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成悲剧英雄?

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成悲剧英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4/2/3 1:54:27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垓下之围,项羽率领二十八骑逃至东城,“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候“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已处于穷途末路,气势尚且冲天盖地。然而勇敢无敌过多,性格就显得凶残暴怒。《史记》中多次写到其残暴一面。从攻襄城“已拔,皆坑之”,再到“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以致于后来,当他“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时,“齐人相聚而叛之”,使得“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于是在最后时刻,阴陵田父的一个“左”,熄灭了楚军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正是由于他的残暴,使他失去民心,进而葬送了自己。(二)英勇善战与不善权变作为一代英雄,他勇敢善战,让人敬畏,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缺少机智,不善权谋。纵观项羽一生,从起事后,绝大多数时光在战场上度过,他擅长的是战争,自称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垓下之围的东城快战,项羽被阴陵田父骗入大泽,只剩下二十八骑,被困于数千汉军的追击之中,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许诺“为诸军快战,必三胜之”,接着“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又“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这一战虽是英雄末路,却仍旧酣畅淋漓,表现出永不妥协勇气。项羽喜欢用堂堂军队与敌作战,却不善于用“谋”,至于如何巩固战争成果,如何笼络将士,收买人心,很少去做。他身边谋士很少。从史料看真正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亚父范增以七十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可是在项羽那儿并不受重视。公元前208年4月项羽在河南荥阳包围了刘邦,这是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劝他急攻荥阳,项羽未置可否,陈平略施小计,就离间了二人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疏远怀疑范增,拒绝采纳其正确意见,范增愤而离去,结果客死途中。项羽因此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也失去了这位忠诚谋士。项羽性格刚直不阿,特别讨厌为人不真诚,他的善恶感很强,完全凭感情决定一切。如司马欣对项家有点好处就封他为王,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对田荣有怨就寸土不封,不管他是不是有实力。只因彭越对人不够忠诚,就讨厌他,尽管后期作战中,粮食补给屡受拦截掳掠,仍不屑与之交好。项羽打仗可说是无往不胜的战神,但缺少政治家的精明谋划,又使他最终走向失败。(三)仁慈爱人与儿女情长项羽是残暴的,又是仁慈的,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又时常考虑百姓疾苦,但这种仁慈恻隐之心又是他失败原因之一。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剔除心腹之患的鸿门宴,却因为叔父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而停止进攻,并且相信了刘邦的辩白,把必然敌意一下子化解了,对范增的几次示意毫无反应。在他看来,刘邦是来谢罪的,又无抵抗力,胜之不武,何况还有之前的兄弟之约战友之情。一念之仁,顾念义气,动了恻隐之心,放虎归山,失去胜利机会,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局。对英雄末路的出色描写当属垓下之围,项羽在丧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担心的只有女人和骏马。这不是贬项羽,只是写他勇武莽夫的另一面:儿女情长。他失败了,但他并不服气更不服输,反复强调“天亡我”。正因为是天亡我不肯过江东重振旗鼓,不肯舍弃那些跟随自己出征却战死疆场的战士苟且偷生,而把头颅送给了追杀他的故人吕马童。这种盖世英雄的气概,正是项羽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在项羽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的每一项长处都伴随着性格上的缺陷。这些缺陷使他在楚汉相争中功败垂成,留下了让人怆然涕下的千古悲剧。项羽失败了,却成了历代文人咏叹不绝的英雄形象。他展示的悲壮人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精神领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德国历史问题:求从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到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所有霍亨索伦家族的皇帝(帝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霍亨索伦(Hohenzollern)这个德意志家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这个家族姓氏可能是取自德语zoumller,意为了望塔又或是城堡。怀疑其原意指的是斯瓦迪亚一带的城堡(Swabian)。勃兰登堡选帝侯时代(ElectorsofBrandenburg)公元1415年-1688年菲特烈一世(F

  • 用一段简单得体的话来介绍金华的名胜古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金华双龙洞介绍: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

  • 历史人物传记时间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生活年代:汉朝身份:汉宣帝,汉朝第十位皇帝载入史籍:《史记宣帝本纪》生平事迹:原名刘病已,生于前91年,史皇孙刘进的儿子。襁褓中的刘询曾因巫蛊之祸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前74年,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

  • 秦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指鹿为马(赵高)【成语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马,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焚书坑儒(秦始皇)【成语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

  • 奥本海默国内会上映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大概率不会《奥本海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由希里安墨菲主,定于2023年7月21日在北美上映该片改编自KaiBird和MartinJ.Sherwin所著书籍《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14],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 围魏救赵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齐:田忌、田婴、孙膑魏:庞涓、魏惠王、庞葱赵:赵成侯、丕选主角有三人分别是孙膑、田忌、庞涓,其中又以孙膑为主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

  •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哪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廉颇,拼音是fùjīngqǐngzuì,意思是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中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法:作谓语、定语。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反义词:兴师问罪。负荆请罪造句:1、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为

  • 编写一个历史人物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说详细点啊,是改编还是创造啊?转载一个关于文天祥的不平凡的桥文天祥的传说故事●刘文光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

  • 为什么前夫从不联系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前夫从不联系你,那么,恭喜你,你真的遇到了一个好人。一、他很有界限感你和他因婚姻捆绑在一起,因结束而各自分开。既然结束,就各有各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见过离婚,还纠缠不休的,最后弄得鸡飞狗跳,甚至影响到各自生活的。这样的结果,就与离婚相悖了。离婚,本就是感情不和,无法相处才分开了。还要继续

  • 一名人传记的作文 1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贝多芬“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他远离尘世,走着一条不寻常的路。他是这样活的,也是这样死的……”贝多芬,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一生中经历了多少磨难,遭受了多少打击!2岁时,可怕的天花差点要了他的命,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才躲过了死神。3岁时,他慈祥的祖父又远离人世间,从此,贝多芬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