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较简略的重要年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汤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内容详尽的是下边的~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GāoYáo)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伯益率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都阳城学者们认为,今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址就是禹都阳城遗址。在那里发现了城堡遗迹,还出土陶器、骨器等,并有青铜器的残片。夏朝的国家机器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叫作“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监狱、刑罚、军队、官吏,是组成国家的基本成分。夏桀的暴虐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史记殷本纪》与《尚书汤誓》)后一句译成白话意为:“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你同亡!”古书记载商汤以德治民《淮南于修务篇》:“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描薄赋,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盘庚迁殷商朝建立后,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长期王位纷争。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市)。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亡再也不曾迁都,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叫做“殷”,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人的轻蔑,便把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成为废墟,故称“殷墟”。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把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在这广大地区修建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新作“淫声”,有所谓“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如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他废除贬斥了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谏的忠臣。用挖心酷刑处死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也没能免遭囚禁。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you)里(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纣王发动对周边方国的连年征战,后又把全部兵力用于对东夷的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商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收拾。武王伐纣时,商王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周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姜尚姜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他的祖籍原在东夷地区,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夏、商时代,姜姓子孙有的变成穷人,姜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姜尚因其祖先曾被封吕地,故又称为吕尚。他因家贫,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盟津开过酒店。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他听到“西伯”(周文王)正在广求贤良,于是便在岐山西南渭水的一条叫兹泉水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文王。有一次西伯出猎路遇吕尚,谈得十分投机。文王大喜,说:“我先君太公早就盼望有贤人来辅佐,您大概就是我先君太公盼望已久的贤人吧!”因此便称他为太公望,并且拜他为军师。太公望替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文王在太公望的谋划下,使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商朝。文王病死,太公望又辅佐文王之子周武王,被尊称为“师尚父”。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继续加强周国力量,争取各方国诸侯,为最后灭商选择了战机,发动了伐纣之战。牧野之战,师尚父率先锋在前面挑战。最后攻入商都,推翻商朝。由于姜尚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被周王朝分封在齐,成为历史上齐国的祖先。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名发。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完成文王未竟事业,终于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他还营建新都镐京。周武王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观兵盟津(今河南孟津,古黄河渡口),大会八百诸侯。这是对商朝的一次武力试探,也是伐纣战争的预演。盟津之会后二年,商朝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伐纣时机成熟,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少数民族参战,从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战于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纣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分封制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封国是世袭的,封国之内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人暴动西周第十个国王厉王,是一个贪婪残暴的君主。厉王好利,他任命“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将至”的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所谓专利,就是专山林川泽之利,把原来公有的山林川泽攫为己有,不许人民采樵渔猎。厉王实行专利,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损害了广大平民即“国人”的利益,使他们忍无可忍,纷纷议论和抨击厉王暴政。厉王把国人的议论诬蔑为“诽谤”,特请卫国巫师来监视人民,侦察国人的私议并按他的旨意,假托神灵,指控国人“谤王”,进行杀戮。国人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见面,以目示意。厉王自鸣得意说:“我有办法消除诽谤,现在都不敢议论了!”召公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厉王根本不听劝谏,继续一意孤行。厉王的三年高压统治,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公元前841年,国人冲进王宫,厉王狼狈出逃,渡过黄河,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厉王的太子静逃到召公家中,起义者包围了召公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静。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参加这次起义的是以平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残暴的厉王统治被推翻了。西周的灭亡周幽王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交相发生的旱灾和地震使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他十分宠爱美妃褒姒,在其生下儿子伯服以后更加宠爱。他废了原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幽王和褒姒不仅竟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而且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穷奢极欲,提拔擅长逢迎拍马、钻营私利的虢石父为卿士,加重剥削,激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犬戎,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二百五十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夏、商、西周:前22世纪-前770年夏、商、西周:前22世纪-前770年22世纪-16世纪夏帝启夏攻有扈氏甘之战夏仲康夏仲康征羲和夏相夏相伐淮夷、畎夷、风夷、黄夷夏少康夏少康伐寒浞之战夏不降夏不降攻九苑16世纪-11世纪商汤夏、商鸣条之战商仲丁商攻夷商河甲商河甲攻夷商武丁商武丁攻鬼方、荆楚商妇好攻羌商文丁周季历对少数族之战商帝乙商帝乙攻夷方、盂方商帝辛商纣王攻东夷之战周灭崇之战11世纪-841年周武王十一年周、商牧野之战周成王二年周公东征之战周成王十一年周成王攻淮夷之战周康王元年周康王攻鬼方之战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攻荆楚之战周穆王元年周穆王攻犬戎之战周共王元年周灭密周懿王元年周懿王共犬戎之战周孝王七年周攻西戎周夷王二年周攻太原之战周厉王二年周抗淮夷之战周共和元年国人起义840年周共和二年俨允、荆蛮攻周之战825年周宣王三年周宣王对外族之战805年周宣王二十三年晋穆候攻戎之战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攻太原之战796年周宣王三十二年周攻鲁792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攻条戎、奔戎790年周宣王三十八年晋攻北戎戎攻姜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攻姜戎781年周幽王元年周攻六济之战778年周幽王十年秦攻戎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西周之战
