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长子。长久以来,扶不起的阿斗从来都是亡国昏君的代名词。在罗贯中笔下的刘禅,确实是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百无一用,亡国之后,更是乐不思蜀,是一代昏君的代表,为广大三国爱好者所唾弃。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赋诗,“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便是感叹刘禅把父亲刘备辛辛苦苦,数10年打下的蜀汉基业全数拱手让人。然而,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在刨去其的小说艺术成分之后,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扶不起的阿斗能从历史角度上扶起吗?刘禅的太子时期,史书所载不多,但仍可由已知史实加以推测:自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出生,自章武三年(223年)继任君主,其十七年间,刘备多在外忙于奔波,刘备此人虽出生寒微,但一向以汉室宗亲自诩,对自己编草席的出身尤为不齿。如此可知刘备对后代教育极为重视。而在对刘禅的教导上,刘备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坐镇后方大本营担任后勤补给重任的孔明。刘备遗诏曰:「......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已毕,未送,可自更求闻达......。」由此,不难看出诸葛对刘禅是一种代父亦师的角色。然而刘禅天生资质愚钝,性格懦弱,实是凡人,虽师从孔明,却无经天纬地,治国平邦的才干。但是以刘禅后来的作为来看,刘备,孔明为刘禅的成长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刘禅的天赋得到最好的诠释。223年,刘备白帝托孤之际,虽云曰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同时在有意无意间削弱了诸葛的权力,另令李严为尚书令,统内外军事,孔明是荆州人士,而李严是蜀郡降将,如此做法,为日后的朝廷斗争埋下了隐忧。刘禅登位之初,因刘备举国伐吴之故,国力亏空,时之蜀汉,不可不谓危在旦夕,其时北有鲜卑之乱,南有孟获造反,中原魏国虎视眈眈,而江南东吴作壁上观,意向不明。而最要命的是内部不和,中原派(赵云),西川派(李严),荆州派(孔明),明争暗斗,形势险恶。而对於这种情形,刘禅的作法是:事孔明如父,委以诸事,不加干涉。如此一来,军政大权归于孔明一人,从而平息了蜀汉内部的党派之争。其后孔明排除异己,彻底掌握大权,赵云等老将,皆为孔明之用。而李严这个同属托孤重臣的尚书令兼中都护,却成了诸葛的下属。而后在诸葛北伐时,孔明联合众臣上表弹劾,贬其为庶人。在安定内部纷争之后,孔明定鲜卑,平南蛮,联合东吴,北上伐魏,大展英才。但是,我们因该要看到,孔明之所以能大展抱负,是建立在刘禅的权能区分的政策上的。有权者能使有能者充分发挥,而使自己位於监督的地位,刘禅自知已有能力不足以有效管理全国,故能不暴己短,一切委於能者,让他们代管其国,结果不但国家井井有条,自己也乐得轻松。纵观历史,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就连其父刘备也自愧不如,刘备重用关长,庞统,法正,李严等人,孔明则坐镇后方(当然,原因是孔明是亲吴派,而刘是中原派)。在诸葛死後,太守李邈曾上书后主:「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结果后主大怒,立即将之「下狱诛之」,由此可见,刘禅不昏庸,对是非能有一定的判断,而不为言语所惑;其二,在延熙元年,下诏蒋琬北伐曹魏,由此可以得知,他对亡父之大志并未完全忘怀。孔明死前,托政事于蒋琬、费B等人,后主一一照行不二,毫无疑心。蜀汉能得享三十余年以上安定,虽有战事,但政治清明,法理有序,确有刘禅放权任贤之功。直至费B遇刺身亡,国内良臣贤将相继凋零,蜀中仅由年高的姜维独撑大局。在少贤相辅佐之际,政治才逐渐走下坡,面对这种情况,年近47岁的刘禅亲政,禅是凡人,无治国之才,后期更是重用黄皓等人,在勉强维持十年之后,蜀汉亡。后主降后,曾有乐不思蜀之言,我个人以为,这是刘禅保身之道。要知道,在三国那个乱世,凡降人者,最怕降者怀有二心,就连魏国重臣司马懿都要演出一幕疑呆、中风状,方得以麻痹政敌,夺得大权,更何况刘禅这个外来的降国之君?更何况蜀亡之际,姜维等蜀中旧将忍辱负重,心怀复国之志,若刘禅有心登高一呼,天下应者众,故其若言行稍有不慎,刀斧加身,自是难免。另自刘禅从政30余年来,先后经历有李严、诸葛之争,主战(姜维)主/和(蒋琬、费B)之争,刘禅对政治处理手法有相当的办法和柔性,出不思蜀之言,而宗族性命得以保全,这对于一个资质平凡之人,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对于一个亡国之君,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蜀汉之立国,来自诸葛之隆中对,然而更要指出的是,孔明之成就,与后主是分不开的,若无后主的力排众议,委事与孔明,恐蜀汉早亡;若无後主自知、自制,大胆放权,诸葛孔明恐难以大展其志,便如辛弃疾一般含恨而别。如此说来,后主之治蜀,功过并存,远胜夏桀商纣,并不能简简单单以昏君一词概括。对比当时之君主,曹魏内争不断,帝位更迭频繁,曹氏和司马氏的斗争,终以为司马夺权终结,魏亡于晋。而东吴孙权后期大行特务政治,重用酷吏,使陆逊,陆抗,朱据等人纵有盖世之才,郁郁不得志,老死病榻。如此看来,刘禅,以平凡之天资,明自身之缺,无意气之行,放手孔明,使其施展大才,解累卵之危,维持政权40年,实是了不起之成就。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求1500字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传记。 评论人物的。 随便一个人。_百度...
