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纸上谈兵到底是哪个历史事件?

纸上谈兵到底是哪个历史事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69 更新时间:2024/1/24 11:17:28

纸上谈兵的赵括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事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比如项羽这个笨蛋。如果不是他纸上谈兵,怎样能让刘邦这个混混得了天下。分析几件项羽纸上谈兵的几件大事,给大家分享1下。战争的描述我就不写了太多了的,估计3岁小娃娃都能背的出来。从巨鹿之战看项羽的战略战略是指在地图上指挥战争的艺术,而战术是在地面上指挥战争的艺术,派兵布阵,具体部署是指大战术,使兵器的气

  • 《纸上谈兵》的故事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

  • 以下成语与来自哪些春秋战国历史事件: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纸上谈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指的是城濮之战.主人公是重耳.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

  • 纸上谈兵、围魏救赵、问鼎中原、退避三舍的时间先后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退避三舍春秋的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然后又要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了就赶紧逃到国外,重耳回到晋国在他的统治下日益强大起来,曾经重耳答应楚晋两国交战时一定避退三舍,晋文公答应做到,同时利用楚军的弱点打败了楚军。2、问鼎中原春秋时期,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

  •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将请选择一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为春秋早期,晋文公为了兑现在出国避难时答应的战争时后退三舍距离的承诺而主动后撤九十里,楚军由于战略上低晋一等,城濮之战晋军大胜(此战实际也与围魏救赵相类)。围魏救赵为战国初期,魏国由于先前赵国攻打卫国不通知魏国而攻打赵国邯郸,赵国不支向齐国求救,在被齐国人从魏国救回的孙膑的建议下,直接攻打大

  •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分别是哪个战争中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是晋文公楚国晋国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指挥的吴国越国争霸之战,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国魏国的战争,纸上谈兵是秦国赵国的长平之战。这些成语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留下来的。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多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

  • 很多成语代表着一个事件,图穷匕见,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各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图穷匕见:比喻形迹败露,事情到最后显露出了真相。相关人物:荆轲秦始皇燕太子丹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 纸上谈兵的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赵括熟读兵书但是无战场实践经验,他父亲曾提醒统治者不要让他带兵打仗结果赵括受到重用结果大战时几乎全军覆没形容夸夸奇谈之流,无真才实学。

  •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退避三舍 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指的是城濮之战.主人公是重耳.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

  • 纸上谈兵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场战役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答案为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