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太平天国定都在哪里(太平天国定都在什么地方)

太平天国定都在哪里(太平天国定都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6 22:20:16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秀全主意,还是杨秀清一意孤行.

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有三大热点:定都南京、林凤祥孤军北伐、天京事变,备受史学家关注。

其中,定都南京讨论最为激烈,部分学者将其视为战略错误,是太平天国灭亡之重要原因。

理由两点:历史经验,南京不适合建都,偏安江南,容易被清军从北方攻破;南京繁华富庶,生活水平高,广大将士容易滋生惰性、腐朽,不思进取。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否是战略错误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此,笔者不讨论此问题,而是要说说:定都南京,是洪秀全主意,还是杨秀清一意孤行?文中史料来源,选自张德坚《贼情汇纂》、李秀成《自述书》,以史料说话,论从史出。

定都南京,究竟何时、何人决定?

太平天国究竟何时决定定都南京,是谁的主张呢?

张德坚认为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在道州时定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此为著名的“道州决策”。

李秀成《自述书》则说:“天王欲取河南为业,湖南老水手以为不可,面见东王,阐述要害,故东王从之,后移驾南京,改名天京。”在此,李秀成也认为定都南京是杨秀清主意,只是时间点是拿下南京之后。

如此看来,定都南京应该是杨秀清主意,此人掌握政权、教权、军权,关键时刻地位要高于洪秀全;东王做出的决定,包括天王在内都无法改变。

“道州决策”与“湖南老水手之言”,关系定都时间

1852年6月,湘军鼻祖江忠源率2000“楚勇”在全州蓑衣渡设伏,太平军数千将士血洒湘江,南王冯云山阵亡沙场。蓑衣渡惨败,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进入湖南后可投入战斗之兵马不足五千,形势异常严峻。

如此,包括洪秀全在内的领导人对前途深感失望,想返回两广打游击,寻机再起。

若退回两广,太平天国将沦为天地会之流,成为“流寇”,被清军消灭乃早晚之事。如此,东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力排众议,决定北上作战,继而夺取南京,在江南站稳脚跟,此为“道州决策”。

这是非常条件下的一次决议,提出“夺取金陵”,更多的是为振奋士气,鼓舞人心,而不是既定方针。

反观“湖南老水手之言”,此时太平天国已经拿下南京,战士斗志昂扬,具备了定都南京之主客观条件。

湖南老水手为何能面见东王?此事可否真实存在

相对于“道州决策”之应急方案,湖南老水手提出建议时,太平天国已经今非昔比,具备了定都南京,经略东南之条件。但是,问题也来了,定都南京是湖南老水手之建议,他有这么大能量吗?此事可否真是存在呢?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绝对顶梁柱,陈玉成死后,独自一人支撑危局,其《自述书》之史料价值非常高。“湖南老水手”之言,出自其《自述书》,按理说可信度很高。

但是,杨秀清手握实权,乃太平天国实际领导人,岂能是一般“老水手”所能随便面见的?

所以,“湖南老水手”之事,也许并不真实存在,却也不是“空穴来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此问题,关系到定都南京之原因,也就是杨秀清为何要选择南京作为都城——并非一意孤行,而是形势使然。

两湖籍士兵、“水营”将士对定都决策之影响

李秀成《自述书》中的“湖南老水手之言”,就算没有此事,也不是凭空编造出来,而是有其特定时代背景。

“湖南老水手”究竟代表什么?为何能影响杨秀清定都天京之决策。“湖南老水手”代表两股力量:两湖籍士兵、水营将士,杨秀清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

杀入湖南后,两广籍老兵不足五千人,太平天国能杀入南京,靠的就是从湘南招天地会、矿工,以及岳州、益阳、武昌招收的大批渔民、船夫、脚夫、水手。

此时,太平天国包括家属在内,总计60万人,两广出来的不足2万。所以,两湖士兵,势必影响定都之选择。

渔民、船夫、脚夫、水手等组建“水营”部队,船只万余艘;道州、郴州挖掘来的矿工,组成“土营”。太平天国能顺利拿下武昌、安庆、九江、南京、镇江、扬州,就是靠这两支部队。

两湖籍士兵居多,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水营”。试想,拥有万余艘战舰的“水营”士兵,岂会追随杨秀清去河南定都呢?去河南,“水营”士兵无用武之地;定都南京,江南水乡之地,自然少不了“水营”。

从自身利益考虑,“水营”士兵一定会选择南京,充当“主力”,而不是去河南打“替补”。

杨秀清虽然独断,却也不得不考虑两湖籍士兵、“水营”将士之利益,尤其是在大局未定之时。

张德坚《贼情汇纂》言:

“湖广船数千艘,大约谓天王一到小天堂便要登基,彼时不愿作官者即予回籍。湖广船多有家小,许不分男行女行”,可谓是巨大让步。

要知道,“男女分营”乃太平天国既定国策,除洪、杨、萧、冯、韦、石、秦、胡等8人,其余均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生活。

