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人;
2、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3、柳词的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50],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柳永自称什么?
白衣卿相
柳永自称,白衣就是平民,卿相则是指高官,当时也指进士,白衣卿相一般用作没有发迹的书生。因为柳永三次科举落榜,奉旨填词柳三变,于是柳永自诩白衣卿相。
柳永他之所以会自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是因为宋仁宗曾经在看那些参加科举人的试卷之时看见了柳永的名字,但他也记得柳永曾经写下的狂妄诗句,因此便是在一气之下,写下了“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的句子。
而这宋仁宗他这一句话也就决定了柳永他的命运、决定了柳永他的仕途。也就是说只要宋仁宗他没有死,那么柳永他是不可能成为入仕的,是不可能去做官员的。
柳永,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世人曾评价他: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也叫柳三变,时人也有称呼他为柳屯田的,而柳永自称白衣卿相,他也曾沉迷科考,却屡屡不得志,后来曾自嘲: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后来在他暮年终于进士及第,也任过几任小官。不过他还是以词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