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名人故事
孙应鳌一代帝师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关于贵州的历史人物故事?
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
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
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这个历史进程而中国大利之萃也”[8]。
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八月,调署湖广总督,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
在中,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不仅是湖北地区,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在南京创立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9]同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首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
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
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
英国厂主只得从命。
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
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8901896年),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
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
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
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汉阳铁厂93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贵州历史上十大名将?
贵州历史上属于边远荒芜地区,在明清之前还是蛮夷,改土归流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所以明清之前著名的很少。即使有厉害的,也不会有记载。但明清这段时间却是人才辈出,这里就列举一些,仅供参考。
一、文士
1、孙应鳌
提到文士不得不提帝师孙应鳌。他是明朝贵州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
他九岁能作文,19岁中举,26岁就成了进士,后掌国子监祭酒事。他是整个贵州教育的先驱,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明朝四大理学家之一,把王阳明的心学继承发扬了一个高度。
2、周渔璜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才子。他奉诏参与编纂《康熙字典》等书,代表作有《桐诗集》,曾被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称赞,当代诗人谁属?要数周起渭和史宇义,而周起渭就是周渔璜了。他是开一代风气的才子、诗人,被誉为“黔中诗帅”。
二、武将
1、杨应龙
他是明朝在贵州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世袭土司,曾因从调有功,官至骠骑将军。但后来造反溃败,自尽身亡。但他以小小播州之地发动的叛乱,竟然能与萨尔浒之战、远征朝鲜并称为万历朝三大战役。这个叛乱耗费了大明国力,一定程度上拖死了大明王朝。
2、马士英
明末大臣,曾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官至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人称“马阁老”。他扶持着摇摇欲坠的南明小朝廷抵抗清军入侵,最终壮烈殉国。
3、丁宝桢
晚清重臣,官至四川总督。在苗民叛乱时,自主招兵平叛,先后收复平越、独山等诸多失地,也算一名名将。但他的作用更多是在政治方面,曾创办了四川机器局,发展洋务运动。
4、张之洞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尊为“张香帅”。曾力主抗击外侮,发展军事。他率军抗击过法军,中越边界的镇南关大捷就是他旗下的冯子材率军取得的。当然了他的主要贡献也在政治、教育等方面,他兴办洋务,发展了多种重工业,还重视教育,创办了武大、南大等多所学校。
5、何应钦
这个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抗日名将,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早期参加过北伐,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担任过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等官职。
6、何绍周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陆军中将。他是何应钦的侄子,人称侄帅。早年参加北伐。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封诸多重大战役。
7、刘显潜
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在其任期雷剿除了贵州匪患,被授“上大夫”号。后参加护发战争有战功。
除此之外,还有清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我党革命家陈家琛、陶立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