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故事30字?
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前秦天王苻坚动员97万大军南下之时,群臣大都反对,苻坚却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军队必胜,只要士兵把手里的鞭子扔到河里,足断其流。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投鞭断流。
但是在前秦梁成带领的先锋部队被北府军悍将刘牢之几乎全歼之时,看到对面八公山上的树木黑压压一片,苻坚认为那都是东晋的军队,从此不敢轻视东晋的军队。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来。
而在淝水之败逃亡过程中,苻坚听到风声寒鸦的叫声都以为是追兵,最后仓皇而逃一溃千里。这就是风声鹤唳的故事。
先说结论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故事30字如下,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一场战争,前行的复坚率领80万军队南下准备消灭东晋王朝,谢安率领八万人在淮河一代抵御秦军的进攻。这场战斗当中催生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知名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