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李”姓的故事,传说,历史

关于“”李”姓的故事,传说,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46 更新时间:2024/3/20 7:37:09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省),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为部落联盟领袖,曾选拔皋陶帮助治理天下;舜继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任命皋陶为大理。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时掌管刑狱的官,后来又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曾制定墨、劓、剩、宫、大辟5种刑罚,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等进行公平处理,使天下人信服,因而安定了社会秩序。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认为皋陶最贤能,准备让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还未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为什么称为氏而不称为姓呢?原来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某种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词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也就是说,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字最早的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思是人所生,因生而为姓;后来变为由“女”与“生”组成,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古姓,如姬、姒、妫、姜、嬴等,都带有“女”字。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能称氏。姓是决定能不能通婚的依据同姓不能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号。从此以后,或说姓,或说氏,或兼说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说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省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二、为出自他族改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夏商时代,世界各国还有哪些同时代的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开始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同期文明有: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巴比伦文明(是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文明不是后期意义上的巴比伦)开始与公元前1894年、苏美尔文明开始与公元前3500年、米诺斯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印度河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亚述文明开始公元前200

  • 历史题目兽面纹饰功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最早作为一种神徽,后来逐渐演变成传达辟邪祈福愿望的象征载体兽面纹饰最早出现的是夏朝后期,那是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这些东西一般都是从墓里发掘出来的,所以主要是祭祀用的,死后陪葬。同时,也是表现了原始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自然的不了解,这些也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司母戊方鼎》(商)(通耳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

  • 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但商朝曾多次迁都,盘庚迁都于殷(今天安阳),商朝中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国家。可见风水很重要中国历史中,夏,无记载,为口中传说。商,全靠安阳的殷墟出图的甲骨文。周以后,则有许多文字记载可参考所以殷墟是近代考古学的重大发现您好!1、商王盘庚自奄迁都于殷,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

  • 兽面纹饰龙虎尊有什么历史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龙虎尊的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龙虎尊至今在我国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价值连城,被视为宝中之宝,由于其珍贵异常,因此非但不在国外展出,国人也很难目睹原件,

  • 安阳有多少年历史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怎么说呢,安阳在商朝被称谓殷墟,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

  • 商兽面纹鼎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商后期,通高18.5厘米,口径16厘米,重1千克,饪食器。直口,折沿,双立耳,深腹,圆底,三圆锥状空足。腹上部饰单线兽面纹一周。兽面纹主要出现在鼎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周易

  • 兽面纹对于青铜器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兽面纹一般指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纹是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

  • 我有一个青铜器'是商朝晚期“兽面纹钺”想知道上面六个字的铭文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拍卖价与实际价,有十分之一价卖了,已很好了。还有大小、器型、质量、图案等,都决定收藏价值。商代有铭文的武器很少,几乎没有。你确定是真的吗?价值不菲

  • 商朝晚期的兽面纹铖(带六个字的铭文)价值应该是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要根据其现有发现量、铭文研究价值、保存完好程度、文物原来的使用者等等,由专家团评估来确定,文物没有固定的价值。你可以到河南卫视的鉴宝节目去鉴定一下,只要登上珍宝台,我估计至少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 甲骨文,帮我看下是什么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行(最后):…聪第二行(从左到右):…身…万…车心爱第三行:…见…====================================就是甲骨文咯。现在留存下来的是:刻在龟甲上,动物肩胛骨上。能留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四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