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姬发)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GāoYáo)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伯益率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都阳城学者们认为,今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址就是禹都阳城遗址。在那里发现了城堡遗迹,还出土陶器、骨器等,并有青铜器的残片。夏朝的国家机器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叫作“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监狱、刑罚、军队、官吏,是组成国家的基本成分。夏桀的暴虐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史记殷本纪》与《尚书汤誓》)后一句译成白话意为:“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你同亡!”古书记载商汤以德治民《淮南于修务篇》:“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描薄赋,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盘庚迁殷商朝建立后,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长期王位纷争。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市)。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亡再也不曾迁都,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叫做“殷”,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人的轻蔑,便把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成为废墟,故称“殷墟”。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把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在这广大地区修建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新作“淫声”,有所谓“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如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他废除贬斥了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谏的忠臣。用挖心酷刑处死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也没能免遭囚禁。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you)里(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纣王发动对周边方国的连年征战,后又把全部兵力用于对东夷的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商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收拾。武王伐纣时,商王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周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姜尚姜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他的祖籍原在东夷地区,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夏、商时代,姜姓子孙有的变成穷人,姜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姜尚因其祖先曾被封吕地,故又称为吕尚。他因家贫,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当过屠夫,也曾在盟津开过酒店。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他听到“西伯”(周文王)正在广求贤良,于是便在岐山西南渭水的一条叫兹泉水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文王。有一次西伯出猎路遇吕尚,谈得十分投机。文王大喜,说:“我先君太公早就盼望有贤人来辅佐,您大概就是我先君太公盼望已久的贤人吧!”因此便称他为太公望,并且拜他为军师。太公望替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文王在太公望的谋划下,使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商朝。文王病死,太公望又辅佐文王之子周武王,被尊称为“师尚父”。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继续加强周国力量,争取各方国诸侯,为最后灭商选择了战机,发动了伐纣之战。牧野之战,师尚父率先锋在前面挑战。最后攻入商都,推翻商朝。由于姜尚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被周王朝分封在齐,成为历史上齐国的祖先。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名发。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完成文王未竟事业,终于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他还营建新都镐京。周武王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时机,率师东进,观兵盟津(今河南孟津,古黄河渡口),大会八百诸侯。这是对商朝的一次武力试探,也是伐纣战争的预演。盟津之会后二年,商朝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伐纣时机成熟,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少数民族参战,从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战于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纣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分封制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封国是世袭的,封国之内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人暴动西周第十个国王厉王,是一个贪婪残暴的君主。厉王好利,他任命“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将至”的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所谓专利,就是专山林川泽之利,把原来公有的山林川泽攫为己有,不许人民采樵渔猎。厉王实行专利,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掉了王室贵族和统治集团的支持,损害了广大平民即“国人”的利益,使他们忍无可忍,纷纷议论和抨击厉王暴政。厉王把国人的议论诬蔑为“诽谤”,特请卫国巫师来监视人民,侦察国人的私议并按他的旨意,假托神灵,指控国人“谤王”,进行杀戮。国人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见面,以目示意。王自鸣得意说:“我有办法消除诽谤,现在都不敢议论了!”召公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溃决,伤人更多。”厉王根本不听劝谏,继续一意孤行。厉王的三年高压统治,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公元前841年,国人冲进王宫,厉王狼狈出逃,渡过黄河,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厉王的太子静逃到召公家中,起义者包围了召公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静。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参加这次起义的是以平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残暴的厉王统治被推翻了。西周的灭亡周幽王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交相发生的旱灾和地震使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他十分宠爱美妃褒姒,在其生下儿子伯服以后更加宠爱。他废了原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幽王和褒姒不仅竟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而且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穷奢极欲,提拔擅长逢迎拍马、钻营私利的虢石父为卿士,加重剥削,激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犬戎,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二百五十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