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商后期,通高18.5厘米,口径16厘米,重1千克,饪食器。直口,折沿,双立耳,深腹,圆底,三圆锥状空足。腹上部饰单线兽面纹一周。
青铜艺术中的兽面纹主要出现于?
兽面纹主要出现在鼎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周易第五十卦鼎卦,卦辞曰“鼎:元吉,亨”;《彖》传曰:鼎,象也;以木巽火,烹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可见鼎有三足稳重之象,不仅是一种炊具,也是一种政权的象征,鼎为重宝大器,却把饕餮这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作为鼎器的主要纹饰,这的确很有意思。
春秋中期青铜器兽面纹龙流
青铜器的纹饰中兽面纹有哪些?
兽面纹古称饕餮纹,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头部的正视图案。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几乎所有的青铜器都以兽面纹为主。鼎,最为突出。最著名的就是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西周兽面纹方鼎,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出土,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西周兽面纹鼎,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兽面纹贯耳壶,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兽面纹高圈足双耳簋,1980年于宝鸡纸坊头(弓鱼)国墓地出土。虎耳兽面纹扁足铜鼎,1975年江西清江横塘狮脑山吴城商代遗址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