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2/25 19:30:03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肉孜节是什么节日,小编也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了解了这个节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节日还是非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肉孜节是什么意思,还有这个肉孜节的由来和风俗,有想知道相关内容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肉孜节是什么意思

肉孜节其实就是伊斯兰教里经常说的“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Id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肉孜节的由来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为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肉孜节的风俗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大尔德”。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标签: 历史文化

更多文章

  • 破马张飞到底是什么意思,破马张飞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

    说到张飞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这个人,真的是武力值爆表啊,而且还有一件事情张飞好像不仅仅是武力值的问题,而是有一个事情是张飞好像有被说成是什么“破马张飞”,那么这个破马张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什么由来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一.按文人墨客的意思出处是宋朝民间小说《隋唐传奇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思,这个句子又出自于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

    最近很多人问小编这个“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句子非常的有意义有含义,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个句子的意思具体是指什么,还有这个句子又出自于什么地方,拼音怎么读,还有相关的解释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注解:“朝夕&rdq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

    在古代,大夫以上级别的人会享有一定的特权,这里的“大夫”并不是医生的意思,而是一种官职。可能很多人对于“刑不上大夫”的理解是,就算大夫犯了法也能免去刑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刑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公证对待的东西,难道贤者犯法就可以逃脱罪名吗?实际&ldqu

  • 汴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开封做过河南省的省会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

    大家如果有看到一些宋代相关的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有听说过汴州这个地方呢?其实也不仅仅是宋代了,很多朝代都有提到汴州这个地方,那么这个汴州到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汴州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

  • 天下第二行书是什么?是什么作品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

    说到行书其实这个书法方面的东西是在太高深和深奥了,但是不妨我们来做个研究,也就是说来看看到的谁的行书书法第一了,虽然看起来比较的艰难吧,但是也还是有很多话去说的,话说有的人书法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了,那么这到底是谁的作品,又是什么作品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其

  • 古代有元旦吗,你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

    马上2020年就要结束了,明天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开端元旦了。在这一天当中,北方的朋友们会开始吃美味的煮饺子了,而南方的朋友就会吃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但你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

  • 小寒和大寒来说,哪一个节气是最冷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其实一般被认为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很多人可能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因为当太阳距离北半球最远的时候并不是最冷的,因为地球还储存着一部分热量,等到这部分热量散尽的时候,才是最冷的,这也就是小寒时节了。那小寒这么冷,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呢?小寒时节要怎么注意养生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蝗灾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

    最近这个东非的蝗灾成了国际性的话题了,那么最近很多人问了,这个蝗灾是怎么形成的呢?能不能提前预防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蝗灾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吧!1、干旱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2、生活习性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1)它有群居的习性。(2)它有很强的繁殖

  • 香港的九龙城塞有多恐怖,完全是属于“三不管”地带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

    说起香港的九龙城塞,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听说过。九龙城塞也可被称之为九龙寨城,地处于九龙东北地区,启德机场附近。如今九龙城塞已经被拆除了。曾经的九龙城塞可以说是犯罪的天堂,是想过最邪恶,最恐怖的地方,完全是属于“三不管”地带,是黄赌毒的天堂。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些曾

  • 和尚何以为“淫”?道士何以为“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僧道形象转为负面,是元明清三朝以来的现象。比如杂剧《竹坞听琴》《桂枝儿》《女贞观》,小说《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出现了犯色戒的僧尼形象。《水浒传》写到裴如海和《金瓶梅》写到潘金莲请和尚为武大郎做法事时,都出现了“一个字便是僧,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