更多文章
邓稼先课文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片人物传记.主要内容: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与他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段意:一: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国近代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1828年出生于挪威希恩镇
湖南湘乡市近代有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湖南历代名人古代蔡伦东汉造纸术发明人黄盖三国名将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怀素晋代书法家周敦颐儒学大家李东阳明代诗人王夫之明代哲学家邓显鹤清代学者陶澍清代名吏魏源晚清思想家丁取忠近代数学家曾国藩中兴名帅,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左宗棠晚清军政重臣、湘军名帅谭嗣同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近现代黄兴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蔡锷
鲁迅的人物传记作文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
推荐几本好看的名人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外国的就居里咯,伊莉沙白咯,亚历山大咯,建议别看爱因斯坦那几个老头的,因为老无聊的拿破仑的也不错啦列顿斯特拉奇的名人传记写得很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介绍了3名《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
科比的人物传记 1500字左右(寒假作业:人物传记。帮帮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科比的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全名],KobeBeanBryantCox【Kobe这个名字的来源是这样:Kobe的父亲在意大利打篮球联赛时经常在餐厅吃一种牛排,也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神户牛排,由于Kobe的父亲很喜欢吃这种不同风味的牛排,因此给他的儿子起名为Kobe。】[国籍]美国[中文译名]科比·比恩
著名的传记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约翰克利斯朵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罗曼.罗兰《名人传》,斯蒂芬茨威格《三大师》,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叶维塔烈尔〈拿破仑传〉,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尤其推荐很好)》《忏悔录》《贝多芬传》《凡高传》《巴尔扎克传》《我生活的故事》《约翰逊传》《萨特传》《我的爱,我的自由》《居里
历史人物研究中心都干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要研究历史,就不能不研究人,研究那些创造历史活动中有所作为、发生影响的历史人物。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写历史的书,无不以大量的篇幅谈论人物,中国历史学经典就是明证。比如《史记》,司马迁在书中设本纪、世家、列传,都是讲人物的。以后的官修史书也都与此大同小异。近代以来,历史书写方式有
形容树木数量多的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枝繁叶茂[zhīfányèmào]繁:繁密。茂:茂盛。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比喻子孙满堂。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兵:士兵。野草和树木都像是敌兵。形容人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树碑立传[shùbēilìzhuàn]树:树立。碑:指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石碑。立传:写传记。原指人死后将其生平事迹铭
泰兴有哪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名人宋代名臣潘及甫;明朝洪武年间吏部尚书翟善;抵御荷兰侵略者的福建巡抚朱一冯;清朝收藏家季振宜;书法家、篆刻家、数学家陈潮;音韵学家何萱;武状元张兆。现当代名人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中国女足核心、奥运会世界杯亚军高红;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地质学家丁文江;国家安全
什么叫纪传体通史和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纪传体的体裁很有助于有条理地记载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传记是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