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名成八阵图描写的是哪个人物的形象(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名成八阵图描写的是哪个人物的形象(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1 5:43:12

杜甫《八阵图》:借古怀今,渗透“伤己垂暮无成”抑郁情怀。

《八阵图》——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作为唐代爱国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杜甫在中国古代古典诗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被后世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同是唐朝伟大的诗人。

众所周知杜甫是一名爱国诗人,多数作品都是抒发了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爱国情怀,这是和他所处的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杜甫所处在的唐朝,正是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且他官场仕途也是颇为不顺。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忧国忧民,虽然弃官入川但还是心系苍生,对国家大事依然是非常关心。

例如在《春望》中,杜甫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透露了自己因为国家破碎的无奈和伤感,不禁涕泪四溅。

这首五言小诗《八阵图》虽然不广为人知,但是这首诗是杜甫借古怀今

通过古代发生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某种意境,全诗题目以古代阵法”八阵图“为题目,通过八阵图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某人在三分天下中建立了盖世功绩,因为八阵图让他永久声名,众所周知杜甫指的这个人正是诸葛亮,与杜甫一样同样是爱国人物。

前两句诗词是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写法是总写概括。这句诗词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认可,认为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重要人物,功绩卓著。

同时从杜甫的诗句中,可以充分得知三国那段历史的真实性,杜甫生在唐朝,诸葛亮在汉末三国时期,杜甫相比诸葛亮来说是后人。

同时第二局中的”八阵图“更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肯定,而不仅仅政治治国,侧面反应出诸葛亮的全才,是蜀国的栋梁人物。

前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在写法上面采用了对仗句,从“三分国”对“八阵图”看出全诗工整,且自然妥帖。

从结构方面来看,全诗起到了开门见山,毫无遮掩的直述历史,交代了全诗的人物和相关事件,为后面两句借古怀今起到了作用。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中的“遗恨失吞吴”,在历史上指的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用举国之力都未能消灭东吴,造成了千年遗憾。

作者杜甫借着”八阵图“遗址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立场,为蜀汉未能吞并东吴感到遗憾和可惜。

这个“石不转”杜甫更是采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名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通过诗句意思,再联系到杜甫本人在《八阵图》中所指人物联系起来,表明了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对他匡扶汉室决心不动摇,心如磐石一般坚定的精神肯定。

同时杜甫通过对八阵图遗址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目前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通过对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杜甫表达出了诸葛亮对自己匡扶汉室的赍志没有实现的遗憾之情;

“遗恨失吞吴”更能体现出刘备夷陵之战的一意孤行,未能听从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大计感到深深惋惜,让匡扶汉室大业成了千古遗恨。

其实《八阵图》这首诗表面与其说是杜甫在对诸葛亮描述,并表达出了思想感情,不如说是杜甫自己想表述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从杜甫作诗的时间来看,这首咏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八阵图》,应该在大历元年(766)时创作。

熟悉杜甫所处唐朝历史环境的读者都知道,杜甫一生经历过唐朝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再到后来的安史之乱,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

而安史之乱的时间在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八阵图》一诗正创作在安史之乱后的三年,那时候的唐朝刚刚经历过战乱,民不聊生。

可以说是让这位爱国诗人有心无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只能通过写类似于《八阵图》这样的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杜甫《八阵图》一诗通过借古怀今,以诸葛亮志向的遗憾,到自己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无奈与伤感,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更多文章

  • 潘仁美事件是什么(潘仁美南征破敌数十万以少胜多灭南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潘仁美,南征,事件,南汉,数十万,什么

    “潘仁美”的人生巅峰:南征破敌数十万,以少胜多灭南汉。在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潘仁美是个反面人物,他公报私仇,迫害杨家将,是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不过,潘仁美的原型人物却是一位名将,而且立下赫赫战功,是北宋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此人名叫潘美,可是说是戎马一生,不过他最巅峰的时刻还是他领兵南征南汉,那么这

  • 关于描写绣球花的诗句(表达赞美绣球花的优美古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绣球花,古诗,诗句,描写,表达,赞美,优美,关于

