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亚里士多德有哪些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有哪些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37 更新时间:2024/4/8 20:17:29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一)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学科定位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科学,而不是感觉、经验技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人们通过感觉拥有记忆,对统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经验,由经验得到技术,最后才能知晓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从而达到科学。他认为这是一个由低而高的过程,每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具有“智慧”意义。其次,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是思辨科学,而不是实践科学、创制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科学才是真正的智慧,地位最高,所以,“思辨科学比其他学科更受重视”。其中又可分为三类:数学、物理学,一哲学(学)。思辨科学的性质只在于“思辨”事物,认识事物的真,这类科学的本原是在对象之中,与认识者无关。另外两类科学则不同,创制的本原或者是心灵和理智,或者是技术,或者是某种潜能,它们都存在于创制者之中。实践的本原即意图则存在于实践者中,因为意图的对象和结果是同一的。再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某些本原和原因的思辨科学。“物理学所研究的是可分离的但并不是不运动的东西,某些数学研究不运动,却也不能分离存在而是在质料之中的东西。”由此可见,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属性,物理学正研究“存在的某一个种”。(二)亚里士多德对研究哲学的目的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在于探索智慧,但智慧是关于原因或原理的知识,那么作为追寻智慧的哲学理所应当就是关于这类原因或原理的知识了。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是在寻求现存事物,以及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诸原理与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关于事物的原因或原理的知识是真知识,只有认清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可以说认识了这个事物,由此我们也可以顺利解决与该事物相关的其他问题。他说:“认识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人们在掌握一样东西的‘为什么’(即根本原因)之前,是不会认为自己认识了它的。所以很明显,我们对于产生、消灭以及每一种自然变也必须这样做;认识了它们的本原之后,我们就可以试拿这些本原来解决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了。”事物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有四种:其一是“质料因”,如铜像的铜,银碗的银等;其二是“形式因”;其三是“动力因”;其四是“目的因”。每种事物都由这四种原因构成,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把握事物。(三)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产生条件的阐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哲学产生的条件要有二:首先,是“好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无论在最初还是在现在,人们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其次,是“闲暇”。“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亚里士多德也极为深刻地剖析了哲学的根本性质。他认为产生哲学的根源在于人的求知本性,而并非是为了实用的目的或自身之外的它物。哲学为了哲学自身而存在,不受外在的东西所束、牵制,是一种纯粹的求知的活动。他说:“把哲学称之为真理的知识是正确的,思辨知识以真理为目的。”哲学就是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化身,求真成为哲学的本性之一。(四)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家的事业也该能考察一切事物。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既是他对哲学界定的自然结论,也是他对自哲学产生以来的哲学研究对象情况的概括和总结。第一,基于探讨有关原因或原理的知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的对象概括为整个世界,哲学成了包罗万象的学问。这在哲学史上是一大贡献,其影响极其深远。哲学的研究范围和它的研究对象密切相关。哲学是研究本体的,本体有多少,哲学的范围就应有多广、多大。划分哲学的门类或分支,也应以本体的不同为依据。哲学不但区分为不同的部分,而且这些部分还有主有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区别。他说:“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的。它们各自割取‘有’的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例如数理科学就是这样做的。”从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意义上来看,哲学的范围应当十分广泛。例如,研究关于数的存在的,就是数学;研究关于医疗的存在的,就是医学;专门研究和逻辑有关的存在,便是逻辑学;专门研究和道德有关的存在,便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博学的人,他研究了世界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涉及到一切事物,考察了自然、社会、思维,是多种学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的消极影响,直到19世纪还有很多西方思想家(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坚守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分不清哲学和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关系,把哲学等同于科学、知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派有那几派?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没有特别争论的话,所谓中国古典哲学不外包含法、释、道、墨、儒五个主干流派其它的小流派过分陷溺于个别分支,与主流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层次,可以暂时不加理睬;另外还有一些理论派别完全可以归到这五个派别中,因此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它们的特点呢?为了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个问题,肯定需要写上

  •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仁、义、礼、智”。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孔子以“仁、义、礼”构建礼治秩序,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西汉中期以后,新儒家杂糅了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兵家等各个学派,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学说体系。董仲舒将孔孟的基本价值规范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为“五常

  •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孔

  • 高分悬赏-求中国古代哲思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 请问下有谁知道古诗中的哲学真的很急了,非常感谢各位了{随机数e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古诗中的哲学?您是想问具有哲学思想的古诗吗?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以古诗中的辩证法思想为例。【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

  • 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江山代有才人出。【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的部分,以至酿成大祸,应当善于发现。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深藏柱石倾、要素构成的。【题目】观书有

  • 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她说你们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都没有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都是我的错我的错,我不该和她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答应你今后只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蒽,,,这个嘛。。你参考看看:哲理古

  • 古诗江南的中心思想及诗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中心思想:《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诗意: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沉舟”“病树”萧瑟的景象,“千帆过”

  • 对中国古代文化之哲学部分的认识和见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韩《五牛图》唐.张萱周《唐宫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张择瑞《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百骏图》.晋-王羲之|频有哀祸帖晋-王羲之|姨母帖晋-王羲之|黄庭经

  •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浣溪沙,寓意》苏轼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世人皆知苏轼文词以旷达豪放为显,这首花大量文笔写秋的悲凉之作在苏轼词中算为少见。初看词的上阕,“炙手无人、萧萧晚雨、梧楸、敝貂裘”等场景和物象很明显是悲秋的代名词,到了下阕,这种情绪还