族灭亡,为何经历几次屠杀的犹太人没有被灭绝?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是一段残酷的战争史,权力巅峰的人们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发动着战争,掠夺其他民族或者人类。在战争的阴霾中,有无数的民族被灭亡,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有多少民族被灭亡,但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仅仅在中国境内就有16个被灭亡民族。与这

  • 电视剧花与罪剧情介绍(花与罪讲的是什么故事主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剧情,主题,电视剧,介绍,故事,什么

    扫黑风暴后,又一聚焦女大学生犯罪剧开播,剧情尺度大,邵兵主演。暑期上映的一部《扫黑风暴》直接点燃了观众的追剧热情,不仅累计播放量突破53亿,播出期间更是连续获得23次收视日冠。剧中的各种片段伏笔、隐晦片段,都成了观众茶余饭后讨论的重点,很多网友都开始拿放大镜寻找剧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开头播放着“一路

  • 登飞来峰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飞来峰,峰赏析,王安石,主题,内容,思想,主要

    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借景抒怀 表达了自己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时,他任宰相,实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后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未能成功。他

  • 史玉柱简历个人资料(史玉柱的创业传奇的人生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玉柱,简历,传奇,创业,资料,人生,故事,个人

    说到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两位姓马的大佬.实际上早在他们之前,国内就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而这些人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史玉柱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自称是“中国最失败的创业者”,35岁负债2.5亿,逆境之中又东山再起,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这些年,史玉柱身上都发生了

  • 十首有名的浣溪沙名篇(历史上经典的浣溪沙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浣溪,沙盘点,名篇,经典,历史,有名

    10首经典《浣溪沙》,让你遇见不一样的美。1.《浣溪沙》【唐代】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浣溪沙》【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

  • 长寿之祖彭祖是谁(活了880岁不愿飞升的寿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寿星,飞升,彭祖,长寿,880

    彭祖:活了880岁不愿飞升的房中大师。彭祖,是道家的先驱人物。他是黄帝后裔,颛顼的玄孙。彭祖以长寿著称,是华夏最长寿的老人。屈原曾把他写进楚辞,司马迁将其记入《史记》,孔子也表示过对他的钦佩。神话中的彭祖,长于修行,精通房中术,而且很早就获得了飞升成天仙的机会。但他留恋人间,对飞升天界有一种误解,所

  •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马革裹尸出于哪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马革裹尸,典故,来历,出于,历史,人物

    马革裹尸的由来:东汉老英雄马援的凌云壮志。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即用削制好的皮革包裹着尸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以浴血沙场为荣,用马革裹尸表明甘愿为国捐躯的斗志。

  • 鲁滨逊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 (丹尼尔·笛福的人生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他的人生经历,更动荡更传奇。提起英国荒岛文学,不得不说到的一个人,就是创作出享誉世界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笛福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同时,他还和亨利·菲尔丁、塞缪尔·理查逊合称为英国现代小说三大奠基人。如果你读过《鲁滨逊漂流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