后来,洪秀全违反“协议”,全面推广“分营制度”,又不允许将士回家,激起两湖“水营”士兵暴动。

对此,杨秀清“天父下凡”,杖责主管“水营”事务北王韦昌辉,并让湖南道州人唐正才担任“水营”统领,才平息事态。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非东王杨秀清一意孤行,而是基于现实之理性思考,尤其是照顾两湖籍士兵、“水营”将士之利益。

李秀成《自述书》中的“湖南老水手之言”,实际代表着两湖籍士兵、“水营”士兵之诉求。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之背景下,定都南京并没错,朱元璋就是这么逆袭成功,建立大明王朝。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与定都南京关系不大,自身内斗才是关键。

标签: 国定地方哪里什么太平天

更多文章

  • 琅琊榜十大高手排名(琅琊榜高手榜排名前十到底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琅琊榜,高手榜,排名,到底

    琅琊榜中的十大高手——基于原著小说与电视剧中出现的人物。琅琊山上琅琊阁,琅琊阁每年都会公布琅琊榜。琅琊榜每年都会公布五大琅琊榜单,琅琊高手榜,琅琊富豪榜,琅琊才子榜,琅琊美人榜,琅琊帮派榜。今天我们所涉及的十大高手,有许多都是位列琅琊高手榜中的人物。但也有一些不在榜内。第十高手,假百里齐假百里齐靠一

  • 色难是孝敬的最高境界(最孝是色难什么意思是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色难,孝敬,含义,境界,意思,最高,什么

    刷到一个男子为生病的母亲花式点餐的视频。儿子把白毛巾往肩头一搭,妖娆地扭着腰肢,翘着兰花指,道,老板(拖着长音),今天有稀饭,米饭,包子,馒头,你要吃什么?唱得非常有韵律和节奏感,像莲花落一样。母亲说,随便。儿子说,好嘞,随便一份儿。儿子给母亲喂饭。母亲问,这是什么菜?儿子说,几个长得非常随便的肉丸

  •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几回(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大观园,姥姥,内容,第几,主要,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内容,更加深入了解大观园女儿们的精神世界。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妇人,三次出入荣国府。第一次,大观园还未建成,姥姥到了凤姐屋,错把平儿当凤姐,凤姐赏了姥姥20两银子;第二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出洋相,大饱眼福,可算精神

  • f4成员名字个人简介(出道20年的F4成员现状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员,简介,出道,现状,f4,F4,名字,个人,如何,20

    出道20年,F4成员现状如何?言承旭成功翻红,另三人现状令人唏嘘。人世间的事总是这么奇妙,在你费尽心思想要成功的时候,上天没有眷顾你,在你想安安稳稳地躺平的时候,上天却抛给了你橄榄枝。言承旭参加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最开始就得到了网友一定的关注,大家觉得他是我们的青春美好的记忆,也期待他能够取得好

  • 师说文言文翻译(唐代韩愈的师说全文译文及注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师说,文言文,译文,注释赏析,全文,翻译,韩愈,唐代

    师说韩愈〔唐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

  • 赵本山的徒弟都叫什么名字(赵本山4位徒弟现状口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本山,徒弟,口碑,现状,名字,什么

    赵本山4位徒弟现状堪忧:出轨女粉,住桥洞、种地,唯她锒铛入狱。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开始了,亿万观众期待的春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彩排,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演员,特别期待他们的表演。同时,也怀念那些曾经在春晚创造辉煌的老一辈艺术家,比如说赵本山、赵丽蓉、葛优等。但是,作为“小品王”的赵本山,可谓是门声

  • 颈联是什么意思解释(颈联和颔联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颈联,颔联,意思,区别,解释,什么

    诗词知识,分享颔联和颈联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意思?诗词知识,分析颔联和颈联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意思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它的最大特点,是格律要求严谨,在字句、平仄、篇幅、押韵和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常见的律诗类型,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律诗通常每首为八句,超过八句的

  • 牧童诗黄庭坚古诗意思讲解(《牧童诗》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牧童,古诗,庭坚,成年人,讲解,意思,悲哀

    黄庭坚7岁时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仅28字,却道尽了成年人的悲哀。人生就是一场单程旅行,而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是被名利所累,被世俗所扰。因而也有很多人在这场旅行中失了本心,被欲望这张大网所禁锢。而在一些时刻,长大的我们反倒会不如一些孩童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北宋时期,一位儿童7岁时便写出了这样一首戳中无

  • 直道相思了无益什么意思(下一句未妨惆怅是清狂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无益,相思,意思,清狂,惆怅,直道,未妨,什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今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影响,一生仕途不顺。其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著《李义山诗集》。今天复习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如下: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

  • 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浅谈宋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制度,科举,浅谈,宋朝科,内容,特点,时期,考试

    科举制度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是封建社会时期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也使得“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在科举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前,王朝的选官原则基本上都是“任人唯贤”。如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