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中国文化渊源:(一)“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普遍确认为“天人关系”,这个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的哲学命题,各家学说多有论述,其中以道、儒、佛三家最为丰富精辟。道、儒、佛的生态智慧产生于遥远的古代,却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道、儒、佛三家一系列关于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智慧,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来源。(二)“尊道贵德”的生态哲学。道家首倡“遵道贵德”的天人关系哲学。老子首次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天人关系”,强调在天道与人道关系中,天道是本体、本根、本底,人道要无条件服从天道,首次明确提出了“天道决定人道、人道服从天道”的文化定式。借鉴意义:道家道法自然、遵道贵德、天人合一等思想,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老子和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正是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历史上的生态文明其实大多数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与今天的生态文明其实不是很搭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