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种说法比较勉强,是以会盟成为盟主而定的五霸,但宋襄公其实没能会成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没几天就被抢走了。秦穆公霸的是西戎,中原没他什么事儿,所以也不能算是霸主。这种说法是后来儒家的说法,因为吴越两国基本上算是夷狄,不是正统,被儒家看不起,而且是靠暴力夺得盟主,与儒家仁义的思想不合,所以被抹杀了。但真正的五霸应是第二种,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在春秋时期首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扶危济困,是比较公认的五霸之首。当时正赶上各国都不强,让他见了一个便宜。晋文公的功绩是抵抗了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那时候楚国可是第一强国,晋文公有再造华夏之功,所以成为霸主是众望所归。而且晋国由此强盛了近200年,而且后来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仍然很强大,都是由晋文公开了个好头。楚庄王当政时是楚国最强盛的时期,当然在他以前楚国也很强大,但始终受中原势力压迫,楚庄王打败了中原的超级大国晋国,得以问鼎中原,影响范围极广,当上霸主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因为这个时候的楚国太强大了,所以中原各个国家联合起来,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无形中增强了晋国的力量。而且中原各国开始出损招,秘密培养起吴国来在楚国后院点起了一把火,楚国由此而衰,从此难以再入中原了。吴王阖闾任用了孙武和伍子胥等优秀人才,奋发图强,在晋国的支持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一下子把楚国给灭了,让所有中原国家长出了一口气,尤其是晋国,终于消了心头大患。然而晋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吴王阖闾又来和他争霸,晋国争不过,只好让出霸主的地位。但吴国后院起火,被越国抄了后路,吴王阖闾死掉了。夫差的本事也很大,曾打败齐国,并会诸侯於黄池,成为盟主,但立马就被越国灭了。夫差的功劳显然没有阖闾大,毕竟阖闾灭掉的是个超级大国,虽然后来复国了,但也不容易,夫差一个大国也没有灭,而且作了亡国之君,所以不能记入五霸之内。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卧薪尝胆,使美人计,消灭了吴国,在徐州与中原各国会盟,成为盟主,正式得到周朝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他基本上是靠暴力,没有什么威望、恩德、仁义之类的东西,成为五霸之一有些勉强,凑个数而已。参考资料:百度知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宋襄公这种废物实在不应忝列五霸行列)1、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西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桓公在位期间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称霸奠定了基础。齐桓公曾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周天子欢心。另外,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於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晋文公姬重耳--春秋五霸之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晋献公子,西元前636年一前628年在位。晋献公有5个儿子,申生是太子,重耳、夷吾为狄人所生,奚齐、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献公晚年宠爱骊姬,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被迫出逃。西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他减轻关市的徵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西元前632年,晋、楚在城濮决战,晋国大获全胜。战后,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3、秦穆公嬴任好--春秋五霸之三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姓嬴,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西元前659年一前621年在位,长达39年。秦穆公即位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为,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秦穆公选拔人才打破尊卑贵贱界限,广纳贤才。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便暂缓了东进步伐,改为全力进攻西戎。西戎泛指泰国西边散布于广大地区的戎族国家。东从陕酉、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於成了西方的霸主。4、楚庄王芈旅--春秋五霸之四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姓芈,名旅,一作吕,或侣,楚穆王子,西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从而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大业。他知人善任,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虚心听取孙叔敖对治理国家的意见。庄王在位期间,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对外。他带头执法,重视社会生为,发展经济,充实国力。他务实的统治使楚国社会安定,民风俭朴,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楚国要北进中原,争霸诸侯,首先就要拉拢与其相邻的郑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在最后一战中,楚军大获全胜。这一场战争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5、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五前514年一前496年在位。吴国在吴王寿梦时开始走上强大之路。他死后,三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相继即位。余味病故,其於僚立为王。阖闾心有不甘,乘楚国为楚平王治丧伐楚,国内空虚之时,他派勇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登上王位,号称吴王阖闾。吴国地理环境不十分优越,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军事防御设施不十分完备,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没有保障。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阗闾大力搜罗人才,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他修建城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而作准备。具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阖闾开始把重点转向军事发展。他训练吴国的士卒,以适应与中原诸侯国作战的需要。又重用军事家孙武,提高战术素养。战胜楚国后,阖闾开始对越的攻战。西元前496年,他被越军击中,受伤而死。临死前,他嘱咐太子夫差决不能忘记这一深仇大恨。也因此衍生了战国吴越之战的延续...。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