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第一。始皇帝,毕竟是第一个皇帝,祖龙。对后世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功绩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第二。汉武帝。汉武帝一生用武无数,打败匈奴,使寇方知我中国有人矣。虽然统治后期,因为连连战争,人口下降,生产着到破坏。但是那一句,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或许已经成为汉族人们精神上的骄傲了吧。第三。隋文帝。三国两晋南北朝,都美有太放光的皇帝,无疑隋文帝的出现,为这个时期划上了句号。普六卢坚的名字改回了杨坚。汉族人就从新成为家园的主宰。他驱除了鞑虏,恢复中华,统一国家,创立科举,发展生产。还有和独孤皇后的那份真情。作为皇帝在感情上能做到如此,或许只有明孝宗能和他一较高下。第四。唐太宗。第一他是严于律己的人,第二是能够听进意见的人,第三他雄才大略的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休养生息,政治清明,和睦邻邦,经济史载太宗时开始发达,国家机器在太宗时最为有效,少数名族在太宗时开始崇敬中国。贞观之治,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没有贞观之治就美有开元盛世。也没有国人引以为豪的唐朝。第五。宋太祖。后晋捐燕云北国无后忧。燕云十六归辽之后,应该说中原王朝已经是无险可守。燕云十六的丧失导致了少数民族几百年的强盛。但是太祖开创的王朝却历经风情延绵几百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科技发展最快的时期。说宋治文弱,我看未必,蒙古铁骑纵横天下,余国莫不是一战既降,独宋抗蒙数十年,何言文弱。所以太宗建立的宋,保护了汉人,使得我们的文化不但延续了,还发展了。第六。成吉思汗,准确的说不是皇帝,元朝皇帝是元太祖忽必烈。有的人甚至不承认他是中国人。可我还是把他写上来,因为他的功绩我想不需要我在说出来。世纪上,只要读过书的,和人说过话的,都知道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第七。明太祖,北国强盛了几百年,是他终结了少数民族欺压汉族的历史,创建了最有意思的朝代明朝,明朝时我最喜欢的朝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6个皇帝每个都有趣。他还废了丞相,废了中枢,建立了内阁,为名臣时代创造了条件。夏言,严嵩,徐杰,高拱,张居正,申时行。多少名臣啊。他惩治贪污,疾恶如仇。虽然效果不好,但是无疑,老白姓是拥护的。第八。明成祖。我认为这个皇帝,是超越朱元璋的。而且是超越首先军事上得到了承认,他靖难成功的难度绝对不比朱元璋推翻元朝差。然后永乐大典,修紫禁城,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扫除北元。54岁亲征北元,依然一马当先。身后士兵无不振奋。踊跃杀敌。他留给我们有太多的辉煌。第九。康熙皇帝。这位皇帝的伟大,你从他的谥号里就能看出。努尔哈赤是太祖,皇太极是太宗。都是又大作为的君主,但是康熙,那的谥号是“圣”叫清圣祖。可见其超越前人,历史上仅此一家。圣祖仁皇帝。除鳌拜,平三番,平葛尔丹,收复台湾,屡挫沙俄。沙俄的彼得大帝也一代帝王,但是错在他的对手是康熙。注定他在东方一败涂地。他为康乾盛世,垫底了政治基础。是被后人传送的伟大皇帝。第十。雍正皇帝,是为清世宗。凡是在谥号中看到“世”的。都是又大作为的皇帝,而且多半是在国民经济,民生上都作为的。比如金世宗。他就是金国到达了极盛时期。其实他比康熙还难,康熙皇帝是治乱,可以快刀斩乱麻,他是治世,要处理的关系太多,外有叛乱,内有八王,十四王对皇位的窥视,康熙留给他几百万量银子,他把国库搞到了九千多万的库存,不然如何平乱。有人问什么不是乾隆,因为乾隆的成功其实有大部分都死康熙,雍正给他把路铺好了。太平太子。没有治世天子的魅力。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第五位:武则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坚(公元338~385年)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怀柔政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关中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战,生产废弛,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行区种法,兴修水利,遂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实。370年苻坚攻灭前燕,次年灭仇池氐族杨氏,373年取东晋梁、益两州,376年灭前凉和代,统一北方。382年派吕光进军西域。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最杰出君王。第七位: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公元1162-1227年)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为后代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国家而奠定了基础。第八位: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宋朝开国君主,公元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第十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