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举例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内涵

举例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内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49 更新时间:2024/1/16 21:18:40

早在我们酝酿提出“中国生态学”的时候,对于“中国生态学”概念能否成立,犹豫良久,因为这是一个敏感、尖锐的重大问题。几度春秋,随着查阅大量献,反复论证的进程,我们对于创立“中国生态学”的信心才与日俱增;仔细推敲,认真研究,历经无数次自我审问辩论,“中国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几经不断修正而逐渐成形。经多方鼓励和再三斟酌,终于冒昧出版了《中国生态学》,她是我们试创立“中国生态学”的里程碑,是我们几十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思考、研究和再认识的结晶。“中国生态学”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生态学的整理和发展,是在继承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再创立的生态科学体系。“中国生态学”与“生态学”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是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学理论,是对我国古代生态学的理论提升、应用与拓展。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背景,其独特的概念体系和思维模式赋“中国生态学”以新的理论形态,她具有一些不同于当今“生态学”的新思想观念和新的科学概念,拥有独特的科学理论和模型方法,有望为“生态学”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扩大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生态学的科学地位。我们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理论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元气论”和“原子论”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科学的最大优势是“整体论”思想。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优势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创立“中国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道”和“气”的概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然而其科学意义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说明。“一阴一阳之谓道”、“气者,道也”,这是古人的定义。我们在古人的基础上指出了“道”、“气”概念不仅仅是哲学范畴的问题,它也是生态学原理,揭示其科学基础,赋予其科学定义,显示其科学意义(见第四章),这是《中国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我们认为,“道”就是“整体性”,所谓“道理”就是“整体性原理”,是整体把握宇宙、自然、生命、生态、社会和人生的一种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气”就是能量和信息,在“气”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元气论”与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原子论”一样,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原子论”是机械论思想,“元气论”是整体论,“原子论”反映了静态的分析思想,“元气论”反映了动态的综合思想。“元气论”是生态观(过去说是“有机整体观”),“原子论”是一种非生态的物理观。我们把“元气论”、“整体论”和“道统论”作为《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第五章),这是对于“道”和“气”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根据中国生态学的理论特点,中国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在第四章中,通过五行概念和八卦概念的分析,讨论了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些重要特点,重点探讨了“金木”、“山水”、“乾坤”等基本概念的模型特征和科学意义。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代表了两大方。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是当前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核心,系统生态学则是生态学革命的核心。中国古代提倡的整体性原理正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思想,现代生态学的“颠覆性”特征意味着她对人类的深刻影响,从生命的整体性特征来看,只有从生态学角度才能够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质。(第二章)。然而,现代生态学和生命科学都陷入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困境,“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深刻矛盾,“机械论”在科学方法论中的传统影响根深蒂固,使得认识生命本质问题举步维艰,为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科学理论方法已经迫在眉睫(第二章)。众所周知“中医”就是整体论的典型,这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优势。本书广泛应用了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整体论,它特殊的科学方法和模型方法是“中国生态学”剖析问题的利器。中国人的生态学观察和生态学思想具有非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多方面渗透着生态学的思想,影响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中的生态学问题就很突出,例如我们在第八章中有较多有关诗词的论述,它说明古代生态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特殊影响并赋予它所特有的科学内涵与科学价值。中国古代生态学是中国文化中不朽的灵魂,中国文化的生态学性质增添中国人无限的想象力和永恒的思想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勃勃生机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万古长青的内在动力。中华大地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面向全球最大的海洋,有广阔的大草原,有适宜农耕的江河平原,有养育珍禽异兽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典型而又强大的稳定季风,把春秋冬和东南西北密切联系起来,寒来暑往,风雨随时,日月相推、四季交替,山川纵横、丘陵起伏,日月“西行”、江河东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和有序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八卦理论和《周易》的产生环境背景;四面八方,五行九州,具有极其明显的生态学区分,这就为阴阳五行模型和阴阳八卦模型的创立提供了观察对象和思维基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朴素生态观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和丰富资源的古老国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一套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保理论和实践,并且深刻影响着今天的环保工作。一,古代人的朴素环保思想1,源于自然崇拜的生态观念在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生产力量的限制,很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大自然。这个时候,讲究

  • 生态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生态哲学实际上是一个理论体系,分别由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哲学认识论、生态哲学价值论和生态哲学方法论这四个部分有机构成。生态哲学本体论是生态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世界既不仅仅指客观的自然界,也不是单纯指人类世界,而指的是作为整体的“自然—社会—人”的复合生态系统。古希腊哲人认为自然界

  • 儒家道家佛教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什么的生存主张?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凸显,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虽问世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可供借鉴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现今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已成为“显学”,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理念为基础、以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古代

  • 中国古代哲学家有哪些思想给我们今天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怎样的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哲学家5大智慧名言:1.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估计当时张天师在龙虎山的时候,没事儿就整天跑到泸溪河边去悟道,因为在道家学说里,

  • 了解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并选取其中的两个谈谈自己的见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邓析公元前545-公元前501〖春秋〗春秋末法家先驱,名家。郑国人。曾任郑国大夫,并创办私学,以所作《竹刑》(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民之……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对后来辩者颇有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邓析》,系后人托名所作。曾子公元前50

  • 中国的哲学流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哲学家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哲学家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核心学说基本都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也称《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分“道”“德”两篇,八十一章共五千字。初次提出系统的宇宙观,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等。道家思想蕴藏着大智慧,让我们从中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性、认识自

  • 古希腊都有哪些哲学家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斯曾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该思想中就已蕴涵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雏形。古希腊人既是高度推崇理性的民族,同时也是高度崇尚美的民族。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一件雕刻、一栋建筑、一只陶罐之所以是美的,其关键就在于是否

  • 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中古哲学的特点有哪些?近代哲学有哪些特点?急!!!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我声明,只是我个人的愚昧观点。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现实意义在于1了解西方各时期的各个方面发展的根由。如:中世纪之所以成为中世纪是因为当时主导思想亦主流哲学为天主教哲学。若再问知道了根由有什么用,我认为知道了根由就容易学会预见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在神秘主义哲学盛行的时期,迷信必然盛行。就现实利益来说,搞迷

  • 1.中西方哲学思想主要异同有哪些?这使得比较中西方哲学思想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哲学具有很强烈的务实的倾向,很多是政治哲学。但西方哲学派别较广。而且西方哲学理论化、体系化程度高,在笛卡尔革命之后注重逻辑的严密性。中国的哲学在理论推导方面差,讲究体会、感悟。相同点是都有对形而上学(此处形而上学不是老马说的,而是指道学,即“形而上学谓之道”)的研究。2、先秦哲学偏应用,其哲

  • 学习西方哲学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从对终极本原的追问到终极价值的追寻,即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是人不断寻求自己生命本质和探索生活真实价值的过程。而时下流行的后现代哲学则以解构、批判、颠覆的方式消解着人的意义,试图建立一个差异的、多元的、自由的价值体系。然而这种肆无忌惮地消解和解构,使没有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