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国军师庞涓率军攻韩国(首府在今河南新郑),韩国请求齐国救援。齐威王召大臣商议,问道:“什么时候发兵好?”宰相邹忌反对,他说:“不如根本不发兵。”大将田忌说:“如拒绝,韩国必然被魏国吞并。而如果伸出援手,就要早伸出来。”军师孙膑说:“现时魏国攻势猛烈,决心要消灭韩国。韩国对自己面临的危险也很清楚,非依靠我们。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告诉韩国我们一定发兵,用以坚定他们抵抗的决心,等到魏国兵力消耗得差不多时,我们再发兵救援,那时所受到的压力就要少得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名利双收。”齐威王赞许说:“就这么办。”
后来,齐国派田忌、孙膑率大军,直奔魏国陪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任命太子魏申、军师庞涓率大军与齐国决战。孙膑对田忌说:“赵、魏、韩三国兵士,素来剽悍,认为齐国人胆小,常看不起齐国人。我们可以顺着敌人的心意,引导他们犯错误。《孙子兵法》说:‘以百里的速度急行军,会跌倒上将,以五十里的速度急行军,士兵死亡逃散,到达目的地,最多保持一半。’我们就要让庞涓落入这个圈套。”田忌同意孙膑的意见。于是下令,大军进入魏国领后兵,最初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建五万个炉灶。第三天,建两万个炉灶。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叫说:“我早就知道齐国人怯懦,但没想到,进入魏国三天,齐军已溃散过半。我们应该乘势穷追猛打,千万不可失去良机。”于是,他亲率精锐骑兵,步兵随后。孙膑计算庞涓某日黄昏,可到马陵(今山东濮县境)。马陵是一险道,下有深谷,上有绝壁,孙膑命万余名神射手埋伏于此,并下令:“见有火光,集中射击。”入夜,庞涓率轻骑进入马陵道,伏兵万箭齐发,魏国骑兵惊恐逃散,齐军乘胜攻击活捉了太子魏申,魏军崩溃。
围魏救赵的故事及人物品质?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围魏救赵简版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