    有关绣球花的诗词,在暮春时节欣赏绣球花的美丽。暮春,绿肥红瘦,正是绣球花花开的时节。那一簇簇、一团团的绣球花,正怒放枝头。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粉团花、紫阳花,虎耳草科落叶灌木,晚春开放,花开初带绿色,后转为雪白色,具有清香。另有忍冬科木绣球花其变种为白色,其花型似球,故名。《花镜》曰:“一蒂而众花攒

  • 不第后赋菊表达了什么情感与精神品格(黄巢表达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赋菊,品格,表达,黄巢,情感,意思,第后,精神,什么

    黄巢是谁?黄巢起义是怎样的?《不第后赋菊》讲了什么?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生于一个盐贩的家庭。他善亍骑射、粗通文墨,虽多次参加科举,但是每试不第。唐朝末年,蕃镇割据,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后来黄巢也兴兵响应,史称黄巾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

  • 关于叶赛宁的资料及作品介绍(俄罗斯乡村歌手叶赛宁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叶赛宁,乡村,简介,歌手,资料,介绍,俄罗斯,作品,关于

    那些选择自杀的诗人:“俄罗斯乡村歌手”叶赛宁。1925年12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叶赛宁用一个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俄罗斯田园诗人去世时年仅30岁。叶赛宁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自小随着外祖父生活。叶赛宁9岁开始写诗,15岁因《给母亲的信》时引起诗坛关注。你无恙吧,我的老妈妈?

  • 李清照蝶恋花最有名的两句(李清照绝美宋词蝶恋花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蝶恋,李清照,宋词,花赏析,绝美,有名

    原文: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译文】雨丝和暖,微风轻软,大地开始解冻复苏。绿柳初长,如媚眼微睁;红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已经察觉春心开始萌动。但是一腔酒意与诗情有谁可以与我共同分享?泪

  • 观海听涛是什么意思(观海听涛的表面和深层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观海,听涛,含义,意思,表面,深层,什么

    启功、沈鹏等书法名家书写“观海听涛”,最后一幅赠送奥巴马总统。启功、沈鹏等书法名家书写“观海听涛”,最后一幅赠送总统奥巴马,有何寓意?谁的书法作品赠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有不少的书友会感到疑惑,那就是“观海听涛”这个四字词语出自哪里,其意思是什么,为何那么多的书法家会以此为内容进行书法创作。随着诸位中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翻译这首古诗的诗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诗,春行,钱塘湖,诗意,赏析,白居易,翻译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早春诗。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或长庆四年(824)早春时节。当时,白居易正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为官期间,他除了疏通六井之外,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他专门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载了湖堤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堤岸的方法。他还在《西湖晚归回望

  • 大忠臣景清简介(想要刺杀朱棣失败结果九族被灭)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忠臣,景清,刺杀,简介,朱棣,失败,结果,九族

    景清:建文忠臣,想要刺杀朱棣失败,九族被灭,家乡邻居也遭殃。景清是建文年间的大忠臣,出生在陕西邠州宜禄驿,也就是今天的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他原本应该是姓耿的,但不知道怎么被人讹传成景姓,以至于现在后人也习惯性地将其称呼为景清,而非耿清。景清从小就父母双亡,被人寄养在陕西真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

  • 烧头香有什么讲究(人们为什么要争着“烧头香”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烧头香,来历,讲究,人们,为什么

    人们为什么要争着“烧头香”,这里面有什么文化讲究?过年前,老公就时常念叨,今年一定要赶上烧头香,好去去晦气,保佑家里人健康如意,工作称心。可变化永远快于计划,没想到新年的第一天,儿子就大病一场,香没有烧成,家里一大一小却都病倒了。对于没能烧上头香这事,老公叨叨了好几天。 明代《禅事录·

  • 烧五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死去的亲人烧五七)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烧五七,意思,亲人,死去,为什么

    枣庄地区的民间祭祀中的“烧五七”、“烧百天”、“节祭”。 原指在逝者去世后的第35天,也就是“五个七”后举行的一次祭祀活动。但按照鲁南地区的民间习俗,“烧五七”都是提前烧。因为按规矩逝者本人减去1天,逝者有几个儿子再减去几天。俗话说:“偏五七,满百天,不多不少整周年。”烧“五七”之日,死者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