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4/2/24 21:44:07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意义和作用?

准确来讲,非“中国古代哲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哲学”是个外来词,并且同时西方也不承认中国有哲学。而“中国古代思想”,在传统上称之为“经学”。

而“经学”,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特指儒家经典。此后中国朝以儒家理念展开各种学术发展。

不管是儒家经典,还是先秦墨家、法家和纵横家等等,都是以为人处世之道为根本,修身齐家,继而平天下。这里的平天下,并不是仅仅指成为天子,而是造福百姓,使天下太平安康无忧。

中国古代思想是带有目的性的,理解了这一点,便容易理解中国古代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别,西方哲学可以说是没有目的性,哲学即真理,真理即智慧,智慧即知识。最初的哲学,什么都讨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科学,统统算哲学。历史上的莱布尼茨、笛卡尔等等,除了是自然科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还有黑格尔,他所著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涵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黑格尔言“哲学已死”并不是没有道理,在黑格尔之后,知识大爆炸,任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如果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的哲学家,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

国际上负有盛名的儒学家,日本的冈田武彦评论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西方哲学为枝末之说,中国哲学为培根之学。(原话意为如此)。

虽然笔者没有仔细研究过儒家经典,但还是略知一二。

诚然,如果一味的坚持两千多年前的学说,比如“男尊女卑”、“奇技淫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是不会有今天的文明。

因此,如果谈借鉴作用的话,得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至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有的已经可以确定,有的还得根据个人来选择。

比如《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有各种理解,也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论。如果简单点理解,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这句翻译又把男尊女卑的思想体现出来了;还有的把“女子”译为“家里的妾侍”或其他译法等等。

还有《论语第八章泰伯篇》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里的体现的思想为,民众是愚蠢的。而这句话的意思为,可以使民众被服从被管理,但不可以使他们明智。这句话是在“民众是愚蠢”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帝国管理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这种精华或者糟粕一直存在古代帝王的头脑并且付诸于实施。

还有一个词,一直被历代儒学家甚至至今都推崇,一种中庸之道谦虚。这种品质行为在著名的《纸牌屋》第一本前言就被诟病,也被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诟病,两者均表示不解与抵触,甚至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

这里笔者不对其评价,读者依个人喜好,谦虚与否,如果觉得好,就“谦虚”看齐,如果也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笔者也不表示反对。

上面及其简略的,甚至挑刺的拿《论语》当中的几句话简单介绍了下,《论语》的其他绝大部分,遗憾,笔者未曾细细研究。但这里并不代表说《论语》不值得借鉴,中国古代经学不值得借鉴。

前面提到,经学是以“为人处世之道”为根本,这里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由哲学里发展出现在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已经改变的整个世界,这就不是什么借鉴不借鉴的问题了。而中国古代思想,谈到借鉴的话,或许潜意识里它已离我们远去,自二十世纪初“经学”被废,纵然当初主废除“经学”改立“哲学”的以王国维为主的学者们不久重立“经学”,但至今也未把“经学”恢复到以前的地位,纵然近年的“国学热”,也只是不温不热。

那么到这里,真正的问题来了,中国古代思想对当今是否对当今有借鉴作用或者有什么借鉴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并不只是有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离我们这个时间点最近的,只能是王阳明的“心学”。可能有的人会提到,当今的王东岳“递弱代偿”原理,但学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一看这个原理就明白了,除此之外,这里不表达任何看法。

王阳明的“心学”,或许大多数人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王阳明的核心理念,这跟畅销书的宣传鳌头占比较大的关系。诚然,“知行合一”确实是王阳明的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他的核心理念,但这是他早期的看法,在他自己看来,是不成熟的。到了王阳明老年,很长时间一直传教“致良知”的理念,直到逝去。

致良知,简单点来讲,就是己身的品质行为达到与“良知”相符。

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良知”中的“良”,指的是良心、道德、性善,“知”指的是智慧、真理、明智,“良知”也就是指智慧与善良的理念。同时,“良知”这个东西在每个人心里都存在,其实仔细反省自身,都明白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情合适与否,是否正确,是否心存善意。由此,“致良知”的意思就是己身行为与“良知”相符,达到这个程度,算是圣人了。当然,这里只是极其简单的解释。

对于为人处世之道的研究,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特色,要说借鉴作用,别的方面不敢说,“为人处世”方面借鉴是无疑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对于“孔子、孟子、老子”三人,您了解有哪些呢?他们的哲学思想又分别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生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

  • 古代中国的农业有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

  • 中国哲学都有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有着复杂的起源,并在儒、佛、道三学中由于其不同的理想归趣有着不同的表述,但都以个体之“心”所体悟的至上境界为根本的指向,是“心”所生发出的、与世间万物相和谐的“独知”。中庸中和时中守中中观独知

  • 老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今中外,解释《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我现在引用林语堂的话,警醒读者慎重理解《道德经》。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

  • 比较古代中西方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这么名词太广泛了先秦时代的哲学两汉的哲学两晋哲学。。。。。。。几乎每个时代都能写一个论文更精髓一点主要是儒释道三家的哲学但是也有很多三家以外的重要思想比如范缜西方古代哲学就更复杂了但是精髓的讲就是古希腊哲学不是道是谁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古希腊是睁着一只眼睛看世界而中国是真开两只眼睛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探讨的是什么与什么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不论古代哲学,还是东西方现代哲学,还是其它什么哲学,说的是探讨丶发现宇宙奥秘等,客观物质正确质量内容实际,什么也做不到。更不用说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科学方面矛盾物和科学方面人体大脑精神思想理论方法认识与实践,办到的可能性也不会有。二,一是哲理不科学旧哲学脱离了客观物质和人类社会矛盾物和科学性。二是脱

  • 中国先秦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哲学的主要派别有①儒家。这是创立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②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学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后,“墨离为三”。战国后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义认识论、逻辑学

  • 被誉为“身边的哲学”的是什么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

  •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扩展资料:在政治

  •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发挥“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老子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两个名词也就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对于“道”(包括“德”)的描述,多层次地剖析了宇宙、国家、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各项内涵。老子之“道”运用到社会方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