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安阳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

安阳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4/1/26 1:40:09

安阳在商代后期是都城,称“殷”,也叫北“蒙”。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至此地,安阳作为殷都一直到纣王。安阳原来曾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周朝灭殷以后,国都迁往别处,这里才逐渐荒凉冷落,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片废墟,故称之为“殷墟”。殷墟的确切位置,经过考古学者们的不断努力,终于确定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东起高楼庄,北到小营和三家庄,南面毗邻铁路苗圃,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作为商代王都的殷,其规模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洹河南岸,即现在的小屯村一带是殷代帝王居住的宫殿区,迄今已发现各种宫殿建筑遗址56座。殷墟之西有一条人工挖成的巨大壕沟,那是一道环形的防御设施。今日渲河南岸的北辛庄、四盘磨、铁路苗圃、王裕口、后冈等地,当时散布着不少居民点、手工作坊,还有墓葬。当时已有了水井,地下排水管道至今仍清晰可见。道路已经整修,是用砾石和碎陶片铺成的。从发现的王室宫殿建筑基址来看,大都建造在夯土台基上,台基的方位甚为规整,不是正南正北,就是正东正西。这些基址排列有序,东西对称,形成了成组的建筑群。那时已有了东西南北屋互相对称、中为广场的四合院格局,我国后来具有独特风格的庭堂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即滥觞于此。台基上还发现有排列齐整的石柱础、铜柱础,由此可以断定,宫殿有重门复室的建筑结构,得很豪华t;vr:'

周武王灭商,殷地为周王朝所控制,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为商侯,继承商祀,治理商朝遗民。成王诵继位,因为年少,武王同母弟周公旦害怕诸侯叛乱,便代摄政事。在第二次东征中周公旦诛杀了参与叛乱的武庚、管叔等人,把商都旧地及其附近地区分给武王的小弟弟康叔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战国时期为魏地。魏国邺令西门豹为民除河伯娶与之害,并凿渠引漳水灌邺田,百姓深受其惠。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解邯之围的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安阳之名始于战国后期,公元前257年(奉昭襄王五十年)将军主龄攻克n菌“宁新中”之地,改名为安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始设置安阳县,属邯郸郡管辖。

西汉将漳水两岸广大地区从邯郸郡中划出,增设魏郡,治所在邺城。安阳县被废,其地分别划人河内郡荡阴县和魏郡内黄县。后汉建安年间曹操称魏王居邺,安阳为邺都之地。曹操曾在邺城西北营建高达3。33米的铜德台,有房舍百余间。

西晋设安阳县,又在今永和设置长乐县,均属司州魏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政权占领。后赵王石勒营建邺城,命其子石弘镇守。石勒从子石虎杀石弘,居摄赵天王位,改元,由II国(河北邢台西南)迁都至邮,大造宫室。石虎死后,少子石世继位。石世之兄彭城主石在大将石闵(即冉闵)支持下自立为帝,黜石世为谯王,后又杀之。石闵又袭杀石遵,拥立石鉴即位,自己控制朝政。后石闵在邺城篡皇帝位,改国号大魏。不久,石闵攻前燕时被俘,前燕派慕容评等攻邺,太子石智拒守,求救于晋,晋乘机索要传国玉玺。魏将马愿等开城门降前燕,前燕命慕容评守邺城。接着,前燕将都城由蓟州(今天津市蓟县)迁邺。公元364年(建熙五年)前燕将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宗庙迁往邺城。北魏据有此地,改设相州,安阳为相州魏郡属县。北_分裂后,划归东魏,天平初年将该县并人邺县。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移相州州治及魏郡郡治于此,仍名邺县。

公元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恢复安阳县。又分置相县,治所在今安阳北关一带。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撤销相县,并入安阳县。唐朝设安阳县,相州州治亦设于此。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王朝均在此Ail设置相州,作为彰德节度使驻地。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沿袭五代之旧,仍设相州,隶属河北西路。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升彰德军为彰德府,以军为名,仍治安阳。元朝时改彰德府为彰德路,路治设在安阳,属中书省管辖。明朝改路为府,府治仍在安阳,但已不再隶属中央,而是划归河南行省管辖。清朝与明代相同,政区建制没有变化。

1913年3月,民国政府批准彰德府直辖地改为安阳县,次年将安阳县划归河北道管辖。1932年驻扎在安阳的李仙洲部队决定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安阳划归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安阳是专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辖安阳专区,安阳县属安阳专区领导。1952年平原省撤销,安阳专区改属河南省管辖。1958年划归新乡专区,次年10月划归安阳市(地级市),1960年安阳县并入安阳市,后又恢复安阳县。1983年划归安阳市后至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安阳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新唐书》)受魏晋南北朝以降门阀制度影响,唐初仍存留一些崇尚门第习气,李延寿也未能免俗,他在《北史序传》中津津乐道地讲述先世事迹,自称帝颛顼高阳氏、周柱下史李耳为“李氏之先”

  • 商朝时奴隶的处境如何?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问:那时候,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他们被迫在农田里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有的奴隶要带着枷锁,受到非人的待遇。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和买卖。更悲惨的是,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还要屠杀大量做贡品。奴隶主死了还要

  • 商鞅生活在什么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他是春秋时期卫国人。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

  • 请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

  • 请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时间 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内容:第一次变法:1.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2.重农易商,奖励耕织;3.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4.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变法:1.统一秦国的度量衡;2.废分封,行县制;3.为田开阡陌封疆;背景:1.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代替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

  • 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为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 商鞅变法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

  • 为何商代兽面饕餮纹大圆鼎,远没有同时期的后母戊鼎,名气响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一件文物的名气是否响亮,其实主要取决于其有没有广泛的大众认知度,也就是说知道它的人够不够多。显然,有着器主铭文、体量巨大的后母戊鼎,不管从哪个方面都要优于这件辽宁大圆鼎。首先看一下这件商代晚期的饕餮纹圆鼎,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高约86cm,口径61cm,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出土。这件鼎的重要意

  • 兽面纹铜铙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在青铜乐器的铸造方面,长江流域一直走在各诸侯国的前面。以湖南、湖北为腹地的楚国继承了湘江流域青铜乐器的铸造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保持了商周时期形成的青铜乐器铸造的领先地位。而兽面纹铜铙的造型和纹饰都有较明显的商殷时代的作风:器形高大厚重,全身花纹尚带有原始风味。商、西周青铜工艺还创造了富于时代特征的多

  • 中国商朝和玛雅文明哪个历史比较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最早!商朝又称殷、殷商[注1](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注2])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晚期,中国的历史从半信半疑的时代过渡到信史时代。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帝国,相对于夏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建立。经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