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记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传记在内容表述上忠于史实和抑恶扬善,是我国人物传记写作的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这是各种形式的人物传记的共同的特点。如二十五史,都是纪传体。这些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最近想看人物传记,大家推荐下,最好是中国的
林徽因传很不错,不知道你属不属于文艺范。
可视为我国最早的人物传记的先秦著作
《晏子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独具特色的典籍。它以春秋时代晏婴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又辑缀了关于他的佚闻轶事的大最民间传说,从而写出晏子一生的思想和言行。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是“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关于《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争论较大,众说不一。它最初被著录在刘向的《别录》和《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里。西汉时代的一些著作,如《韩诗外传》、《说苑》、《新序》、《烈女传》等,都援引过其中的故事和文句。这说明最晚在西汉就已经有了《晏子春秋》这部书。据史家多方考证,《晏子春秋》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最初,这部书可能是齐景公身边记录君臣问对的史官所记。后来,熟悉宫廷档案和历史文献的人又加以补充增缀。战国时期已出现多种写本。西汉时,刘向在各种写本的基础上编校定名为《晏子》。至《隋书·经籍志》才改名为《晏子春秋》。自从唐代柳宗元对此书提出儒墨学派问题的辩争后,不少人视它为伪书,因而鲜有问津。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出发掘出两座西汉墓葬中有《晏子》残简30余片,与流传至今的本子相对照,基本一致。因此,伪书之说才销声匿迹。《晏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集中刻划一个人物的传记性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全书中晏子的形象是丰满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晏子是个贤相诤臣的形象。刘向说:“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晏子·叙录》)晏子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谏君讲究进谏的方法,或直谏犯颜,或陈述大义,或幽默讽喻,以求达到平和见效的目的。他机智过人,善于辞令,把才智运用于政治实践中,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晏子是一个自奉俭约、则廉正直的形象。他历仕三朝相位,功名卓著,但他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穿缁衣,吃粗粮,驾驽马,居陋室,还多次辞绝君王赐予的城邑、新宅、车马和衣裘。如此自守清廉的人品,在那充利流欲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耿介不阿,富有气节。他的行为与那些阿谀逢迎、陷邪藏恶的媚臣,与那些蝇营狗苟、以求进身的佞臣,与那些卖弄权势、攫取私利的奸臣,形成鲜明的对照。书中主人公的形象如此饱满,光彩照人,是与其表现形式分不开的。首先,《晏子春秋》具有传记性。全书近200来个故事,都是围绕晏婴这一中心人物来写的。
《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