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于殷是商王朝由衰落走上中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商朝自仲丁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后发生了“九世之乱”,其王位的更迭无不是血腥和残酷的。盘庚继位后就着手改变这种状态,于是迁都于殷,缓和内部矛盾、改善政治和民生,使得商朝再度兴盛起来,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庙号为世祖。
商朝怎样灭亡的: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商朝从繁荣走向衰落是什么时期
从商建国至盘庚执政,历经4次迁都。约公元前1312年~公元前1285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解决王室内部纠纷,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但遭到不少商民的反对。盘庚便利用宗教对商民们进行威慑恫吓,说先王们都按照天帝的意志迁了几次都,我也经过占卜,“卜稽曰:其如台”,因此迁都的计划得到天帝的允许,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愿。你们要服从天帝的旨意,否则上帝就要惩罚你们祖先的灵魂。商民们不敢违背天帝的旨意,跟随盘庚迁至殷地。从此安定下来,直到商纣灭亡,共历8代,12王,计273年。殷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立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盘庚迁殷虽然披上一件神意的外衣,但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商迁殷后,政治有所改善,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盘庚迁殷成为商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后,殷城逐渐荒芜,时间一久,变成废墟,慢慢被埋在地下,后人称为殷墟。自盘庚迁殷到商辛(纣)亡国共273年,国号也称殷,一般也称作殷代。整个商代也称为商殷或殷商。殷墟被发掘以来,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大多数为青铜器和陶器。司母戊方为商代青铜器珍品,堪称世界之最,是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殷墟还出土了1.5万片以上甲骨卜辞,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反映了殷商文化高度发展的史实。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商朝(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这是商朝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约前14世纪末,商王盘庚为了抑制奢侈恶习,缓和阶级矛盾,把都城迁至殷,商朝从此摆脱转辗迁徒的局面,开始迅速发展并兴盛起来。自盘庚以后,商又称殷。从盘庚传到纣共8代12王,虽只有武丁和祖甲比较贤明,但商朝还是盛一时。这一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青铜技术蓬勃兴起,教育文化开始出现,尤其是青铜文化,成为商朝最具代表性的光辉写照。甲骨文的出现,为我国文明走向世界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农业生产上,金属开始用于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与此同时,畜牧业也发展到了很高阶段。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种类很多,分工细密,有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但是大多数统治者讲究享乐淫逸,残暴不堪,尤其是纣王,使得商朝最终告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